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悼亡词常见意象作用初探

摘 要宋代人更加关体心情感体验、词体身具有极佳抒情性等因素使得出现宋代悼亡词繁荣发展。

宋代悼亡词常见象主要有动物、植物、器物及景物四类这些象悼亡词承担着重要抒情任。

宋代悼亡词常见象入手分析它们抒发作者感情方面作用。

关键词宋代;悼亡词;象;作用国人向看重生死事死亡是从古至今学作品不可避免话题。

我国以悼亡主题学作品可上溯到先秦期《诗》《邶风·绿衣》和《唐风·葛生》这两首诗可以称作我国悼亡诗头。

到西晋潘岳三首《悼亡诗》极地推动了悼亡诗发展但潘岳作品悼亡对象专指亡妻这是狭义悼亡诗而广义悼亡悼亡对象更广泛有亡夫、侍妾、歌姬、友人以及先贤英烈等。

悼亡词是悼亡诗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宋代苏轼使“悼亡”主题由诗入词悼亡词得以迅速发展。

唐圭璋先生《全宋词》收录悼亡词共有5首悼亡对象较广泛;何尊沛《论宋代悼亡词》按照悼念对象将宋代悼亡词分六类悼念妻子悼念丈夫、悼念侍妾、悼念友人、悼念英杰以及悼念妓(姬)。

出现宋代悼亡词象也致形成谱系可分四类植物象、动物象、景物象及器物象。

象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是作者抒发情感重要体悼亡词这四类象不创作手法表达对逝者怀念情起到重要作用将从选取几较型象对其作用进行分析。

、借物喻人借物喻人是学创作常用手法悼亡作者常常将美事物与逝者高洁品性系起借这事物特表达己对逝者赞扬与怀念。

宋代悼亡词“梅花”是借物喻人创作手法型象代表作品有苏轼《西江月·梅花》及吴英《高阳台·落梅》。

苏轼《西江月·梅花》例玉骨那愁瘴雾冰姿有仙风。

海仙遣探芳丛。

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

不与梨花梦。

①词写苏轼五十六岁寓居惠州。

王朝云幼年因境贫寒而沦落歌姬苏轼被贬杭州与友人共游西湖邂逅清丽淡雅王朝云不久将其纳妾室。

虽然二人年岁相差二十六但他们趣相投心相通。

即使苏轼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朝云也直不离不弃伴其左右。

苏轼将信奉佛教朝云称“天女维摩”可见他对朝云爱重。

这首词上片描写了梅花姿态和风。

梅花有着玉骨冰姿即便生长瘴疠乡也不失美丽通赞扬梅花姿态称赞侍妾朝云不惧“瘴雾”与作者起到岭南高洁品性;下片通描写梅花艳丽写朝云岭南梅花花叶皆红即使“洗妆”(花谢)梅叶还有星红色依旧可供观赏借梅花天出众写朝云天生丽质不事雕琢也有美艳。

可面对如斯美景苏轼却只能慨叹赏梅、爱梅兴致都随着晓云(即朝云)离成空。

虽是悼亡词却不直接写亡者而是通咏梅借天出众、不畏艰苦环境梅花比喻坚韧高洁朝云全词既咏梅又怀人空灵蕴藉言近旨远情韵悠长哀婉动人对岭南梅花细细描绘寄托了苏轼对爱妾朝云赞美和怀念情。

除了以梅花喻人词人还常以玉喻人。

玉象征着传统伦理道德观念高尚品格儒就有“君子比德与玉”观念宋代悼亡作者常把亡者比作玉即赞美亡者高洁人格。

女词人孙道绚悼念亡夫词作《醉思仙》有“叹黄尘久埋玉断肠挥泪东风”句将亡夫比作美玉表明亡夫谦谦君子形象也加深了己对亡夫怀念和追思。

二、旧事梦回宋代悼亡词借描写梦境來抒发作者对逝者悼念情是较常见方式亡者作者已阴阳相隔作者只有通梦境这虚幻又神方式才能与相见。

梦象是以梦境再现旧事创作手法基础使用“旧事梦回”创作手法作品是苏轼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幽梦忽还乡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②词作苏轼原配妻子王弗辞世十年。

苏轼十九岁迎娶了年方十六王弗二人伉俪情深奈何天弄人成婚十几年王弗就世了。

妻子离世给苏轼造成了很打击十年苏轼密州梦见世十年妻子醒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千古悼亡词。

词采用了旧事梦回创作手法虚实结合通对梦境描绘表达了作者绵绵不绝哀伤表现了夫妻二人细腻深厚感情抒发了作者对亡妻无尽怀念情。

词上片主要写作者心理活动。

妻子已离世十年二人生死相隔十年岁月没有削弱苏轼妻子思念情。

而这十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倍受压制官场失形容憔悴想即便二人有幸梦境相逢妻子恐怕也难以认出他憔悴模样。

