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自学考试可持续发展策略

摘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展至今。很好地完成了不同阶段的历史使命,为建立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形成学习型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自学考试的办学规模呈逐年递减的态势,其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在分析自学考试报考人数避年下滑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自学考试可持续发展策略:积极发展,开拓创新,规范管理,确保质量

关键词:自学考试 可持续发展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4—136—02。

一、自学考试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历史贡献。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展至今,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自学考试制度很好地完成了不同阶段的历史使命。上世纪80年代主要是解决在职工作人员的学历问题;90年代主要是解决大量高考落榜生的求学深造问题;21世纪,自学考试制度将与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远程网络教育、民办高等教育等共同承担解决在职人员低学历、下岗人员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等教育的光荣使命。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以及实施大众化教育、提高全民素质上发挥着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作用。自学考试开考以来共开设了几百门专业课程,内容涵盖了文、史、理、工、农、医等所有学科领域,极大地满足了社会的多样化教育需求。据有关资料统计,自学考试学历教育累计报考4870万人,毕业学生845万人;非学历教育累计报考29130万人次,约1000万人获得各种非学历证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为全体国民平等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提供了制度保障,促进了教育公平,为建立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形成学习型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新时期自学考试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自学考试发展规模呈逐年递减的态势,陷入了困境,一些冷门专业本来报考人数就不多,现在面临着报考人数为零的窘境,自学考试的规模呈现一个快速发展又逐渐萎缩的特征,在学人数已从2003年的647万缩减到2006年的384万,其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形势。素有“中国第一考”之美誉的自学考试在本世纪初遭遇了“无米下锅”的尴尬境地,这使得许多人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命运和前景产生了疑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外部原因。我国高等教育宏观政策的调整,是导致自学考试规模萎缩的主要外部原因。高校扩招、高职高专教育和其他高等教育形式的快速发展,给自学考试带来影响,如实行开放式教育的电大,发展势头强劲的网络远程教育。国外教育机构的介入,实力强大的成人教育等等,众多教育方式对自考生源市场进行挤压。特别是高校扩招,影响尤其明显。1998年全国高校招生只有108万人,2008年计划招收近600万人。200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21%。超过了国际公认的15%的大众化起始标准,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的比例达到了60%~80%,这使得自学考试失去了很大一部分高中毕业生生源。自学考试面临的竞争环境日益复杂,但这种影响只是暂时的,不是根本原因。自学考试自身存在的问题才是阻碍其继续发展的重要原因。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自学考试制度面临危机的真正根源就在于它至今还依然深受计划经济时代精英教育传统的影响,自考专业设置老化,适用性不强;教学计划的比例分配不合理,公共课比重太大;专业课教材跟不上当今社会的需要;考试计划安排不合理;命题不够科学,考试难度大;重学历考试,忽视职业证书考试非学历教育相对滞后;素质教育力度不够,缺乏对考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普教化”倾向严重,带有浓厚的“精英教育”色彩。1994年以前,自学考试的合格率总体上只占报考人数的25%,实考人数的50%左右,毕业率仅为报考人数的5%,实考人数的10%左右。近年来,长线自考毕业率仍然相当低。如果不及时纠正这些的偏差,自学考试最终还是难免会走进死胡同。

三、自学考试可持续发展策略。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要坚持“积极发展,开拓创新,规范管理,确保质量”的方针,牢固树立质量是生命线,发展是主旋律的观念,强化核心竞争力建设。

1、积极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奋斗目标,并把重点放在教育方面,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以此作为加快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首更任务。实现党中央提出的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终身教育正日益成为社会的共识,在构建全民学习、形成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人们接受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的需求日趋多样化、个性化;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面临新的历史发展机遇。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推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各个层次的人才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在客观上造就了数量巨大的生源市场。自学考试开放灵活、学费低廉、宽进严出、免试入学的特,最受到社套的普众欢迎。自学考试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适应了社会的这种学习需求而获得极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要加强自学考试的宣传力度,特别是要面向城镇中低社会阶层和农村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不断扩大自学考试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员关注、报考,为他们搭建接受高等教育的平台。自学考试向农村发展大有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自学考试面向农村提供了历史机遇。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13亿人口有9亿在农村。如何尽快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改变农村人口的智能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农技科学化,就必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农”战略。教育应先行,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发挥自学考试的特点和优势,创造性地开设一些有利于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业产业化的专业,大力发展适于农村特点的职业技术教育学历证书教育自学考试可以在为广大农村地区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门人才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大力开展社会助学,积极完善社会助学体系社会助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助学活动的开展,关系到自学考试的信誉和事业的发展,关系到考生的学习质量考试质量。关系到21世纪我国实施素质教育、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的进程。要从全面提高自学考试毕业生素质,为构建学习型社会以及和谐型社会服务的高度来认识社会助学活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考试机构应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及其他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和公民等对自学者开展助学活动,要热情帮助,积极扶持。教育主管部门应对社会助学行使监。

