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强度时刻考验你

另眼管理 下载论文网      美国NBC公司总裁安迪?莱克和杰克?韦尔奇是老朋友了,两人的妻子几乎天天见面。

莱克明白,如果他开始走下坡路,韦尔奇一定会炒他鱿鱼。

韦尔奇会拥抱莱克,说自己很难过。

不过他对解雇莱克却决不会有半点儿犹豫。

这个片段被用来展示韦尔奇管理魄力。

当下有这么一种主流,把管理者不依赖个人感情来进行企业决策与价值判断的能力,称为“情感强度”。

韦尔奇似乎将此尚方宝剑使用得极有效果,难怪他的管理术要被MBA们称为“葵花宝典”。

情感强度”是个有趣的词,它游弋在管理和被管理者硬度和软肋之间,如果简单地以业绩刻度“求剑”,管理就更要被冠上枯燥之名。

事实上,管理之“情感强度”只要把握住底线――即不能用个人情感与公司利益进行交换就行了。

毕竟在如此现代、宽松的一个背景下,管理不应该与早期的法庭场景同流,而是多元性、人性化和中国式才合适。

厨子情感强度”之曲线      30个不同国籍的厨子、女服务生厨房里做晚餐。

理想主义者德国厨子彼得精心操练他的业务。

在他的程序中,各种菜品和调料的数量,与烹饪时的火候、食客的品味特点及自己情绪交织一起的关系,就是一种管理

然而,管理彼得总是不断被打扰:犹太人糕饼师抱怨“当世界充满了厨房,你就会看到成群的动物”;有的厨师则趁机过度放纵自己;而新来的厨师是个革命者,不停地在厨房之火的间隙煽动革命之火……彼得也有了他自己的困惑:与女服务生有私生子,但她不愿意离婚与自己在一起。

最后的结局是,理想主义者彼得觉得自己在厨房里无法实现梦想,他的“情感强度”越界,失望的恋爱和现实的不如意直接导致狂暴的建立――他将自己的“无用”之手砍了下来,并点爆了厨房的煤气。

对此,管理彼得的更大管理者餐馆老板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每一个人都要与我为敌呢?我给你们工资,你们给我干活,顾客们付钱吃他们想要吃的东西,这不是很平等吗?人们还要什么呢?”   这是英国犹太剧作家阿诺德?韦斯克的《厨房》,后被百老汇排演成音乐剧。

彼得是美味马铃薯的制造者,他操控这一切,进行着多层面上的管理――1.让食客(另外兼任观众和被管理者)在建立契约的前提下等待和期望新奇;2.管理着马铃薯、调味品、火候、水的各种要素,做出一道佳肴;3.完善处理与女服务生、孩子及三人未来和现实的关系。

然而,厨子身上总带有厨房的味道。

彼得还没有进化成一个好厨子,注定没有能力在人的欲望、需求、价值、目标和行动策略中赢得先机,他被“现实”击败了――在音乐剧“你一定要爱我,我才给你美味”的歌声中,彼得的“情感强度”曲线还是走偏了,并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情感强度”之“时”与“度”      《孟子》教人如何处理情感的“时”和“度”:“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

亲亲而仁人,仁人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   人类中心意识是孟子最张扬的。

在时序上,君子先爱亲人,后爱普通人,再爱万物;在程度上,爱亲人比爱普通人的情要强一些,爱人比爱物的情要强一些。

从此不难看出,管理者所面临的“情感强度”的把握分寸,完全是个东方思维范畴的东西。

也许可以这样说,西方经管学中所缺乏的,正是孟子的推人及物――难怪理想主义者彼得厨子管理人生最后一败涂地,即韦尔奇们或MBA法术万能之药的神话可以休了。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