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3D SPIR脂肪抑制技术对半月板撕裂的应用价值

作者:崔凤 袁杭 朱杭 乐先杰 邓国辉 瞿华。

【关键词】 磁共振 脂肪抑制技术 半月板撕裂

磁共振成像现已公认为膝关节半月板撕裂首选的无创性且有价值的影像检查方法。在常规经典的MRI检查的基础上,选择一种更合适的MRI序列来提高膝关节半月板撕裂的检出率也是影像学探讨的方向。本文收集2003年12月至2006年10月临床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50例(100个半月板),在常规MR扫描的基础上应用三维频谱预饱和反转恢复脂肪抑制序列(3D SPIR),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10~75岁(平均36岁),病程3h~48d。临床表现主要为膝关节疼痛(行走时明显)、关节绞锁、旋转实验阳性。30例经关节镜手术证实,其中盘状半月板撕裂5例。

1.2 检查方法 应用荷兰Philip Nova Dual 1.5T MR成像仪。患者取仰卧伸直位,脚先进床,膝外旋10°~15°。在常规T1WI、T2WI、FFE、SPIR矢状位、冠状位扫描基础上应用3D SPIR。扫描参数:T1W1:TR 500ms,TE17ms;T2W1:TR4000ms,TE l00ms;3D SPIR序列:TR 3000ms,TE10ms,层厚1.5mm,层间距0,视野150,矩阵256×256,激励次数2次。

1.3 评价标准 按Stoller标准[1]分为4级:0级:为正常的半月板,表现为均匀低信号,且形态规整;I级:半月板内出现灶性椭圆形或球状的信号增高影,不累及半月板关节缘和关节面;II级:半月板内出现水平状线性高信号,延伸至半月板关节缘,但未达到半月板关节面;III级:半月板内线状或不规则高信号影累及关节面,在多个连续的MR图像上有信号改变,并伴有半月板形态不规则。当半月板变形、内缘高信号达到半月板关节面缘、半月板呈III级信号,即诊断为半月板撕裂,Ⅱ~Ⅲ级为可疑撕裂。I级为半月板变性。

2 结果。

2.1 MR与临床诊断比较 临床初诊内侧半月板撕裂16例(后角11个,前角7个,前后角同时2个),外侧半月板撕裂29例(前角23个,后角11个,前后角同时5个),盘状半月板撕裂5例。SE T1WI提示撕裂21例,可疑撕裂7个,FFE序列提示撕裂36个,可疑撕裂11个;3D SPIR提示撕裂38个,可疑撕裂13个。FFE与3D STIR序列半月板MR信号的检出率比较,x2=0.17,p>0.05;3D STIR与SE T1WI比较,χ2=4.68、17.47,p<0.05。

2.2 3D SPIR与关节镜/手术对照 本组30例(60个半月板)有关节镜/手术对照。3D SPIR诊断半月板撕裂34个中,关节镜/手术证实29例,阴性26个中,关节镜/手术诊断半月板撕裂2个。

3 讨论。

3.1 半月板撕裂的常见类型 半月板撕裂伤根据病因分为慢性退变性撕裂和急性外伤性撕裂。根据MR成像分为[2]:(1)水平撕裂:高信号方向与胫骨平台平行,内缘达半月板的游离缘,此型少见;(2)垂直撕裂:高信号方向与胫骨平台垂直;(3)斜行撕裂:高信号方向与胫骨平台成一定角度,此型最常见;(4)纵行撕裂:高信号方向半月板长轴方向平行;(5)放射状撕裂:高信号方向半月板的长轴方向垂直,好发于外侧半月板的内1/3部;此外,桶柄状撕裂为纵行撕裂的一个特殊类型,鹦鹉嘴样撕裂半月板游离缘的水平状和垂直状撕裂的复合体。本组斜行撕裂25例,最多。同时表明:外侧半月板前角和内侧半月板前角撕裂多见(29例),而盘状半月板外侧发生率明显高于内侧。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