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是 时期的音乐家_音乐家巴赫是谁

每一个学琴的孩子,看到音乐巴赫的名字就要闻风丧胆,听得懂巴赫,就是乐理和智商顶尖的代名词。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音乐巴赫的相关介绍,欢迎阅读!

音乐巴赫的介绍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nSebastianBach 1685—1750),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生于一个音乐世家。巴赫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被尊称为西方现代音乐之父,他的逝世也意味着巴洛克时期的结束。

音乐史上能成气候的世袭并不少见,但是巴赫家族无可匹敌。家族里有五十余人从事音乐,其中以 J.S.BACH 还有他的儿子 C.P.E.BACH 最为知名。

1. 生平与轶事。

巴赫幼时父母双亡,由帕赫贝尔的学生约翰克里斯托夫负责他的教育,并于 1700 年获得奖学金去圣米夏埃尔学校学习,得以到接触严肃的音乐文化。这段学习经历对他之后的成长有决定性的意义。

1703年,十八岁的巴赫被任命为宫廷小提琴师,同年,又作为管风琴师任职于阿恩施塔特教堂。任职期间,他去拜访当时北德最了不起的音乐大师布克斯特胡德。这位大师对巴赫的影响深远,若是没有布克斯特胡德,不可能有一个更伟大的巴赫

1708年,巴赫迁居魏玛,任宫廷管风琴师,其重要的管风琴作品大都是在魏玛的九年里写的。也首次发现了维瓦尔第的音乐,开始了协奏曲的创作

协奏曲: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

科滕时期巴赫一生中最为高产的时期,这段时间他创作了许多器乐作品,如《勃兰登堡协奏曲》、《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1720 年当他和利奥波德亲王一同出游时,其妻子去世,留下他和 7 个小孩,巴赫于第二年再婚。巴赫一生有 20 个孩子,其中有 9 个长大成人。

作为一个虔诚的路德教教徒,宗教对巴赫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器乐和声乐作品均由体现。1723 年,巴赫来到莱比锡任职于教会音乐的指挥。在这里,他创作了最伟大的宗教作品《B小调弥撒》。同时期作品还有著名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卷、《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和《圣母颂》等。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巴赫患有白内障,视力逐渐丧失,几乎使他完全失明,于 1750 年逝世。他死后被葬于圣约翰堂的墓园里,消失在无名之辈的墓堆中。生前,巴赫作为管风琴师的名望要远高于作曲家

事实上,巴赫创作像他的生育能力一样多产,作品编号直接排到了千位数上。1000是什么概念?你们认为高产的作曲家,贝多芬毕生也就127篇曲谱而已音符在巴赫的耳朵里简直就是已经排好队只等着谱出来一样。

虽然莫扎特、贝多芬等伟大作曲家均对巴赫作品崇拜有加,但直到浪漫主义时代,作曲家门德尔松在莱比锡的图书馆中发现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并且在其音乐会上演奏,才震惊音乐界。此后门德尔松对他的作品进行了发掘、整理和推广,经过几代音乐家的共同努力,巴赫逐渐获得了今天的崇高地位。

2. 巴赫管风琴

巴赫作为一个声乐作曲家有局限性,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但是他的器乐无论从技巧上或是审美上都无可指责,特别是管风琴音乐巴赫管风琴音乐渗透在各种作品中,无论是在康塔塔交响曲或是在无伴奏小提琴的复调奏鸣曲中。在许多楔槌键琴作品,特别是《平均律钢琴曲集》的前奏曲与赋格中,有很多更接近管风琴,而不像任何楔槌键琴或羽管键琴。

所以,如果窥透巴赫一生创作的雄壮而优美、阴沉沉而暖色调的大教堂,我们必须绕过大门,走圣器保藏室的那道边门,拾级而上那神秘阴暗、弯弯曲曲的楼梯,进入亲切友好的管风琴室,才能找到他心中的至爱。

管风琴不是一种色彩性的乐器,要它模仿乐队,等于要它放弃原有的高贵本性。管风琴这种乐器空灵不实的音色可以营造出别具一格的气氛,它们的气派高贵,可以表达音乐中深邃的情感,是当之无愧的乐器之王。只有在众赞歌前奏曲那些抒情诗歌中,巴赫才会倾诉他最深邃、最私密的心声。

3. 巴赫复调

说起欣赏巴赫作品,很多略懂音乐风格的朋友脑子里都会首先冒出两个字复调。在大多数的介绍中,巴赫被作为巴洛克时期复调音乐集大成者与西方现代音乐之父来看待。可是,西方现代音乐并不是复调音乐啊?以一个复调大师作为现代音乐之父本身不是很奇怪吗?。

事实上,巴赫作品风格涵盖之广,并非复调二字可以容纳。比如我们最最熟悉的一首C大调前奏曲,来自《十二平均律曲集第一册》中的第一首前奏曲与赋格。

猜你感兴趣:

1.关于音乐的文章。

2.怎样欣赏古典音乐

3.新年音乐会主持人串词。

4.《音乐巨人贝多芬》人教版导学案以及原文。

5.天才们也是要打草稿的高考励志文章。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