词下片描写都是梦境以梦象依托再现旧事。

“夜幽梦忽还乡”句开始了对梦境描写。

苏轼梦回故乡妻子正端坐旧居轩窗前梳洗打扮当年这再平常不生活片段却使得刻二人对视“惟有泪千行”二人沉默更突显梦境悲伤。

句将作者拉回现实每年忌日月光映照下松柏旁孤坟里妻子也当思念着己侧面反映了作者妻子绵绵不绝思念情。

梦境破碎醒苏轼除了以笔墨记录别无他法。

生死阴阳相隔再情深夫妻也只能虚幻梦境匆匆瞥相顾无言。

比起睹物思人“旧事梦回”手法梦象使用更加哀婉凄切。

阴阳两隔所念人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入梦;日思夜念人就眼前却可望不可即只留下醒难以忘怀、不人知孤独和辛酸。

梦境只是词部分却承了作者愿望也是作者能再见故人唯途径。

梦象使用使得悼亡词境更凄切、悲伤味蕴藉哀伤绵绵不绝而作者醒黯然销魂状态使得悼亡情愈加深厚。

三、渲染气氛借景抒情王国维《人词话》有言“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色彩。

”我国古诗象多用营造境往往通不象组合渲染气氛、营造特定境以达到借景抒情目。

悼亡主题诗词象多是了渲染凄凉哀伤气氛宋代悼亡词通借景抒情手法抒发作者情感作品不胜枚举故以下选取宋代悼亡词比较具有代表和型义月象和松柏象进行分析。

()月象“月”是我国古诗词常见象含有团圆、思乡怀人蕴。

悼亡词月象往往起到哀乐对比作用它常与寂夜共营造出凄凉、伤感和孤独氛围。

词人史达祖悼念妻子词作常用“月”“梅”“蘋藻”“兰蕙”等象营造清丽幽寂境渲染哀愁氛围以达到抒情效。

以《阮郎归·月下感事》词例旧明月旧身旧梅萼新。

旧月底似梅人梅春人不春。

香入梦粉成尘。

情多多断魂。

芙蓉孔雀夜温温秋痕即泪痕。

③史达祖是权相韩侂胄堂吏颇受器重韩侂胄北伐失败被杀史达祖受其牵连被黥面流放。

明月皎洁梅花依旧绽放作者看着眼前景象回忆起夫妻二人月光下情景如今作者还能欣赏月夜和梅花可是这梅香飘逸节里再也不会有妻子相伴身影。

史达祖通明月和梅花这两象营造出了温馨氛围明月依旧佳人已逝明月寓着团圆可妻子已离世月夜静美更突出物是人非无奈和作者惆怅。

明月依旧己如今却流离失所以“月”介进行今昔哀乐对比往昔甜蜜恩爱回忆与今日落魄孤独相对更衬托出作者妻子深深怀念情。

(二)松柏松柏四季常青且松树和柏树常常起被人们种植坟墓周围取其长青守护先人这使得翠绿松柏成墓地标志性植物也成悼亡词型象。

悼亡词提及松柏多是以其引出对亡者悼念渲染生者与亡者阴阳相隔凄凉气氛。

例如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以“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结句以短松、荒冈指代亡妻长眠处通月色下孤坟与守护孤坟松树渲染亡妻独眠处凄凉和己作亡人孤独哀伤气氛营造了悲凉境。

外长青松树替代己守护着妻子坟墓而己对妻子思念和情也将如这长青松柏般年不变。

悼亡诗词远流长历代人发展使得悼亡诗词蔚观也形成了较稳定象谱系。

象因作者情感寄托而带有不感情色彩宋代悼亡词象不创作手法终使作者亡者抒发情感带有更深刻审美效。

释①出唐圭璋《全宋词》华局999年版367页。

②出唐圭璋《全宋词》华局999年版387页。

③出唐圭璋《全宋词》华局999年版995页。

参考献[]唐圭璋全宋詞[]北京华局999[]张玉璞宋代悼亡词简论[]江西师学学报00(3)6669[3]张雯宋代悼亡词研究[]汉陕西理工学院0[]孙鸿亮国古代悼亡诗词演变及其象构成[]学术论坛035(0)0305[5]张勋宗张起宋代两首悼亡词化蕴比较——苏轼《江城子》与贺铸《鹧鸪天》探微[]成都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3()996[6]杜少静吹箫人玉楼空肠断与谁倚——宋代悼亡词浅析[]安康学院学报057(3)536作者简介廖(999—)女汉族广东惠州人科。

相关热词 悼亡宋代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