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棉县结核病痰涂片镜检结果分析

【摘要】痰涂片镜检作为发现传染源,选择化疗方案、考核评价疗效的重要手段,在现代结核病控制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加强痰涂片镜检的质量控制,提高各级实验室的痰检质量,提高肺结核病人的涂阳发现率已成为当前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NTP)实施中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结核病涂片镜检 结核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传染病,近几年,结核病的发病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上。

据2003年四川省流调结果显示,结核病发病率已上升到我省传染病发病率的前五位。

结核病控制工作中,痰结核菌检查对于发现传染源,确定诊断和制定化疗方案,考核疗效、评价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我县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县,通过痰检诊断传染性肺结核是实施DOTS策略的一个关键,而且对结核病控制项目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对2006年、2007年的痰检结果的分析,试图发现我县结核病流行的规律和特征,为全县结核病人的发现、治疗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石棉县疾控中心结核病痰检室2006年、2007年痰检记录。

1.2仪器BA200双目生物显微镜。

1.3试剂萋纳氏抗酸染色液,由雅安市疾控中心提供,四川省结防所配制。

1.4方法抗酸染色法,结核病控制项目指定方法(1)。

2结果 2.12006年与2007年涂阳率比较2006年初诊病人192人,涂阳60人,涂阳率31.25%;2007年初诊157人,涂阳65人,涂阳率41.40%。

两年的涂阳率比较:x2=3.87,P<0.05,有明显差异,即2007年的涂阳率高于2006年。

2.2涂阳率年龄上的分布2006年涂阳病人年龄最小14岁,最大76岁;2007年涂阳病人年龄最小14岁,最大79岁。

从10岁到79岁,每隔5岁为一个组段,划记计数每个组段频数,再计算相应频率。

涂阳病人年龄分布可知,2006年和2007年均是30—34岁组段涂阳率最高,分别占初诊人数的18.33%,26.15%;20—54岁年龄段的青壮年分别占涂阳病人的76.67%,86.15%。

2.3男女涂阳率比较2007年初诊157人,其中男性102人,涂阳41人,涂阳率40.20%;女性55人,涂阳24人,涂阳率43.64%。

两性比较,x2=0.17,P>0.05,男女性之间涂阳率没有显著差别。

2.4城镇与农村比较2007年城镇初诊病人37人,涂阳10人,涂阳率27.03%;农村初诊120人,涂阳55人,涂阳率45.83%。

城乡间涂阳率比较,x2=4.12,P<0.05,城乡间涂阳率有显著差异。

3讨论 我县是地处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县,境内有彝族、藏族和回族等少数民族,交通不发达,经济相对落后。

涂阳结核病人的地域分布看,病人多分布在边远的中高山,人群居住分散,居民卫生条件差,生活习惯不良,农村涂阳率高于城镇,与四川省的流调结果[2]相符。

结核病是与贫穷紧密相连的传染病,越是贫穷的地方,结核病越严重,提示我县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重点同全国一样应在农村。

政府应持续稳步增加结核病防治的资金投入,卫生部门加大宣传力度,逐步改变广大农村地区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恶性循环局面。

年龄分布上,涂阳率的高峰在30—34岁组,从涂阳病人年龄结构看,20—54岁青壮年占的比例最大,达76.67%(2006年)、86.15%(2007年),也基本上与四川省流调结果[2]相同。

可见,结核病对劳动力的影响相当大,它使正值青壮年的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使结核病人的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从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