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Y《文则》中的“六经”成书研究

摘 要:《文则》是南宋人陈?Y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历来为研究文学批评、修辞学的学者所重视。

而他在书中对以“六经”为主的儒家典籍做了细致的文本分析于对比,认为六经诸书在成书过程中互有借鉴与继承,为思考先秦文献形成提供了一些新启示。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文则六经;陈?Y   《文则》一书作成于南宋乾道年间,作者陈?Y,绍兴二十四年进士。

其书篇幅不长,按天干名称编次为十篇,每篇下有若干条。

在《序》中,作者介绍了写作由来与旨意、目的,即考阅古书时就古书各篇章中的文法所总结、积累的作文准则,以为写作文章者提供一个“文当如是”的衡量标准。

因此,此书历来都被当成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关于《文则》的研究便多集中在修辞学、文章学领域。

如《序》中所言,陈?Y考阅的古书大致为“《诗》、《书》、二《礼》、《易》、《春秋》所载,丘明、高、赤所传,老、庄、孟、荀之徒所著”,简单言之,即儒家的五经、《孟子》、《荀子》以及道家的《老子》、《庄子》等著作,皆是成于先秦古书

并且,陈?Y在阅读过程中抛开了科举作文的功利目的,转以精审的眼光详细考察、剖析、比对了这些先秦古文的文本,虽然他的初衷是提炼文章作法、修辞技巧以供学作文章者取法,但陈?Y在“解剖”这些古书“遗骸”时,暴露出来的信息不仅仅局限于修辞手法这等文章写作技艺的层面,可以说,他其实也在不知不觉地不断触碰着先秦古书成书问题。

1 浅表文字的近似   六经诸书在造语、行文的风格上每有近似处,陈?Y也举出了数个例证。

如《周易?中孚?九二》中有爻辞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縻之。

”开头借鹤鸣发兴,次写举酒同乐,无论造句章法皆能在《诗?小雅》中见到相似词句。

如《诗?小雅?鹤鸣》开头亦写鹤鸣起兴:“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句法与《中孚》中一样,即就章法而言,《诗?小雅?鹿鸣》也写饮酒燕乐:“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此章也是先以所闻起兴,再写饮酒宴会之况,而其中“我有旨酒”与“我有好爵”无论意思还是句式皆一致,无怪陈?Y认为《周易?中孚?九二》“使入诗雅,孰谓爻辞”。

此外,《诗?大雅?抑》中也有与《书》诰极其相似的文词,《诗?大雅?抑》的第三章曰:“其在于今,兴迷乱于政。

颠覆厥德,荒湛于酒。

女虽湛乐从,弗念厥绍。

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此诗是卫武公为刺周厉王失德而作。

这一章前两句直叙周厉王如何荒废政事、败坏功德、沉迷于酒、亲近小人,后两句则以对话的口气严厉责让、警告周厉王,斥责他不顾念子孙、不任贤而废先王之道。

而《书?酒诰》中也有周公“惧康叔齿少,告以纣之所以亡者,以淫于酒”的警戒教育,并且,其中“不腆于酒”、“惟荒腆于酒”、“罔敢湎于酒”的语法又与《诗?大雅?抑》中“荒湛于酒”如出一辙。

卫武公告诫周厉王应“敷求先王”,而《书?康诰》中,周公亦教育康叔“往敷求于殷先哲王”,亦以求贤之意勉励康叔。

所以将《诗?大雅?抑》一诗与《书》中的几篇诰相比,可看出二者不仅语言风格上接近,含义、思想也有继承,是陈?Y所谓“使入《书》诰,孰别雅语”。

2 深层命意的相承   如果说,以上所举六经之间的近似处更加侧重、依赖于遣词句法的皮面形似,那么六经当中也有行文皮面不相类而创作命意相蹈袭的情况。

如《诗?小雅?小?F》五章:“国虽靡止,或圣或否。

民虽靡?,或哲或谋,或肃或艾。

”是说如今天下虽无礼,而犹有通圣者、贤者;民虽无法,而犹有明智者,全在于君王用人时如何取舍选择。

其意在规勉王远离小人、任用贤人。

而《书?洪范》记载了武王即位后拜访箕子、询问治民为君之道,箕子遂引用古史说明“洪范九畴”(意为“大法九类”)于统治稳定的重要性,其中第二类为“敬用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

