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魅影] 北非国家

浓郁的北非风情      摩洛哥的首都是拉巴特,位于该国西北的布雷格雷格河口,濒临大西洋,是摩洛哥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市区房屋整齐洁净,街道宽阔笔直,市南为大西洋海岸,海滩平坦细软,是夏季旅游胜地。

拉巴特非洲历史名城之一,始建于公元12世纪。

1912年,法国殖民者将摩洛哥的首都从古城非斯迁到拉巴特,1956年摩洛哥独立,正式定都拉巴特,市区由拉巴特新城和萨勒旧城组成,萨勒旧城筑有红色城墙,迄今保存完好,旧城区古香古色,众多的阿拉伯建筑和清真寺反映出浓厚的民族色彩,手工艺品作坊布满深街窄巷,连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都保持着浓厚的中世纪习俗。

新城区的现代化建筑与阿拉伯建筑错落有致,交相辉映,街道两侧绿树成荫,花团锦簇,街心公园随处可见,呈现出与旧城区截然不同又互为补充的现代化生活方式。

摩洛哥最大的港口城市卡萨布兰卡,素有“摩洛哥肺叶”之称,是阿拉伯世界的第四大城市。

那部经典的爱情电影《北非谍影》当年正是拍摄于卡萨布兰卡,这给这座城市加载了一层浪漫的气息,每个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在被剧中情节打动的同时,也都爱上了典雅秀丽的卡萨布兰卡

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是西班牙语,casa意为“房屋”,bl a n ca是“白色”,连起来就是“白房子”的意思。

由于“卡萨布兰卡”这个名字过于响亮,知道城市原名“达尔贝达”的人反倒不多了。

卡萨布兰卡确实满街都是白色建筑物,铸铁的阳台,雪白的高墙大院,掩映在棕榈树的枝叶当中,透着旧殖民地所特有的闲趣。

即使来到人称“麦地那”的阿拉伯旧城区,那里没有一丝旧殖民地的痕迹,但密密麻麻的砖房同样也是明晃晃的白色。

卡萨布兰卡城市布局以联合国广场、穆罕默德五世广场、胜利广场等几个点为中心,宽阔的林荫道呈辐射状向外发散,连成网络,颇有些巴黎的恢宏气度,这些都遗留了法国统治时期的城市特点,也让人依稀感受到当初“北非巴黎”的魅力。

清真寺上的国家    作为一个伊斯兰国家,摩洛哥国内自然少不了清真寺,在摩洛哥的主要城市中,分布着各具特色、举世闻名的清真寺

卡萨布兰卡的城中城麦地那背面临近大西洋处,矗立着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哈桑二世清真寺,这座由摩洛哥已故国王哈桑二世主持修建且以他名字命名的清真寺,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

清真寺分主体大殿和露天广场两部分,全部占地面积九公顷,洁白的大理石墙壁精雕细琢,殿内外回廊玉柱气宇轩昂。

主体大殿内可容纳2.5万名穆斯林祈祷,广场上可以容纳8万名穆斯林同时礼拜。

主体大殿屋顶可以遥控开启或闭合,25扇自动门全由钛合金铸成,可抗海水腐蚀。

正门重35吨,据说只有国王来了才会打开。

哈桑二世清真寺体现了传统的伊斯兰教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正门不用钥匙,而是使用一组密码,否则就是撬也撬不开。

寺内还配备了完善的地热系统,寺顶装有自动开启程序,200米高的宣礼塔内部开通了电梯,可以直达塔顶,从这里发出的诵经声能够传到市内的每个角落。

哈桑二世清真寺还配有先进的自动灭火装置、广播通讯系统和监控系统,是目前世界上设备最先进的清真寺

摩洛哥第三大城市马拉喀什名胜古迹众多,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库图比亚清真寺

这座寺院的独特之处在于,当年修建尖塔时,人们在粘合石块的泥浆中拌入了近万袋名贵香料,使清真寺散发出浓郁的芳香。

时至今日,当人们靠近库图比亚清真寺时,依然芳香扑鼻,因而该寺又有“香塔”之称。

库图比亚清真寺另一与众不同之处是,当年登上高塔呼唤人们祈祷的宣礼员必须是盲人,以防止有人借机偷窥附近王宫后院里的嫔妃。

摩洛哥北部古都非斯城内也有一座著名的清真寺――已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的卡鲁因清真寺,其特殊之处,在于这里也是著名的卡鲁因大学的院址。

卡鲁因大学是一所专门从事伊斯兰教学习和研究的高等学府,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建校甚至比英国的牛津大学还要早390年。