督功能,建立健全管理机构,为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提供组织保障,建立时社会助学工作的考核评估制度,成有效的质量评估体系

2、开拓创新。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适应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创新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推进自学考试科学发展。进行制度创新是推进自学考试科学发展的关键举措。要根据终身教育的理念,做到学有所教。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育形式的差异性需求,推进多元化、多样化的教育制度的改革,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教育“立交桥”,把国民教育体系和非国民教育体系、各种教育制度和多样办学形式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格局和相互沟通、交叉互补的教育模式。推进制度创新,通过课程衔接、学分互认、功能互补、专业共建等方式和途径,实现自学考试与其他教育形式的资源共享。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与并举。我国早就提出职业资格证书要和学历证书并重,要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作为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面对这种需要,实现自身转变。继续坚持学历证书考试不放松,加强与行业和企业的合作。要积极举行各种职业证书考试,如岗位证书、资格证书、专业证书等。这项工作开展好了,无疑又给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培育了一个新的巨大需求市场,可以说是实现了自学考试的第二次大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自学考试在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非学历证书教育,建立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办学机制,逐步实现自学考试与部门行业的岗位资格证书、劳动技能证书等非学历岗位培训的沟通和衔接,为自学考试培育新的参考对象。扩展自考的教育功能和增加生源渠道,是未来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培育和发展自学考试的新的增长点。在非学历考试方面,要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树立品牌意识,创立品牌专业,适应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拓宽考试职能,增加考试种类。积极拓展非学历教育的证书考试。推进本科教育并逐步开展本科后继续教育。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人事制度的改革深化,从业人员出现的转岗、待岗,使得他们为适应生存求学深造、提高学历层次、获得新的专业技能的愿望和要求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要在稳步发展专科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专升奉、高起本教育。逐步开展本科后继续教育和更新知识与技能的短期培训。把自学考试作为学习化社会终身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开发适合在校大学生学习的第二学历专业。提高自学考试的档次,在合适的时候可开设研究生考试专业。

3、规范管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要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围绕造就数以亿计的有知识、有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适应社会需求,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的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人才,应充分发挥自考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完善自学考试的培养模式,构建符合自学考试自身特点和优势的“一专多能”、“一专多用”、“以考促学”的应用型人才目标模式,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多层次、多元化的需要。完善自学考试的课程设置。自考专业的开设必须以“实用”为主旨和特征,坚持以课程教学的质量和特色求得生存和发展。课程设置要处理好基础和应用的关系,基础理论服务于应用,要突出实践环节,体现培养实用专门人才的要求。课程结构和专业设置向应用型、技能型方向发展。加强教材建设。坚持开放教育理念,建设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应用能力培养、适合考生自主学习的特色教材,逐步形成传统教材与电子媒体相结合的立体化特色教材体系。教材内容应紧跟当今社会发展,满足社会的需要,服务于社会,教材知识应体现学科专业发展的现状。在教材的编写上,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学员的学习特点,通俗易懂,便于自学。结合教学计划组织编写适宜的自学资料。建立科学规范的命题制度。推进开孝专业公告制度,逐步建立统考课程动态调整机制。完善三级命题体制。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改变在命题指导思想、考核内容、分数评定、主观题评卷等方面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相适应的现象,不断提高命题质量。改革考试内容与方法。开展多样化的考试与评价方式、方法试点,形成多元化的评价制度。增加主考学校的自主权。在自学考试中引进“学分组合”模式。

4、确保质量质量自学考试的生命线。要以质量求生存、求巩固、求发展。要牢固树立长期坚持质量第一的观点,发展离不开质量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加大实践课程考核力度。自学考试的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和实战结合的能力的重要途径,增加自学考试的实践环节课时,改革考核标准。完善评价体系。将考生的实习实验考核成绩纳入学业成绩的总体评价中。要根据社会发展的新的形势。不断增加实践性环节考核的内容,注意训练和养成学员的动手操作能力。注重推进素质教育。以素质教育的要求改革考核方式,全面考查考生的能力素质,引导考生提高能力,以测试学员的素质和能力为根本标准,杜绝那种与此无关和意义不大的考试。加强考风考纪建设。营造诚信考试氛围,建立考试信用体系。要把个人信用制度纳入法律法规和社会准则体系。强化监考队伍建设,建立师德档案,提高认识。增强国家考试的责任感、使命感。严肃考风考纪,为广大考生提供平等、公正、优良的学习和竞争环境。

责编:吕尚。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