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第一次用药的剂量要加倍】第一次打瘦脸针 剂量

编辑同志:   我前几天患了咽炎到医院看病,医生给我开了阿奇霉素分散片,并告之我,在每天的同一时间服用1片(0.25),但第一次服用要吃2片。

请问第一次用药为什么要加倍呢?在用所有的药物时都可以第一次加倍用吗?   山东 昌盛      昌盛读者:   药物治疗的成败,不仅取决于正确的选择药物,而且还有赖于合理的用药方法。

你碰到的这种情况叫“首剂加倍”。

首剂加倍可使药物快速起效   首剂加倍是指第一次服药时,用药剂量加倍

我们知道,任何药物都要在体内达到一定浓度才能发挥疗效

研究表明,口服药物一般在反复给药4~5次后,其在血液中的药物浓度才能达到浓度(稳态血药浓度),即临床所需要的有效药物浓度

而采用“首剂加倍”的给药方式,就可缩短药物达到有效浓度的时间(通常可在下次用药时可达到浓度)。

通常,对一些需在短时间内达到有效浓度药物就可采取这种给药方式,首剂加倍也被称为“负荷剂量”。

例如,许多抗生素使用需要首剂加倍,目的使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迅速达到有效值,再继续给药是为了保持血药浓度有效的范围内,来使药物持续发挥作用。

如常用的复方新诺明就是如此。

若按常规办法服用,往往需较长时间(可能需要几天)才能发挥作用,对病情较重、希望药物快速起效的患者无疑是不利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就会叮嘱患者先采用首剂加倍的方法服药,然后再按常规用量继续维持。

以阿奇霉素为例,如果首次服用剂量加倍,24小时左右即可达到有效浓度,能快速抑制细菌生长。

如果第一次服用剂量不变,则需72个小时后才达到有效浓度,病菌很可能在这段时间迅速增多,从而加重病情。

需要首剂加倍药物   除阿奇霉素外,还有复方新诺明、磺胺二甲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等。

这些药物如果不能快速达到有效浓度,容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影响进一步治疗。

微生态药口服地衣芽孢杆菌颗粒剂(如整肠生)、灭活冻干的嗜酸乳杆菌胶囊剂或散剂(如乐托尔),常用于因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肠功能紊乱,如急、慢性腹泻、胀气、消化不良等。

口服抗疟药,如氯喹治疗疟疾,为迅速控制症状,必须加快血液中药物浓度上升速度,以便及时抑制红细胞内的疟原虫。

是否首剂加倍,有时还与所治疾病种类有关。

比如替硝唑,用来治疗败血症、腹腔感染、肺炎、皮肤蜂窝组织感染、牙周感染等各种厌氧菌感染性疾病,通常需要首剂加倍

但用于治疗阴道滴虫病等感染性疾病时,则无需遵循这样的规则。

地高辛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由医生来决定其使用方法。

大多数药物不采取首剂加倍   大多数药物在采取正常给药方式时,也能获得满意的药物浓度疗效,因而无需“首剂加倍”。

临床用药既要保证疗效,也应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每种药物的给药方案设计都是经过大量科学研究证明,曾在动物、健康人体与患者之间进行过大量的探索,若贸然改变用药方案可能会影响疗效或带来安全隐患。

此外,临床用药方案适合绝大多数脏器功能(心、肝、肾)正常个体,我们要根据病情进行剂量调整,还要考虑到其他因素,如肝功能、肾功能等。

忽视这些因素,盲目首剂加倍也会带来风险。

所以,我们不能曲解“首剂加倍”,更不可滥用。

服药时一定要按照医嘱用,同时服药前也要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相关注意事项,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孕妇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更不可擅自加大剂量用药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