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效应与自然垄断产业的分拆:以电信业为例

论文关键词:网络效应 自然垄断产业 分拆 电信业

论文摘要:针对我国自然垄断产业分拆改革有两种相反观点,这些观点大多是从自然垄断产业的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及成本次可加性等特征来展开论述的。文章试图从自然垄断产业网络效应出发,认为对待这些自然垄断产业分拆改革应慎行。改革的关键在于引入替代品竞争和企业改制。

一、自然垄断产业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是指消费者消费某些产品所获得的效用会随着购买这种产品的其他消费者的数量增加而不断增加,也被称作网络外部性或需求规模经济。

自然垄断产业中大多具有网络效应。如电信、电力、铁路、邮政、煤气、热力供应、自来水等产业。这种网络效应表现为两种形式,即直接网络效应与间接网络效应。直接网络效应是指消费一种产品的用户增加可以直接增加这种产品的老用户的效用;间接网络效应,主要是由辅助产品所构成的系统产品所引起的。消费者消费这个系统产品效用大小取决于所提供的辅助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由于网络效应的存在,使得对这些产业进行分拆后,会导致社会净福利的损失。本文运用圆周城市模型(Spatialeompet主tionineireularcstymodel)分析存在网络效应下的两阶段选址定价模型,证明了在存在弱网络效应时,网络效应增加了消费者剩余和社会净福利水平。而在强网络效应下,厂商数量越少则社会净福利越大,最优市场结构为独家垄断

二、模型。

1.假定

假定1:D为厂商的市场份额,网络效应函数j(0),满足_f(0)=0,f(D)可微且f(D))0为便于分析,本文采用线性网络效应函数f(D)=aD,其中参数a=0代表了网络效应的强弱。

假定2:存在一个周长为1的“圆形城市”,消费者以密度1沿城市圆周均匀分布,n个利润最大化厂商也沿城市圆周分布。厂商生产除位置和运输成本外的同质产品

假定3:生产的边际成本为零,消费者只有单位需求,不购买商品的效用为0,购买商品获得的总效用为。且假定二足够大以致于市场能够被完全覆盖.与厂商i距离为x并购买厂商i产品消费者获得的净剩余为:。

其中t为单位运输成本,P为厂商i产品的价格,f(Di)体现了由于存在网络效应消费者剩余的影响。厂商i的利润函数为:。

其中F为厂商进人行业所花费的固定成本,Di为厂商i面临的需求。本文的模型是一个两阶段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一溥弈的时间顺序如下:第一阶段厂商决定是否进人行业,如果进人则同时进行选址;第二阶段厂商同时进行价格竞争。为使问题简化,模型的最后结论将主要讨论对称均衡的情况。

2.弱网络效应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如图1所示,厂商i和其两个相邻厂商i—1、i十1的位置分别为x1,和x1—1、X1+1。由(1)得厂商i左、右两侧的边际(无差异)消费者才、才获得的净剩余分别满足:。

(3)得:。

代人上式得厂商i面临的需求函数为:。

代人(4)得厂商i的需求为:。

由利润最大化一阶条件得对称均衡下的最优定价为:。

均衡态下的消费者剩余cs.生产者剩余尸5和社会净福利W分别为:。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