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都市圈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分析

[摘 要] 成渝都市圈以成都和重庆两个超大城市为龙头,是我国人口规模最大的都市圈。利用2005年和2006年成渝都市圈各等级城市非农业人口、市区非农业人口等指标对成渝都市圈的城市体系规模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成渝都市城市体系 规模结构      一、成渝都市圈的范围界定   本文将成渝都市圈定义为以重庆、成都两个超大城市为龙头,以绵阳等14个沿高速公路、快速铁路、黄金水道的地级市为载体的区域空间。即成渝都市圈包含了重庆、成都、广安、达州、泸州、南充、遂宁、资阳、内江、自贡、宜宾、绵阳、德阳、眉山、乐山15座城市。   二、成渝都市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分析   对成渝都市城市体系规模结构进行研究,对科学认识成渝都市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现状,促进成渝都市城市体系的优化及成渝都市城市功能的更好发挥具有重要的意义。   1.成渝都市城市人口规模等级体系

资料来源:根据2006年、2007年《四川统计年鉴》和2006年、2007年《重庆统计年鉴》计算整理而得   从表1中可以看出成渝都市圈的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首先从城市体系数量结构上看,2005年和2006年成渝都市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及小城市数量比例都为1∶0∶1.5∶4.5∶0.5。其次从城市体系人口结构上看,2005年成渝都市超大、特大及大中小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数量比例为1∶0∶0.27∶0.44∶0.03;2006年成渝都市超大、特大以及大中小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数量比例为1∶0∶0.27∶0.45∶0.03。   因此成渝都市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总体特征是:超大城市数量少但人口集中度高;特大城市数量为0,处于断层状态;大城市数量少且所占人口比例低;中等城市数量最多,但所占人口比例不高;小城市数量少,所占人口比例也很低。   2.成渝都市城市体系首位度、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分析。

本文以全市为统计口径采用非农业人口,分别计算了成渝都市城市首位度、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   成渝都市圈2005年、2006两年的城市首位度均小于2,说明成渝都市圈首位城市和第二位城市规模分布和人口集中度较为合理。四城市指数从2005年的1.503降到2006年的1.479,说明成渝都市圈首位城市规模的增长小于第二、第三、第四位城市规模的增长,但是第三、第四位城市规模仍然偏小。11城市指数从2005年的1.139上升到2006年的1.141,说明首位城市规模增长大于从第二位城市到第十一位城市规模增长,特别是第二位城市以下的城市规模增长相对于首位城市来说偏慢。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