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养虾水质管理技术研究

循环水养虾水质管理技术研究。

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又名南美白对虾,原产于秘鲁至墨西哥的太平洋沿岸,由于其具有生长速度快、肉质好、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目前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对虾养殖品种之一。我国自1998年从美国夏威夷引进以来,先后开展了养殖模式、营养饲料、苗种繁育及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凡纳滨对虾现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水产养殖的主导品种[1—3]。近年来,作为当今世界技术最先进的渔业生产模式,循环水养虾已在国外开始尝试,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应用于生产中。而利用循环水系统养殖凡纳滨对虾,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尤其是淡水地区,许多相关技术皆有待研究[4—7]。为探索循环水养虾的基本规律及其管理关键,自2012年以来,笔者在杭州萧山东海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的循环水养殖车间,围绕循环水凡纳滨对虾养殖对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以供业界同行参考。  1 循环水养虾水质管理的重点时段  循环水养虾的基本特点是放养密度大,其放苗量常高达1 000尾/m3以上(高出传统池塘养虾密度的10倍),且池虾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经历多次蜕皮蜕壳,会给底排出水带来阶段性的不顺畅,虽然通过水处理设施的合理配置及有效运转,能在大部分时段确保维持良好的池水环境,但在局部时段仍会因池虾蜕皮壳障碍,难免会影响循环水流的畅通而导致水处理效率下降,进而致使水质趋于变差而出现相关问题。根据循环水养殖实践观察及水质测试,在防逃拦栅间隙致密的放苗早期、池虾集中蜕皮蜕壳期间以及蜕壳量较大的养殖中后期,由于皮壳滞缓底排出水,影响正常的水体循环,从而导致残饵、粪便等有机废物难以及时排出而在池内沉积,因此类废物不能有效排解,其结果势必会引发亚硝酸盐等有害物含量的升高,使养殖水环境恶变而影响池虾生长乃至生存[8—9]。由此可见,放养初期、蜕皮蜕壳期间及在虾存池量较大的养殖中后期,是循环水养虾池容易出现水质问题的主要时段,必须高度重视,予以有效应对。  2 循环水养虾水质问题的主要后果  在循环水养虾过程中,池水质量通常由与其生产量匹配的水处理系统来维持。在正常情况下,水中产生的残饵、粪便、虾本文由收集整理皮、虾壳等颗粒状废物能随底排水流带出池外,经固液分离器得到筛除,而溶解于水中的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则通过微生物膜的降解、吸附而消除。但遇上述底排不畅、水循环不顺的情况时,池内的颗粒状废物难以及时随水流排出而逐渐在池底沉积,其直接的后果是随着水中有机物含量的增多,致使水中耗氧量大增,并在有机物的腐变过程中使亚硝酸盐含量骤升,pH值下降,从而使养殖环境整体趋恶,生产性能随之下降。  随着亚硝酸盐含量升高、pH值下降,池虾血液输氧能力降低,而一旦对溶氧的生理需求不能满足,池虾就会出现窒息死亡;即使能在高溶氧下勉强维持不死,也极容易导致生理伤害而逐渐继发疾病。此外,如果让虾长时间生活在亚硝酸盐含量较高(高于0.2mg/L)的水环境,还会导致虾体蜕皮蜕壳不遂而夭亡。由于有机物质沉积而导致DO下降、亚硝酸盐上升、pH值下降,这是循环水养虾池最常见的水质问题[8—9],其往往会带来非常致命的后果,不仅会影响池虾的生理健康,因蜕壳不遂及缺氧或致毒造成直接死亡,而且还会因生理受损、免疫能力下降而继发不可逆的毁灭性病害。因此,在循环水养虾中,必须正视水质问题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这是确保养殖成功的重要前提。  3 循环水养虾水质管控的措施  综上可知,在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中,无论是前期防逃拦栅致密,还是后期池虾大量蜕壳,一旦影响到底排出水流量,均将对养殖系统带来不利,导致系统失衡并引发水质问题而使生产性能大减。因此,要始终重视水质管控,确保养殖系统水相、气相、藻相、菌相维持平衡,尤其在易出现水质问题的生产时段,这是实现循环水养虾成功及高效的关键所在。据相关生产性试验及应用效果跟踪,笔者认为循环水养虾水质管控的重点在于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3.1 循环设施的合理配置 循环水养殖的核心技术在于高效的水处理,因此,相关设施的配置程度必将直接关系到池水处理效率及养殖生产潜能。配置与养殖目标相适应的水处理设施,不仅是获取高产的必要前提,而且也是养殖防病的根本所在。循环水养殖的水处理系统大多由固液分离器、回水处理池和生物过滤桶(池)3大部分所构成,实践证明,水处理的核心在于生物处理,不论采用何种滤料(刷状、多孔环、石英砂、微型珠等),其处理效率皆取决于它们的配量(用于微生物挂膜的比表总面积)。通常,滤料的配置量与预期产量及其有害物质产生量相关,预期产量越高、产生废物越多,则滤料配置量也应随之增加。  3.2 循环系统的提前运行 重视前期准备工作,可以确保系统高效及时运转。在开始生产之前,提前开启系统空运行,以检测调适设施运行及其匹配情况,并便以事先完成生物滤料挂膜,这是确保养虾一经开始即能发挥高效水处理作用的重要环节。只有生物膜能及时发挥作用,才可使养殖产生的废物不会在池内沉积。  3.3 养殖用水的前置处理 外部水源引入养殖系统前,应尽可能经过蓄水沉淀、臭氧处理、活性炭吸附、固液分离等流程的相继处理,同时配合先期池子消毒,以实现清除悬浮颗粒物、溶解有机物、有害致病源,为对虾苗种放养准备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实施水源的前置处理,有利于减轻生物膜处理有害物质的压力。  3.4 养殖过程的综合管理 循环水养虾能否获取高产关键在于循环水处理的效率,而高效的水处理除了与设施配置能力有关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高效的日常管理。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