学府内的图书馆藏有各类伊斯兰教图书数十万册,其中珍贵的手抄本有八千多册,堪称伊斯兰学府的鼻祖。

位于首都拉巴特哈桑清真寺原是北非最大的清真寺,四周总共有16道门,但却毁于15世纪的一次大地震,成为拉巴特最著名的古迹。

从16道门旁残存的一片高低不等的石柱中,还能想像出当时建筑规模的宏伟。

令人惊奇的是,矗立于寺门正面的哈桑塔(宣礼塔)却完好无损,至今仍然高耸入云,令人肃穆。

曾经的非洲荣耀    在刚刚结束的2008年非洲杯比赛中,摩洛哥在小组赛即被淘汰,自从2004年获得非洲杯亚军后,摩洛哥队已经连续两届未能小组出线了。

1963年,摩洛哥首次参加非洲杯,但是预选赛阶段就被淘汰出局,直到1972年他们才第一次参加决赛阶段的比赛。

算上今年,摩洛哥队共13次打入非洲杯决赛圈。

1976年,摩洛哥队第二次进入非洲杯决赛阶段,与尼日利亚、苏丹和卫冕冠军扎伊尔(现名刚果民主共和国)分在同一小组。

赛前不被看好且经验尚浅的摩洛哥,竟然以两胜一平的战绩名列小组第一进入下一阶段。

当时的赛制并不存在淘汰赛,从小组中出线的四支队伍以单循环的形式排定座次以决出最后冠军。

面对尼日利亚、几内亚和埃及的围剿,摩洛哥奇迹般地取得两胜一平的不败战绩,一举夺冠,这是摩洛哥足球历史上唯一的非洲杯冠军。

此后他们曾四次闯入四强,一次闯入八强,其余七次都是在小组赛后即遭淘汰。

谈到非洲杯的参赛经验,虽然摩洛哥的战绩不如加纳、埃及和喀麦隆等非洲国家,但在非洲国家参加世界杯的历史上,他们却有着辉煌表现。

1970年,摩洛哥首次进入世界杯决赛圈,但只得一分,小组赛后即出局;1986年,摩洛哥队首战平波兰,次战又与英格兰队互交白卷,在最后一场关键战役中,他们以3∶1力克葡萄牙,获得小组头名,成为第一支进入世界杯决赛阶段第二轮比赛的非洲球队。

在接下来的淘汰赛中,摩洛哥队只是以0∶1输给了后来的亚军西德队;1994年和1998年,摩洛哥队又连续两次进入世界杯决赛圈,可惜不复当年之勇,都没能小组出线,此后他们再没能冲出非洲

2010年世界杯非洲区预选赛第二阶段比赛即将进行,摩洛哥要想再圆世界杯梦,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摩洛哥队共六次参加奥运会足球比赛,成绩均不理想,只是在1972年从第一轮小组出线,进入第二轮分组赛,可惜名列小组末位。

本国联赛平稳发展      摩洛哥足球事务均由摩洛哥皇家足球协会进行处理,该组织成立于1955年,也就是摩洛哥王国独立的前夕。

1957年10月19日,摩洛哥国家队进行了首场国际比赛,他们在黎巴嫩以3∶3战平了伊拉克队。

1960年,摩洛哥足协加入国际足联,1966年,成为非洲足联的一员。

摩洛哥足球起步很早,1916年便开展 了本国联赛,1955年足球协会成立后,摩洛哥联赛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五十余年来,获得冠军次数最多的是首都球队拉巴特皇家武装力量队和卡萨布兰卡威达队,均为11次夺冠。

1960年~1964年,拉巴特皇家武装力量队成为新联赛中首支卫冕成功的球队,而且一举夺得四连冠。

自1995年起,摩洛哥联赛中出现了新的劲旅卡萨布兰卡拉加队,在获得六连冠后,他们于2003/2004赛季再次夺魁,近几年,他们仍是联赛冠军的有力争夺者。

非洲冠军杯的比赛中,卡萨布兰卡加拉队同样有出色表现,他们于1989年、1997年和1999年三次夺冠,另外,拉巴特皇家武装力量队和卡萨布兰卡威达队也分别于1985年和1992年代表摩洛哥夺得冠军。

优秀球员积累荣誉      在《法国足球》和非洲足联的非洲足球先生评选中,摩洛哥球员共四次当选。

艾哈迈德・法拉兹是摩洛哥历史上的著名球星,1965年入选国家队,1970年参加墨西哥世界杯,1972年又代表摩洛哥出现在奥运会赛场上。

1975年,法拉兹凭借在国家队的出色表现赢得非洲足球先生称号,受到鼓励的他在1976年作为队长率领摩洛哥队获得了迄今唯一的非洲杯冠军,他个人也获得了赛事金球奖。

法拉兹共为国家队打入42球,仅次于43球的巴希尔。

1998年获得非洲足球先生荣誉的穆斯塔法・哈吉不仅被摩洛哥球迷称道,由于他闯荡欧洲联赛的出色表现,更成为被世界认可的球星。

1998年世界杯,哈吉在同挪威队的比赛中打入了一记惊艳的“世界波”,虽然未能帮助自己的国家小组出线,但他的表现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年末的非洲足球先生评选中,哈吉力压尼日利亚双雄奥科查和奥利塞赫,获得殊荣。

另外,穆罕默德・蒂穆尼和守门员扎奇也分别在1985年和1986年被授予非洲足球先生的荣誉,他们连同法拉兹和哈吉,是摩洛哥足球永远的骄傲。

摩洛哥国家队历史上进球最多的巴希尔是一名天生的攻击手,在职业生涯的巅峰期,他曾效力于西班牙拉科鲁尼亚队。

巴希尔共为摩洛哥队攻入43球,1998年世界杯他打进两球。

提起摩洛哥足球,还不得不说另外一个响亮的名字――巴雷克

虽然出生并成长于摩洛哥的本・巴雷克后来成为法国国家队的成员,但不能否认他是第一个从非洲大陆走出的世界级球星,当时被世界足坛誉为“黑珍珠”。

巴雷克不到20岁便开始了法甲联赛历程,并很快在马赛队崭露头角,但“二战”中断了他的职业生涯,他不得不等到战争结束才能重返赛场。

在职业生涯的末期,本・巴雷克加盟了西班牙马德里竞技队,并不可思议地成为场上核心,同时为球队赢得了两次西甲冠军。

本・巴雷克的国家队生涯因为战争而满是遗憾,他只代表法国队参加过17场友谊赛,攻进3球。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