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女工年薪十万 家政【下岗女工郝秋兰:年薪五十万】

一位年逾四十的下岗女工,从1999年起,每年的1月份都如约般地来到哈尔滨市人才市场。

每次她都在人才库登记表的“薪金要求”一栏郑重地填下:年薪50万。

她的年薪要求曾一度成为哈尔滨市人才市场在册的最高标的。

一位下岗的女工何以提出如此高的薪金要求?正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2002年3月,浙江省温州市欣欣服装有限公司却向她抛出了橄榄枝,这更令人们惊讶不已。

而此时她却对此处之泰然,胸有成竹地说:“我值这些。

”      有一天,她被突然通知下岗      郝秋兰1983年毕业于天津纺织工学院纺织品设计专业。

大学毕业后,她进入黑龙江省轻工业厅工作,之后又调入哈尔滨纺织科学研究所,在这里,她一干就是近十个年头。

在这十年里,她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虽然每个月只拿几百元的工资,但她却无丝毫抱怨。

和所有计划经济时代的人一样,郝秋兰并没有感到自己的付出与自己的回报不成正比,她满足于生活的安稳,单位的重用。

改革开放后,郝秋兰单位的一些人都纷纷脱离本单位,下海经商,而郝秋兰却不为所动,依然固守在本单位,每个月拿微薄的薪水。

她想,自己作为国家干部,就该在国家机关中工作,出去经商就有些不伦不类了。

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她成了单位里少有的几个留下来的人。

然而,郝秋兰所信奉的“铁饭碗”,并没有如她想像中的那样,让她一生安稳无忧。

1994年3月的一天,单位领导突然找她谈话,内容是因机构改革,单位人员过剩,需要部分人员分流下岗,让她要提前作好思想准备。

秋兰是个明白人,当时就领会了领导的用意,她也能够理解领导的难处,当即表示说,虽然自己这些年为所里出了不少力,但年龄渐渐大了,应该给年轻人让路了,如单位需要,自己随时都可以下岗

话虽这样说,但郝秋兰的内心还是相当矛盾的,她倒不是担心下岗自己的生活问题,而是觉得下岗毕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自己价值的一次否定。

晚上,郝秋兰满脸茫然地回到了家里。

爱人见她郁郁寡欢的样子,便安慰她道:“下岗下岗吧,如果你不想再干了,那就在家图个清闲,如果你闲不住,还可以到一些服装公司去应聘,以你的条件,肯定会比现在的工资多几倍。

”爱人的话在郝秋兰的心里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郝秋兰固执地想,自己是堂堂的国家干部,以前都是别人为自己单位打工,现在自己怎么能不顾脸面地去别人那里打工呢?这让自己当年的同事知道了,就太没面子了。

1994年5月,郝秋兰正式被单位宣布下岗

下岗后,爱人为了不让郝秋兰感到寂寞,就劝她找周围的邻居打打麻将,还为她买回了几盆花草、几条金鱼。

秋兰最初对爱人为她准备的这些东西还试着侍弄一下,但没过几天,她就有些厌烦了。

秋兰是个闲不住的人,在单位上班时,她无论有事无事都要到下面服装厂走走,和工人们聊聊天。

现在突然闲下来,她感到浑身不自在,如坐针毡。

她觉得,自己刚刚四十多岁,难道就这样闲起来过老年人的生活?自己一身的技术、经验,难道就这样没了用武之地?一想到这些,她就痛心不已,但又无可奈何。

在周围街坊邻居看来,郝秋兰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工作了十多年有一定的积蓄,吃穿不愁,爱人是一家国有企业的经理,收入不菲,对她又很体贴,不像一些下岗女工那样,一失业就面对着生活的巨大压力。

而郝秋兰却不这样想,她开始往她以前工作过的服装厂跑。

一到工厂,她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她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她高兴地对工人们指指点点,但从工人们不服从的表情中,她又意识到了自己已经是一个下了岗的人,一个与这里已经无关的人。

一次郝秋兰在设计室看见几位设计师在上班时间打扑克,在郝秋兰主管这家服装厂时,这样的事是很少见的,郝秋兰便上前对他们说上班时间最好不要打牌,谁知几个设计师白了她一眼说:“你不是下岗了吗,还来这里管什么闲事!”郝秋兰听后气愤至极,但又无话可说。

