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能力,而培养能力的核心是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笔者就此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把握知识脉络,锻炼纵向思维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中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一切事物之间都相互联系、相互转化。

化学也是如此。

例如,元素化合物知识,除反映化学物质的属性外,还揭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化学物质的属性、联系与区别,构成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脉络

教师启发学生沿着脉络纵向思维,由表及里,顺藤摸瓜,理出以性质为中心的知识脉络

即:物质的性质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是由组成和结构所决定的,也是推断它在自然界的存在及制备方法的根据。

再如,氧化还原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同一概念在不同阶段(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就有不同的思维内容,启发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透过现象看本质。

理出:   得氧(失氧)(片面现象)――化合价升高(降低)(普遍现象)――失去(得到)电子(本质)   化学课单元、章节之间都有联系,教师应启发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确立贯穿知识的主线,理出知识脉络,锻炼纵向思维

二、通过联想归纳。

发展横向思维      在化学教学中,有很多概念学生容易混淆。

为了让学生理解、掌握概念的内涵,教师应启发和引导学生联想、对比、归纳、总结,发展学生的横向思维,教给学生理解、掌握概念的方法。

1 联想法。

①双向联想:如氧化与还原,酯化与水解等互为逆过程,②对比联想: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与同分异构体,醇与酚,醛与酮,醇分子内脱水与分子间脱水,卤代烷的取代反应与消除反应概念,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本质的区别,③关系联想:如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卤代烃、醇、醛、羧酸、酯之间的关系。

通过联想、对比、区别,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概念

2 归纳法。

如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总结各类有机化合物的通式、各种计算题的解题规律、各类化学反应的规律、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等;通过归纳、整理、总结,使学生所学知识形成网络,发展横向思维

三、“设疑、启思、倡辩”,培养求异思维      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设疑、启思、倡辩”,充分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鼓励学生提出异议,发展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求异思维的核心就是反向思维,就是能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实际问题,用前所未有的新观点、新角度认识事物,提出不同凡俗、异于他人的独特见解。

例如:学习化学键理论之后,教师可向学生提出“用化学键理论解释化学反应、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键理论知识,提出新的见解:化学反应是旧的化学键断裂即反应物发生变化,新的化学键形成即生成物产生的过程。

反应中,旧键断裂消耗的能量小于新键形成所释放的能量,则表现为放热反应反之,旧键断裂消耗的能量大于新键形成所释放的能量,则表现为吸热反应

教学中求异思维训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随时随地进行设疑训练,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

四、由点到线及面,引导发散思维      复习总结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即对同一问题,要进行多方位、多途径思考,多方法、多答案解析,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加强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和纵横联系

例如:讲过醛、酮、醌之后,可引导学生总结伯醇的多种制法:①伯卤代烃在碱性条件下水解;②醛加氢还原,③甲醛与格利雅试剂反应后在酸性条件下水解,④环氧乙烷与格利雅试剂反应后在酸性条件下水解;   ⑤a—唏烃发生羰基合成反应后加氢还原;⑥羧酸、酯用强还原剂氢化铝锂还原等。

又如:用反应式s02+Br2+2H20=H2S04+2HBr编制数道习题。

问题提出后,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很快编制出许多符合要求的题目:①把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②把液溴加入到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中,③把溴蒸气通入到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中;④把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得到的气体通人溴水中;⑤将浓硫酸和溴化钾固体混合加热得到的红棕色气体通入亚硫酸溶液中等等。

总之,思维是智能的核心,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就等于给了他们点金术,为他们以后独立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纵向思维、横向思维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