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社区党建插上信息化翅膀

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街道在推进社区党建社区建设中,高度重视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信息化发展迅速的今天,社区党建社区建设要在服务群众中体现科技力量与执政力量的结合,让党建服务

群众中,做到工作更精细、基础更扎实、动员更及时、管理更规范、沟通无障碍,从而夯实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一、信息化支撑提升了服务能级。

随着社区人口结构的变化,使社区服务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要对服务需求有准确的理解和判断,就要对需求进行定性、定量、定点、定时的分析。以前,江苏街道党组织是通过串百家门的方式去了解信息资源的,现在,他们要依托实有人口数据库,建立社区事务受理系统、居民生活求助系统,打造为民服务“电话一线式、服务一门式、外网一站式、受理一口式”的社区服务体系。

1、建立社区事务受理系统,做到“一口受理”。江苏街道在实有人口库的支撑下,着重解决社区居民办理社区事务过程中跑多门、走多趟、问多口、办事不方便的问题,通过信息化支撑,可以整合窗口、整合流程、整合职能、整合人员,在为老百姓办事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体现便捷度、透明度、亲和度。

便捷度:通过事务受理系统,为工作人员提供各条线政策业务知识支撑;通过整合流程,使当场办结的业务由原来的36项增加到现在的72项,提高了更多的社区事务一次办结率。实行社区事务代理制,成立了由各居委会福利干事、计生干事、房屋协管员、就业援助员等组成的社区事务代理员队伍,并建立相关代理制度。居民只要本人到社区事务中心来一次,就可以通过代理完成所需办理的各类事项,使居民原来至少需要跑两次以上变为只跑一次、从跑多个窗口到只跑一个窗口,让居民感到办事更加方便。原来各条线业务窗口相对独立,居民办事存在办几件事跑多个窗口和办一件事跑两个及两个以上窗口的现象。现在整合各条线业务窗口后,居民在任何一个综合办理窗口就可以办理业务。

透明度:采用条形码技术全程跟踪业务办理流程,居民只需打个电话,报出条形码号码,就可了解自己业务办理的进展情况,并采用规范方式告知居民。原来告知居民办理结果通常采用口头通知形式,现在用书面形式,更加规范。

亲和度:原先各条线工作人员工作量不均衡,业务忙的条线居民等候时间很长,现在综合办理窗口一字排开,居民在任意一个综合办理窗口都可办理业务,减少居民等候时间。通过信息系统支撑,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原来一位工作人员只能办理一个条线的业务或一个条线某一方面的业务,现在工作人员基本上能够办理除医保和特殊办理区(涉及现金和拍照的业务)以外的所有业务。

从2005年9月1日中心建成启用至今,江苏街道社区事务受理共涉及劳动保障、民政救助、人口与计划生育等10大类119项,共受理业务38253项。他们采用服务质量监督卡和电话回访的方式对所受理业务进行服务质量监督,目前反馈满意率为100%。

2、建立居民生活求助服务系统,做到“三全一零”。为方便居民江苏街道社区生活求助方面,开通了服务热线,向所有社区居民提供“三全一零”服务,即全方位:社区事务、社区服务社区信访全受理,以声讯服务为主要形式的社区呼叫中心可全方位“一口受理居民的来电;全天候:江苏社区服务热线实行每天(含双休日)24小时应答、响应;全覆盖:通过向社区所有居民发放《社区服务指南》,做到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境外人士全服务;零距离:当居民通过热线来电求助时,无需介绍自己,电脑屏幕会自动显示该居民的基本信息,使系统工作人员倍感亲切,也可使居民不用出家门便可享受便捷的服务

能做到“三全一零”,全靠信息化系统支撑的“四个服务”:整合服务——江苏街道整合市场、社会、政府、社区志愿者等服务资源,建立和形成了社区服务资源库,为居民提供综合维修、助残、为老服务等9大类93项服务项目,由27家服务单位和党员志愿者中的128名党员通过协议约定方式提供服务。购买服务——对社区的三无老人、纯老人家庭等弱势群体和社区离休干部采取政府购买部分服务的方式。分类服务——通过系统自动区分不同服务对象的身份和优惠幅度,提供分类服务。监管服务——建立面向服务供应商的监管机制,及时反馈、及时测评服务商的响应速度、服务质量和居民服务的满意度。

此外,江苏街道还在网站建立了社区服务黄页查询系统,对社区内的便民服务单位和项目可以做到迅速便捷的网上查询。社区服务黄页采用GIS地图,在梳理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服务资源基础上,结合社区居民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将辖区内能够提供的资源归纳为9大类17项,有400多家单位可供居民查询、自助、求助。截至到目前,收到居民来电5248个,满意度为97.5%。

二、信息化支撑提高了管理效能。

目前,提高双重管理效率是社区党建实施过程中的“瓶颈”之一。为突破这一工作“瓶颈”,江苏街道一方面在机制上强化街道办事处的协同机制,另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的保障,使制度约束和技术支撑相结合,取得了一定成效。他们依托社区应急群呼系统和社区事务联动处置系统,使行政执法管理工作项目化,项目运作流程化,流程跟踪透明化,从而实现全程跟踪、定性分析、适时反馈、及时评估、定期考核,增强了双重管理单位的工作责任心,职能部门在社区综合执法管理中的效率明显提高。

