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主妇智破凶杀悬案|白银连环凶杀悬案

向“电视侦探”拜师学艺      40岁的苏珊・加尔布莱斯是美国肯塔基州的一名普通女人,她已两次离婚,第三次结婚又嫁了个酒鬼,婚姻岌岌可危。

自1998年生病后,苏珊就再也没有出去工作。

没有任何特长或技能的苏珊住在肯塔基一个死气沉沉的小镇上,过着死水一般沉闷的日子。

2001年一个夏日的午后,苏珊在一家咖啡馆混时间时,女招待告诉她,附近操场上有一具被严重烧伤的黑人女尸。

苏珊决定要亲眼看一看惨案现场。

凭着直觉,她看出了这起凶案背后的邪恶。

回家后,她竟做了一个决定――找出凶手!经打听,苏珊很快知道死者名叫杰西卡・卡林,18岁,单身妈妈。

当地警方盯上了杰西卡的前男友――平时喜欢小偷小摸的亚当斯。

但案件开审后,由于缺乏有力的证据,控方不堪一击。

苏珊觉得只有自己才能为杰西卡伸张正义。

为了掌握探案技巧,她先是看了一大堆侦探小说,其中英国女作家克里斯蒂小说中的业余女侦探马普尔尤其令她佩服。

她给主持BBC侦探节目《全景》的英国前刑侦记者、69岁的汤姆・曼高德发去电子邮件,邀请他来梅菲尔德调查杰西卡案。

汤姆苏珊一见如故,并教给苏珊基本的案件调查方法。

走街串巷锁定凶嫌      苏珊非常聪明,没几天就“出师”了。

这对搭档走街串巷到处“套情报”。

很快,昆西・科洛斯的名字从众多传闻中被过滤了出来。

他们获悉:杰西卡遇害当晚,附近曾有人举行派对;杰西卡被杀后,科洛斯的汽车曾被警察拦截,车里散发着浓烈的汽油味,他的裤子上没有系皮带。

两人将这些信息告诉给了肯塔基州警察局。

接手杰西卡案的是米尔斯侦探

不久,汤姆返回伦敦,苏珊则成了米尔斯的“探案搭档”。

慢慢地,他们证实了苏珊当初的怀疑:杰西卡在回家途中搭上某人的便车,在车里遭到袭击,在嫌犯家里被谋杀。

苏珊自愿佩戴窃听器接近嫌疑犯。

米尔斯同意了。

她秘密访问了曾经的嫌犯杰西卡的前男友亚当斯,证实他是无辜的。

此时,苏珊参与调查的消息传开了,一名留着麻花辫的黑人男子开始在她家房外徘徊,他从不和她说话,偶尔和她丈夫攀谈。

后来苏珊才知道此人就是昆西・科洛斯,更加加大了对此人的怀疑。

米尔斯开始着手调查科洛斯

但就在开始取得一些进展时,米尔斯因为和杰西卡案不相干的个人职业失误被停职。

苏珊开始了独自调查

单刀赴会“面试”杀人凶手      科洛斯一直在跟踪苏珊

苏珊决定反过来跟踪他。

为了接近科洛斯苏珊决定从他的一个远房表姐身上下手。

苏珊告诉科洛斯的表姐,她认为科洛斯是无辜的。

不久,苏珊接到科洛斯表姐的电话,说科洛斯想和她谈一谈,但要求苏珊不要带纸笔或录音机。

于是,在警方的秘密保护下,苏珊带着一个可以录音的手机出发了。

2005年2月28日下午,苏珊来到了此案头号嫌犯科洛斯的家里。

她装得傻乎乎的,期望从中发现重要信息。

谈话中,科洛斯说,他知道勒死杰西卡的是哪种皮带。

苏珊马上意识到,警方从未向外公开过这个细节。

接下来,为了试探科洛斯,她开始描述杰西卡的尸体如何惨不忍睹,结果科洛斯明显激动起来,在屋里不断地走来走去,嘴里嘟嚷着:“我从未打过女人,但我能把她们掐死。

”他还不断向苏珊发问,想知道从现场发现的装汽油的瓶子上是否能找到DNA。

据此,苏珊认定科洛斯就是凶手

网上下饵诱出线人终破案      然而,由于缺乏确切的证据,凶手并没有认罪。

焦急之下,苏珊决定求助于网络。

她创建了名为“为杰西卡伸张正义”的网站,并在“相关人物”栏目下,公布了所有嫌犯的名字。

这一招很快奏效,苏珊最感兴趣的一名重要线人登陆了该网站。

这是一个年轻的黑人女孩,名叫维尼莎・卡德维尔。

早在与汤姆一起调查时,苏珊就听说维尼莎也曾和杰西卡一起参加过案发当晚的派对。

苏珊邀请维尼莎一起喝咖啡,结果发现她一副做贼心虚的样子,谈起杰西卡案就惊恐万分。

当时苏珊就怀疑维尼莎可能是凶手的帮凶。

苏珊在网上看到一段有关案子的留言后,凭直觉就知道那是维尼莎

她马上向维尼莎发出邀请,让她几分钟后答复她。

十多分钟后,维尼莎回复:“如果作证,我害怕会被杀人灭口,你能帮助我吗?”   苏珊保持和维尼莎的网上交谈,赢得了后者的信任,最终获得她的电话号码。

几天后,两名探员坐上飞往加利福尼亚圣塔玛丽亚的飞机,护送维尼莎回到肯塔基。

不久她全盘招供,说出了案情。

原来,案发当晚,科洛斯和几名狐朋狗友在派对上吸毒后,将搭顺风车的杰西卡带到了科洛斯家,杰西卡遭强暴后遇害,案情和当初苏珊分析的完全一样。

科洛斯嫌犯随后全部被捕。

苏珊后来被授予肯塔基州第一枚杰出公民勋章,成了闻名当地的“马普尔第二”。

而通过探案苏珊也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并找到了合适的另一半。

如今,苏珊正考虑申请执照,当一名私人女侦探

27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