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模【唐模似水时光】

唐模,是位于皖南歙县的徽派古村,始于唐朝越国公汪华的太曾祖父叔举。

后经几代人的努力,逐步形成了一个聚族而居的村落。

五代年间后唐建立,诸侯纷争,强盛的唐朝已不复存在。

汪氏子孙不忘唐朝对祖先的恩荣,决定以盛唐时的风范重建村庄,取名“唐模”,意即“唐朝模范村”。

优雅沙堤亭   我的唐模之行始于村口的沙堤亭和槐荫树枝。

沙堤亭边是一棵名为槐荫树的千年香樟树,据说是《天仙配》中老槐树的原型。

槐荫树上挂满了象征百年好合的红飘带,把槐荫树装扮得好像扎满红头绳的农家女。

溪流对岸边是另一棵樟枝,虽然不似槐荫树那样有风情,但是比槐荫树更挺拔阳刚。

碧玉小西湖   穿过牌坊就来到了著名的“小西湖”。

如果说建设唐模是徽州人忠君的体现,那么“小西湖”则是尽孝的代表:清初唐模有位许氏富商在苏浙皖赣经营36家当铺,时称36典。

见其母想游览杭州西湖,苦于山高路远。

于是不惜巨资挖塘垒坝,仿西湖景致,是为“小西湖”,又在湖边修筑亭台楼阁,园内遍植檀树,园外溪流环绕,取《诗经・魏风》“坎坎伐檀兮,�之河之干兮”之意取名“檀干园”。

听水高阳桥   走过平实的灵官桥后,就到了唐模最繁华的地方“水街”。

桥基就如同水坝,把水渠分为两段,但是却挡不住流水,上游来水如丝般从桥基上飘下,就如同飘在风中的刘海儿,给稳重的廊桥带来了一丝飘逸的气息。

溪流两岸耸立的马头墙都把高昂的头朝桥的方向汇聚,如百鸟朝凤,再加上廊桥两边各四个灯笼对其腾云驾雾式的烘托,使上半个廊桥真有彩凤展翅欲飞的感觉。

赏戏尚义堂   置身唐模,总是不自觉地想到苏州园林

如果说苏州园林是园林生活化的典范的话,那唐模则是生活园林化的杰作。

苏州园林是在闹市中引入山水,把宁静锁在碧瓦白墙内,有荒漠中造绿洲独善其身的意味;而唐模则是依山水而筑民居,点缀亭桥楼阁收天地入麾下,让喧嚣融化在青山绿水中。

在高阳桥发过呆后就该在尚义堂小憩了。

小小的村庄,居然分布有许氏宗祠、尚义堂、继善堂、铭德堂四大祠堂

徽州人的宗族观念之强在唐模可见一斑。

在四大祠堂中,我在尚义堂中停留的时间最长。

较之于其他三大祠堂的庄严,这祠堂逛起来有几分轻松。

作别尚义堂,唐模水街已到尽头。

在夕阳下再一次回眸,真想生命能有轮回,我想尝试那诗意的生活:少时愿如玩耍的少年,逗着水渠中的鸭子,笑容纯真;年纪稍大些,和恋人坐在那石桥上,一手牵着她,一手牵着飞到半空中的风筝;年华老去,就坐在高高的门槛上,望着蔚蓝的天空,追忆在唐模似水时光……。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