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

恭作肃,从作?V,明作??,聪作谋,作圣。

”意谓君主在貌、言、视、听、思五方面做到恭、从、明、聪、睿,自然会网罗到贤明的臣下。

这两段文本,从行文语法、句式上看不出什么相似处,一个是四言诗,一个是以三字句为主的散文,而在意思上都表达了人虽然有贤与不贤,但为君者都应勉力识别贤人与小人并加以择用。

《诗》中的内容极其丰富,其表达的内涵除了与《书》有相承,陈?Y认为也有“创意师于《礼》”的例子。

如《诗?小雅?楚茨》中记载了子孙祭祀时祝官代神传达嘏辞的过程:“工祝致告:徂赉孝孙。

?芬孝祀,神嗜饮食。

卜尔百福,如几如式。

”此段是说古之贤王能恭敬守礼、故祀神之物有芬芳馨香,能得神喜爱,故神嗜其所献饮食,并赐福子孙,而周幽王则做不到这点,故以此讽刺他。

从这段看出古人对祭祀的态度,认为子孙祭祀以孝才能得到神的福佑。

与之近似的嘏辞也见于《仪礼?少牢馈食礼》中:“皇尸命工祝,承致多福?o疆,于女孝?O,?砼?孝?O,使女受禄于天,宜稼于田,眉?廴f年,勿替引之。

”而《左传?僖公五年》也引用过《书》中陈句:“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这些都反映出通过祭祀时鬼神是否满意所祭之物来评判、约束现世生人的行为规范是当时的一种通识,因此,基于这样的通识,《诗》中才会以此来批判周幽王。

陈?Y之书主要讨论文章写作法则,他认为文章简略才美,时代越后,行文越繁琐,不如前代用字俭省。

而他对简洁行文有一种执恋,认为能做到用最少字表达最周全含意便是写文章的极则,话虽如此,但有时他却不顾实际、近乎盲目自欺地相信那些古老俭省的文字确实表达到位了。

比如用风与草的关系来象征上之化下的文字,在先秦也是一个常用比喻,不止一次出现,《论语?颜渊》中孔子便对季康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尚之风必偃。

”刘向在《说苑?君道》中记载了陈灵公时大夫泄治的话:“夫上之化下,犹风靡草,东风则草靡而西,西风则草靡而东,在风所由,而草为之靡。

”意思与孔子的话接近,可见在先秦,人们既看重君主行为对下民的影响,也流行用风草来比喻二者关系。

而这两段文字在陈?Y看来,不能达到极简,表达同样意思却做到极简的是《书?君陈》中的“尔惟风,下民惟草”,而这七字是否真如陈?Y一厢情愿认定的那样表意周全,王鸣盛《尚书后案》中便提出质疑:“《论语》有‘草上之风必偃’,意方明白。

今但云风草,若猜谜者,岂非胸中先有论语,方撰出此文耶?”此段表达了王鸣盛对伪古文尚书的不信任,认为《书?君陈》中的风草之说脱胎于《论语》,而??Y并没有考虑到伪古文尚书的真伪问题,迫不及待地佐证他关于文章繁简的观点,径自认为前述三篇中的风草之说有时间上的先后,并将《书》当做馀二者的思想来源,是不够全面的。

而陈?Y的错误又可以理解,毕竟《文则》的写作主旨是文章之学而不是考据之学。

3 结论   通过前文的梳理,可知陈?Y在《文则》一书中,着重分析了六经文本内容所蕴含的文章写作技巧、修辞技法,而在此过程中,总结出来一系列六经诸书之间的语法、命意的相似与相承,或可为我们思考先秦诸种古书写作、形成提供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   [1]陈?Y.文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2]孙诒让.周礼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2013.   [3]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9.   [4]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   [5]刘向.说苑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7.   [6]王鸣盛.尚书后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