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摘要:职业院校的青年教师由于其特殊性决定了青年教师发展应该立足于学院发展学生发展、企业需求、教师职业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建构上,同时侧重于职业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氛围的营造,机制的建立,载体的创新,方法的改进。

关键词:职业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    青年教师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力军,是未来的中坚力量,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业务素质,建设一支素质优良、治学严谨、勤奋求实的教师队伍,是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的最根本保障。

青年教师有其尤其明显的优势:思想活跃、乐于创新,亲近学生,了解学生

但也存在角色转换困难、职业定位不准确、科研和教学投入厚此薄彼、工作责任心不强等问题。

因此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立足于以下几个方面:    (1)立足于学院发展

职业学院传承的精神,坚持办学的理念;秉承的校风,努力探索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改革创新之路。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以实施“十二五”规划为重点,开放办学、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

(2)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

由于高职学生接受的是专科层次教育学生入学分数普遍较低,素质参差不齐。

这导致他们在踏进校门后,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学习态度、心理意愿等方面具有明显不同于其他本科学生的特点:学习上,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学习缺乏主动性,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行为上,自我管理能力不高、自控能力差,参与学院活动的积极性不强。

心理上,自我表现欲望教强,能够认识到职业学习的重要性,但是落实到行动上的能力较差。

(3)立足于企业需求。

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职业能力强的毕业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

因此在培养学生发展方向上始终以企业需求为基准,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4)立足于教师职业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

教师职业目标的设立和职业生涯的规划对于教师成长的意义重大。

职业学院教师发展的角度要求并鼓励教师收集专业发展信息,把握专业发展的方向,抓住专业发展的机会;分析学院的教学目标和改进计划,以及学院教师提出来的要求;分析学生的需求以及学生成长对教师的要求;平衡自身需求,学校需求和企业需求三者的关系;进而明确教师自身的发展方向。

因此,青年教师发展立足于学院发展学生发展、企业需求、教师职业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建构上,同时侧重于氛围的营造,机制的建立,载体的创新,方法的改进,具体做法如下:    (1)营造氛围,打造利于青年教师工作成长的校园环境。

职业学院坚持以满足职业岗位(群)需要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要求为质量标准,认真探索产学结合、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 、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建设标准,大力加强“一专多能”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了大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中青年教师,形成了“唯能力论、唯科研论、唯教学论”的良好竞争氛围。

同时鼓励青年教师走进学生、走进企业、走入相关行业,提升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

(2)健全机制,提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力。

首先,职业学院应该发展完善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机制。

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更不能疏于简单的思想教育,而应该和青年教师合理的物质需求相合,将思想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中,对政治过硬、业务突出的优秀青年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鼓励,给予想做事、能做事、能做好事情的青年教师给予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提供良好的平台供其发展

其次,建立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约束机制。

(3)创新载体,增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党组织应该成为推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载体,党组织活动以教师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以学院发展中的问题为契机、以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入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青年教师会从更多身边的党组织和党员的实际行为来看党的形象,进一步增强学院党组织的凝聚力。

同时党组织通过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优异的教学科研成果教育每个青年教师从自身做起,投身于解决学院发展建设的瓶颈问题。

(4)改进方法,增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

青年教师思想教育要根据学院发展和外部教育环境的变化而定,不断改进教育方法,要借助现代教育手段和教育设备,综合利用多种教育方法。

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在切实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之外,应该坚持把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与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要在思想上重视关心、业务上细心培养、工作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关心照顾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实际问题。

注重人文关怀、避免简单的批评教育

参考文献:    [1]陈光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教育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学报,2011(3).    [2]待小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交往困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1).       (作者单位: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