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漆饰面施工规范

油漆饰面施工规范。

1.所有的油漆品种、颜色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选定的色板要求。

2.木制品表面必须平整、清洁、光滑,木纹颜色一致,为达到此要求,必须对木制品表面进行加工处理。

3.对木制品加工过程中预留下的油脂、污垢、胶渍,要用酒精、汽油或其他合适溶剂擦掉。

4.对于木材表面的色斑和不均匀的色调清除,可用天那水、草酸等进行处理。

5.按设计要求定处色板,用虫胶剂、颜料、填充料调配成腻子干透后,用砂纸抹平。

6.用砂纸打磨木制品表面,用腊克刷一道底油。

7.根据设计定处的色板,入需着色可用颜料、填充料及合适的涂料,调配成油色,在木制品上刷涂,作着色处理,待干透够,用细砂纸轻轻打摸至平滑。

8.已着色的木制品要认真与色板对比,经确认后,才进行下道工序。

9.着色后的木制品必须喷涂8~12道清蜡克,漆面都要用400#以上水砂纸打磨至光滑。

10.用白色纯棉和回丝绵球来回上下拖至少30道,直至棕眼填平。最后拖一至三次天那水,用水砂纸打磨后,即上哑光。

11.喷涂木制品上的漆膜不允许有脱皮、斑迹。

12.木纹必须作道清晰、柔和,光滑无挡手感。

13.面层保证颜色一致,无刷纹,无咬底、起泡、流挂、皱皮。

14.施工现场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如在通风条件较封闭的场地施工时,必须配置通风设备或足够的消防器材后,才能施工

15.在喷涂对人体有害的涂料时,要戴上口罩、眼镜进行保护。

16.操作人员在施工时,感觉头痛、心悸或恶心时,应及时离开工地,到通风处换气。

17.工地现场觉得不能放置任何油漆过夜,一定要注意相仿安全。

一般质量通病的分析:

A.起泡及表面粗糙:

1.由于基层潮湿,水分蒸发而造成漆膜起泡。

2.油漆涂刷太厚,漆膜表面干燥,而稀释剂完全挥发,则将漆膜顶起,形成气泡。

3.喷涂时,夹带的空气进入涂层,不能跟随溶解而产生气泡。

4.调配油漆时的环境温度低,漆内的气泡没有完全散开排出。

5.漆料内颜料过多或颗粒太粗,造成漆膜表面不平。

6.物体表面未清理干净,或漆料本身不干净,或使用的工具不干净,或施工环境清理及防护不够,均会产生粗糙情况。

措施:

基层含水率要≤0.8,要求不在高温下施工,涂漆不宜太厚,并分层进行,前遍涂层未干透,不得进行下一遍涂刷工作。选择好的漆料,使用前必须过细筛,调和均匀,无气泡后在使用,做好各种清理工作,合理安排各工种的施工顺序,保证施工环境无杂物、无灰尘。

B.流坠原因:

1.漆料过稀,附着力差,过溶剂挥发性太慢。

2.漆膜过厚,喷涂距离太近,角度不当。

3.施工环境温度过低,漆膜干得慢。

4.油漆中含重质颜料过多,部分油漆下坠。

5.稀释剂使用过量,或稀释剂挥发太快或太慢,漆膜干燥速度不同。

6.物体表面处理不彻底,残留污垢,如油、水等与漆不融,影响粘结,造成漆膜下垂。

措施:

使用优良的漆料和挥发速度适当的稀释剂,彻底清除物体表面污垢、水分,施工环境温度应符合油漆种类的标准要求,并应按工艺程序进行:先竖向、横向、斜向,最后再竖向将涂漆埋平,使油漆的涂膜厚度均匀一致。

C.漆膜起皱:

1.刷油时或刷油后遇高温或太阳曝晒,会使涂面形成皱纹。

2.漆质不好,溶剂挥发太快,油漆调配不均匀。

3.油漆调配的不均匀或太稠,底漆过厚,漆膜表层先干,隔绝了下层和空气的接触,以致外干里不干,而形成皱纹。

措施:

选用认可的名牌漆料溶剂,避免高温条件下施工,严格控制漆料稠度,使用较硬的毛刷,涂刷均匀,厚薄一致,若喷涂时则距离、角度均要适合。

D.咬底:

1.底漆干透,不牢固,面漆涂刷太早。

2.底漆与面漆不配套,底漆膜承受面漆的强溶剂的作用,被咬起溶解。

3.涂刷面漆时,操作不迅速,反复涂刷次数过多,也会使原来的底漆溶解被咬起。

措施:

选用配套的油漆材料和溶剂,底层干燥后,再涂刷面漆,涂刷强溶解性的涂料时,要求技术熟练,操作准确、迅速,防止反复涂刷

E.倒光:

1.油漆质量不好或加入的稀释剂太多,稠度大,使漆膜的光泽不持久。

2.涂刷的时间掌握的不好,底漆干透涂刷油漆,使底漆回软,失去光泽。

3.物体表面不平整、粗糙,或表面吸油不一致,使底漆失去光泽。

4.施工环境不好,温度太低,或受过烟熏,使漆膜失去光泽。

5.施工环境湿度过大(相对湿度80%以上),挥发性漆膜吸收水分后泛白,失去光泽。

措施:

选择良好的施工环境,避开潮湿及烟雾大的条件,选择质量好的油漆,不得任意加入稀释剂,基层表面应批腻子,磨平,磨光亮、光滑,并在前遍油漆干透后再涂刷下一道油漆涂刷挥发性油漆时,宜在相对湿度60%~70%环境下进行。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