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产犊性状研究进展

奶牛产犊性状研究进展

繁殖是奶牛生产的基础,一方面只有产犊奶牛才能产奶,另一方面只有产犊奶牛群才能得到不断更新和改良。因此,产犊是繁殖的结果,也是奶牛产奶的前提。与奶牛繁殖有关的疾病是奶牛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给奶牛场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1,2],并引起牛场普遍的重视。与之相比较,牛场对奶牛论文联盟产犊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难产和死胎的重视程度不够。难产死产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牛场的经济效益,可能导致犊牛母牛死亡或者母牛难产导致的不孕而早期淘汰等。难产是指母牛产犊时需要辅助才能顺利产犊死产或死胎是指奶牛怀孕260d后产出死胎或产出弱胎后24h内死亡[3]。难产死产是两个相关而不同的性状。一般来说,奶牛难产后其胎次的繁殖力、产奶量和健康状况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并且难产时很容易导致死产。因此,国际上对奶牛产犊性状逐渐重视起来,并将产犊难易程度作为评价公牛遗传性能的一个指标。现将奶牛产犊性状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以引起牛场相关人员的重视。  1 奶牛产犊性状研究状况  奶牛产犊性状不仅受犊牛自身的影响,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受母牛体型特征影响母牛的体型,尤其是母牛的尻宽、骨盆开张程度和角度同犊牛的大小和健康程度一样是影响产犊难易程度的重要因子。奶牛产犊性状可以剖分为直接遗传效应和母体遗传效应两部分。直接遗传效应指犊牛顺利产出的能力,用犊牛父亲之间的变异来测量。母体遗传效应指母牛产犊能力,主要用犊牛外祖父之间的变异来测量。用公牛效应估计的产犊性状遗传力(h2=0.05~0.19)高于用犊牛外祖父效应估计的产犊性状遗传力(h2=0.04~0.06)。产犊性状与公牛效应的遗传相关(0.69~0.93)显著高于产犊性状犊牛外祖父效应的遗传相关(0.01~0.62)[4]。因此在选种选配时也要考虑犊牛外祖父的遗传性能。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已经检测到影响产犊牛的大小和产犊难易程度的多个数量性状位点(QTL)以及影响死产的QTL[5]。由于产犊性状在综合选择指数中有相对高的经济权重,所以识别与之相关的QTL有助于奶牛育种计划的制定,尤其是一些影响犊牛存活率而不影响犊牛大小的QTL可能会成为提高奶牛产犊性状遗传进展的有效方法。

代写论文   2 奶牛难产影响因素  导致奶牛难产影响因素可以分为胎儿因素和母体因素胎儿因素包括胎儿过大和弱胎、胎位异常等。母体因素又分为造成产力不足的因素母牛疾病、疲劳、营养不良、分娩时外界因素的干扰等;导致产道狭窄、变形的因素如骨盆畸形或发育不良,骨折及子宫颈、阴道、阴门的瘢痕、粘连和肿瘤等[6]。对经产牛来说胎位不正导致的难产较多,一般与胎儿数、胎次及与所配公牛特点有关。初产牛难产胎儿过大以及产道狭窄占大多数[7],因此,犊牛初生重和母牛产道正常与否是影响母牛难产的决定性因素。有研究表明奶牛难产率与奶牛个体因素以及群体饲养水平有关[8]。难产,尤其是初产牛难产死产呈强相关,而且初产牛的难产率和死产率都高于经产牛。难产死产都是遗传和环境造成的结果。李宗方等[9]从繁殖和生产性能上分析了影响奶牛难产度的因素,结果表明胎次、产犊季节、产犊间隔、犊牛的性别及初生重对奶牛难产有显著的影响,而母牛怀孕天数及305d产奶量对奶牛难产影响不显著。宋乃社[10]对奶牛体型线性性状奶牛难产度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乳房深度与难产度呈正相关,且是影响奶牛难产度的主要性状之一;胸围、尻长、尻宽与难产度呈负相关。   3 奶牛死产影响因素  近几年来,母牛死产率在稳定增加并成为奶牛生产中的一个关键问题[11]。奶牛业发达国家如美国、丹麦、荷兰、瑞典等初产奶牛死产率在10%~13%,而且呈上升趋势,导致奶牛死产率增加的原因目前还不清楚[12-14]。初产奶牛死产率增加较快,近5年增加2%,现在为12%左右,经产牛死产率增加较慢,近5年增加1%,现在为6%左右[12]。尽管奶牛难产影响因素可以分为胎儿因素和母体因素,然而在研究死产时,是由胎儿因素还是母体因素导致的难产造成的死产却很难区分,因为一般只区分死产是否由难产引起。由难产引起的死产大约为50%[15]。非难产导致的死产因素有 论文代写。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