1、建立社区突发事件应急群呼系统,做到“一呼即应,快速处置”。主要受理重大事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防汛防台、社区救助等8大类别事件。该系统与街道实有人口信息、民政救助、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等系统相衔接。工作人员根据突发事件类别和应急预案,向相关的单位(责任人)发出应急联动处置呼叫(以每分钟发送20条短信的速度)。在第一时间整合公安、卫生、工商、消防、物业、居委、街道等各自的应急处置能力,采取措施妥善处理社区突发事件。在抗击台风“麦莎”、预防禽流感等事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建立社区事务联动处置系统,做到“及时发现、协同处置”。江苏街道以涉及社区市容环境、食品卫生和跨门营业等居民群众投诉的18类事件为内容,优化28项此类事件处置流程,将各类事件分解到网格和街道的11个双重管理和条线职能部门,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执行的全过程进行监管。

三、信息化支撑拓展党建内涵和空间。

当前,社区党建面临社会转型、社区转变的新形势,党建在内涵和管理方式、空间拓展上,都需要数字化支撑。江苏街道通过党员信箱、网上党员服务分中心等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拓展社区党建的内涵和空间。

1、建立网上党员信箱。江苏街道依托市民信箱管理平台和街道已有信息化支撑体系,开通了“江苏党员信箱系统”。该信箱安全度高,自由度高,信息量大,做到“五个结合”:服务市民与服务党员相结合、服务党员与管理党员相结合、党员的基础管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社会信息化党建信息化相结合、市政府实事与党建实事相结合。目前,已有246名党员开通了“党员信箱”,在网络上有了“两新”组织党员自己的一个“新家”。

2、开辟网上党员服务分中心。设置日常服务、帮困慰问、“两新”联动、党员论坛、党内知识、党员信箱等10个栏目,为党员解决实际问题,推出了接转关系、求职登记、法律帮助和党籍保留等17项网上办事项目。网站还与20多家社区单位的网站进行了链接。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党员之家”和“党员信箱”充分发挥了网络的优势,党员只需轻轻点击,就能获得教育活动的安排、下载学习资料、交流学习体会、递交党性分析材料和整改措施等。仅先进性教育期间,就有441人次参与了网上学习讨论,近200名党员通过递交学习体会、疑难问题解答等形式与党组织和其他党员进行交流,实现了沟通无障碍。

3、建立“两新”党组织书记群发系统。将“两新”组织党员的信息导入实有人口库后,江苏街道实现了党员需求与社区服务的融合。他们在应急群呼系统中建立了专门的“两新”组织分级目录树和“书记群”,将“两新”组织党员、党组织书记的姓名、手机号码捆绑,遇到应急事件或通知,利用信息群发,点击发送到“书记群”就能将信息发送到“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手机上,点击2级目录,就能将信息发送覆盖到每位“两新”组织党员。信息的快速传递,解决了“两新”组织党员分散、流动性大、集中难的问题,有效提升了工作效能。

4、筹建社会组织发展服务社及网站。江苏街道成立了上海市首家由社区党工委领导的社团组织——上海仁和社会组织发展服务社,该社团旨在以社团服务社团、以社团引导社区、以社团发展社团,探索党员服务分中心社会化、内涵式发展模式。目前,仁和服务社已吸收了20余家会员单位,有个人会员7000余名。

在社团成立基础上,江苏街道开通以“共享资源、共同成长”为主旨的仁和公益网站,进一步整合党务、行政、经济和社会资源,向辖区内各社团组织、市区各社会团体、各“两新”组织党员群众发布党员服务分中心提供的专题讲座类等5大类25项服务项目的信息。同时,各会员单位、党员志愿者,既是服务资源的提供者,又是服务需求的发起人,他们可根据自己的经营范围、特长和各自的个性需求,在网上完成信息交换。

通过这种形式,江苏街道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拓展管理领域,拓展服务内容,提升党引领、服务、培育、管理组织的能力。

四、信息化支撑下的社区党建社区建设的几点启示。

1、信息化带来思维方式的创新。信息化带给江苏街道党工委全新的时空观(无边界、全天候)、全新的绩效观(讲量化、讲透明、讲便捷、讲评估、讲科学、讲互动)、全新的工作观(讲规范、讲流程、讲标准、讲整合、讲共享)和全新的人性观(体现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尊重人性、尊重个人的表现欲望,尊重个人的利益诉求和表达方式)。

2、信息化带来服务理念的创新。它使江苏街道党和政府的服务更讲精细度(提供分类服务)、更讲亲和度(百姓不出家门)、更讲便捷度(快速响应)、更讲整合度(服务资源库),使长宁区的服务真正做到“三全一零”,使百姓在服务能级的提升中感受到党执政能力的提升。

3、信息化带来动员手段的创新。一是了解社情民意方式的改变,由原来党员干部串百家门,到现在“网连百家心、网解百家难、网系百家情”。二是诉求渠道和参与方式的改变,比如网上听证会、网上会议室和24小时全天候、无间断的沟通诉求渠道。三是引领方式的改变,不靠行政靠内力,从自上而下到平等协商,在认同中凝聚。四是动员方式的变化,短信、MSN、QQ论坛等网络手段,能有效地组织党员学习和交流。总之,无论党员身在何处,信息化的动员,都能把党员的心凝聚起来,把党员的智慧凝聚起来,把党员的作用发挥出来。这三个“创新”,发挥了信息化的作用,奠定了它在社区党建社区建设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作者系上海市长宁区外经委主任、上海交大MPA2005学员。

■ 责任编辑:袁志平。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