施耐德电气的中国化再造(上)

施耐德电气中国再造(上)。

施耐德,在很多人眼里只是一家生产电梯的跨国公司,每次逛商场的时候都会有意无意发现schEilder的字样,由于拼法很像德文,所以到今天还有不少人认定它是一家德国公司。直到今天11月胡主席访法期间亲临法国施耐德的卡罗斯中心时,很多人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家法国公司,而是其主导业务是以智能电网为主的能效管理论文联盟编辑。解决方案。这也难怪,施耐德几年前还是世界500强之外游荡的普通公司,经过这几年在中国等新兴市场的高速发展,以第330名的身份,俨然跻身于世界500强企业的豪门俱乐部。在这个追逐奋进的过程中,只顾扎根于行业、不求闻达与天下,也许是一个工业企业的专业化信念的最好体现。工业企业阵营中,这种默默无闻的行业隐形冠军还真不少,紧盯着行业客户的专注精神,也是他们保持领先的内在动力。然而,在中国市场上,施耐德电气的固有谦逊,却受到了巨大的挑战。面对ABB、西门子、GE等一流国际企业,以及浙江正泰、上海人民等国内强势企业的前后包夹状态,施耐德电气必须要亮出自己的绝活,方可突出重围、赢取自己的一片天地。

毕业论文   一、借中法共建的大舞台,唱一曲凤凰涅槃的好戏  有意思的是,在欧洲前40强国际公司中,唯有施耐德的CEO取了一个地道的中国名字:赵国华(Jean—Pascal Tricoire),而且这个法国人还能说一口流利中文。他在中国的5年工作经验和出色业绩,为其走向施耐德全球CEO的职业路立下了汗马功劳。今年11月,胡锦涛访法的最后一站就是施耐德,作为中法友好协会会长的赵国华,特意安排全程中文介绍,让胡主席对他们的能效控制解决方案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个与中国打得火热的法国,一个中法友好使者的CEO,一个志在帮助中国推行能效管理的工业公司,施耐德电气,自然而然地走向了中国节能减排大舞台的中心,曾经的低调也一去不复返了。  更为奇妙的是,施耐德电气中国区总裁朱海,在法国本部工作过好几年,居然没有一个法文名字或者英文名字,可谓是一个国际化企业中最不国际化的职业经理人。但就是这个看似老土的中国式职业经理人,却深谙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经营之道。在2007年的德力西并购案中,他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中西合璧式超强沟通能力,也为外企中的职业经理人提出一条铁律:不做资方代表,而要做好企业和员工利益代表。他提出的人、品牌、社会责任的总裁三要则,更是国际企业中国再造的经典之笔。德力西并购的成功,开启了施耐德电气中国本土并购大潮。 论文网   洋中带土,土中显洋,施耐德电气的洋为中用的本土化战略,走的是大融合之路。  在智能电网的饕餮盛宴中,施耐德电气一开始并不怎么占上风,在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的六个环节组成的价值链中,他们只是在下游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在国内开展的一系列并购和合资大动作,则让他们的产品线更为丰满,从单一的产品供应商,摇身一变为能效管理的系统解决方案专家,搭上了中国节能减排的世纪东风;同时,中法贸易从现在的500亿美元要提升到2015年的1000亿美元,以施耐德为代表的法国公司,肯定会分的一杯无比可口的香羹。双喜临门的施耐德电气,是市场机会和政治机会催生的双料幸运儿。  二、巧借社会力量,在中国重塑国际化品牌形象  同样是做电梯的,三菱电梯的上上下下的享受广告传播,奠定了其牢不可破的行业领先地位。也许是因为日本人最了解中国人,让坐电梯的人觉得高档,那么买电梯的人就可以从中获取更大的附加价值。施耐德电气后来居上,他们这次乘坐的是高速电梯,携带了高效能源管理的势能,一举攻破了由通用电气、ABB、西门子等国际巨头领衔的中国市场。 论文代写   丑小鸭变白天鹅,施耐德的品牌形象的中国再造,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外在驱动力。其实,工业企业的大手笔广告和公益活动,即使在国内市场也不算是新鲜事,翻开各种高端杂志和报纸,就会经常看见BP、壳牌、ABB、西门子、GE、飞利浦、巴斯夫、华为、徐工机械、三一重工等工业企业的身影。  1、公益活动,能效管理平台的理念播种机  2009年底,以节能增效为主题的施耐德电气杯的成功举办,是首次由跨国企业面向大学生组织的全国性竞赛,旨在启发大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与动手能力,以科技创新参与建设节能型社会,并将环保理念推广于中国的大学校园,同时为全国各大高校在校大学生提供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喜上加喜的是,施耐德电气杯一等奖得主,同时获得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正如施耐德电气副总裁纪华德所说:施耐德电气致力将我们的使命与社会责任紧密结合,我们在大力发展企业节能增效的同时,也希望为对中国的发展有深刻的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开拓平台。施耐德电气杯竞赛一等奖团队,同时也受邀参加2009年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及新能 毕业论文。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