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瞬目儿童216例屈光状态及病因分析

作者:麦力也木·阿不拉,夏萍。

【摘要】 目的 分析儿童频繁瞬目眨眼病因并探索相应的治疗方法。 方法 收集2004年4月~2006年4月频繁瞬目3~4岁儿童216例,依据其发病过程、治疗经过、视力、眼位、结膜、角膜检查屈光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等方面寻找病因,进而治疗及纠正。 结果 216例频繁瞬目儿童中各类屈光不正161例,其中86例视力基本正常,116例主诉有长时屏幕注视史,仔细检查后发现15例单眼屈光不正,146例双眼屈光不正,经相应治疗后145例患儿异常瞬目症状逐步消失,5例有减轻表现,有效率达93.17%。有眼部疾病的40例,其中包括沙眼、慢性结膜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滤泡性结膜炎、结膜结石等结膜疾病共24例,内翻倒睫、睑痉挛、麦粒肿、霰粒肿、睑缘炎等眼病共13例,浅层点状角膜炎3例,经治疗异常瞬目症逐渐消失达100%。另外发现12例与神经功能系统疾患有关,其他原因3例。结论 多种眼疾可导致瞬目增多,其中屈光异常和眼疾病是小儿异常瞬目症的主要病因。平时不健康用眼是常见的诱因,细致认真的检查是做出正确诊断的关键。

【关键词】 儿童异常瞬目

儿童瞬目过频在眼科门诊中越来越常见,瞬目反射是眼睑的正常反射,具有湿润角膜、阻挡和清除异物,促使泪液流入泪道的生理功能,自然状态下人们每分钟瞬目10~15次,一般将瞬目频率在每分钟15次以上者视为瞬目过频。多数学者认为瞬目增多只是一个临床症状,但在临床中检查出至少有11种眼疾可引起本病,因此对其诊断治疗不容忽视。现将我院门诊近两年诊治的异常瞬目患者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16例,年龄3~14岁,平均(7.52±3.28)岁,男175例,女41例,发病时间最长3.5年,最短5天,初次发生的147例,曾经就诊两次或两次以上者69例,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6.87±2.93)个月。

1.2 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诱因是看电视或玩电脑、打游戏机持续时间长,主诉主要是难以自控地频繁眨眼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眼部异物感,灼热、红、痒、干涩等,需频繁眨眼才感舒服。部分患者就诊前长期自行点用氯霉素等多种滴眼液,少部分患儿经家长训斥后眨眼表现加重。少数患儿体质瘦弱,体重偏轻,部分患者除有瞬目外,还伴有其他动作,如挤眉、皱额、吸鼻、注意力分散、多动、自我控制能力差。

1.3 检查方法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其生活习惯,观察其动静和爱好。检查视力、眼位、结膜、角膜、屈光状态以及其他必要的辅助检查以寻找引起瞬目异常的局部刺激因素。对于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屈光度或散光大于1D患者,不论视力如何均进行阿托品眼液点眼散瞳验光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