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依然会是2015年不变的核心主题

2014年,从中央巡视组的“问题清单”到中纪委官网的“正风清单”,从最高人民检察院组建新的反贪总局到地方各级纪检监察和检察机关加强一线办案力量,从查办周永康、徐才厚等人的“打虎行动到境外追逃的“猎狐”行动反腐成了中国政治乃至社会领域最引人瞩目的一个主题

然而反腐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已有的反腐成绩不仅会调高社会公众的反腐预期,而且也势将推动反腐工作持续向纵深发展。

那么,2015年的反腐形势又将会有哪些看点呢? 毕业论文网 /2/view—12145516.htm  其一,注重查案,继续保持高压威慑态势。

中央最高层多次强调,反腐没有禁区,不设上限,腐败分子有多少就查多少。

这意味着过去两年的打虎行动不会暂停,更不会告一段落。

一方面之前落马的“老虎”牵涉面极广,还有系列窝案需要继续深挖,另一方面不排除会有新的“老虎”浮现。

总体上看,已经查处的这些“老虎”极大挫败了腐败分子的嚣张气焰,使得反腐力量与腐败力量之间的对比发生了明显改变,从而对腐败分子的行为预期和心理预期产生较大影响。

不过应当看到,查案工作客观上呈现出上热、中温、下冷的局面。

中纪委主导“打虎行动,但地方各级纪检监察和检察机关对发生在百姓身边的腐败案件查处力度仍有待加强。

既要勇敢打掉“老虎”们“位高权重、能奈我何”的自负,又要全面打破“苍蝇”们“天高皇帝远,够不到我”的侥幸。

只有将“有腐必反、有案必查”真正落到实处,不敢腐的局面才会真正形成。

其二,注重治本,反腐制度建设提档加速。

不敢腐只是治标,还不是治本。

由廉入贪易、由贪入廉难是人性的真实写照。

因此,比查处存量腐败更重要的是预防并遏制增量腐败

这就涉及反腐制度建设和反腐体制改革

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位居我国权力架构的最顶端。

因此,反腐制度建设的关键是党内制度建设和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新年伊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就审议通过了三个关于纪检人事制度改革的文件,对于提高纪委监督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破解纪委书记特别是派驻纪检组长受制于单位一把手、无法有效履职的问题将起到积极作用。

过去两年发挥重要作用的中央巡视制度也会更加定型和趋于常态化。

在形式上,不仅会定期开展常规巡视,而且会更多采取专项巡视、定点巡视等更加机动灵活的方式对问题集中区域展开点穴式、回马枪式巡视清查。

更重要的是,巡视反馈情况的整改将成为执纪问责的重要内容,大幅强化巡视对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刚性约束。

在政府层面,随着权力负面清单的推行和行政审批制度的持续改革,行政权力对微观经济活动的控制和介入将逐渐减少,权力寻租的空间将大幅压缩。

这些都是反腐的釜底抽薪之策。

其三,注重人权,反腐渐次进入法治轨道。

依法反腐不仅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反腐能够取得最终成功的关键保证。

反腐如果演化成一场不顾法律程序的政治运动,后果不堪设想。

如何在有效惩治腐败与依法保障人权两者之间取得平衡,不仅极大地考验着中央高层和司法机关的智慧,而且也对现行法律体系特别是职务犯罪的构成要件和证明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

这一方面要求将纪委主导的反腐行动纳入法治化轨道,至少提高其法治化要素;另一方面必须降低职务犯罪侦查对当事人口供的高度依赖,保障后续司法程序的证据审查功能,让案件审理过程和最终处理结果经得起法律检验。

十八大后落马的50余名省部级以上官员中,已有4人被判刑,另有18人已被移送司法机关,进入司法程序。

如不出意外,省部级高官审判大幕必将在2015年轮番上演。

能否做到公开公正审理,切实保障他们的司法人权,将直接影响社会各界对于反腐走向的观察和判断。

因此,构建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和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将首先会在这些反腐案件的侦办和审理中经受检验。

各种迹象都表明,反腐依然会是2015年不变的核心主题

反腐肃贪的不断深入,客观上为破解反腐阻力、强化反腐体制改革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这是一个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

可以预见,2015年的反腐必将在查办案件制度建设两个层面取得新的进展,从而为后续中长期的、更为根本的体制改革创造更大的可能空间。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