其实,正是设计师的话点醒了郝秋兰

于是,她下定决心要走出家门,另谋出路,追索自己价值

价值失落到价值确认      正当郝秋兰转变了从前的传统观念、准备着出去找一家服装公司打工时,她昔日的一些同事找上门来。

她的这些同事大都早年从单位辞职,自己出来搞服装公司,如今都已事业有成。

她们之所以来找郝秋兰,是因为她们相信郝秋兰的能力。

1994年9月,一位姓李的经理再三地给郝秋兰打电话:“老郝,别在家里闲着,出来帮帮我,待遇肯定要比你在单位上班好得多。

而且你可以在我这里充分施展你的设计才能,我能给你提供这样一个空间。

”郝秋兰相信了李经理的许诺。

此时的她已经把自己定位在下岗女工这个位置上,她想,自己必须放弃过去一些执迷不悟的想法,一切从头开始,以自己的能力再闯出一片天地。

秋兰欣然接爱了这份工作

又能重新上岗干自己喜欢的工作了,郝秋兰不禁有些兴奋,然而这时的她不会想到,她正在被别人变相地利用。

李经理所经营的是一家集设计与生产等多种业务于一身的服装公司,她正需要郝秋兰这样一位勤劳肯干、业务精通的设计高手。

秋兰的确是一个服装方面的全才,设计、生产、工艺等各项业务,她样样精通。

她很快被李经理委以重任,全面负责工厂的统筹规划。

当郝秋兰再次站到工人面前的时候,她的全身都充满了干劲,也感觉自己年轻了很多。

她每天早出晚归,对厂里的事几乎是件件过问,每天都持续工作到深夜。

她精心设计的服装款式,使这家服装厂的销量成倍递增,产品打进了国际市场。

然而,正当她鼓足干劲准备再上新台阶时,她却得到了一个伤心的消息。

李经理在电话中对她说因公司人员精简,若留用一些老同志别人肯定会有意见,并且说当初请郝秋兰时是看她闲着无事,很寂寞,是念旧情才让她来帮忙……郝秋兰听了这样的话后,自然是气愤不已,她的心里很清楚这段时间她自己付出了多少,清楚自己李经理带来了多少利益。

但她并没有发作,只是暗自后悔当初不该和这种言而无信的人合作,但更让郝秋兰伤心的是,在清算工资时,李经理只给了她每月千元左右的薪水。

拿着少得可怜的薪水,郝秋兰再次陷入了沉思,她开始对自己价值产生了怀疑。

离开李经理公司后,郝秋兰回到家休息了一段时间。

爱人劝她不要再出去辛辛苦苦地赚那点薪水了。

秋兰表面上虽点头称是,但没过多久,她又离开了家。

这次则是去遥远的佳木斯,她当年在轻工厅的一位同事在那里承包了一家纺织厂,让郝秋兰去帮助管理。

碍于情面,淳朴的郝秋兰不顾家里的反对答应了。

1995年9月,郝秋兰踏上了北上的列车。

佳木斯地处北大荒深处,工作条件比较艰苦。

夏天,蚊虫叮咬让人无法休息,冬天工厂的取暖条件差,室内气温很低,可她在车间一站就是一天,手脚都生了冻疮。

秋兰的专长是设计,纺织工程并非她所长,但为了验证自己的能力,为了不辜负朋友的委托,她找来一些技术手册,每天利用休息时间钻研、琢磨,一个一个地攻克难关。

在她的努力下,没过多久,她对纺织工程就相当内行了。

她为朋友节省了大笔的资金,出色地完成了朋友交给她的任务。

当她1997年春天满怀疲惫地回到哈尔滨时,她又同样遇到在李经理公司所遭遇的事情,这位朋友也同样在给了郝秋兰很少的工资后,将她甩掉。

这又令郝秋兰伤心不已,也使她的自信心降到了最低点,她对自身的价值再次产生了怀疑,她发誓以后再也不到一些所谓的“熟人”那里去帮忙了,她无法忍受付出得不到回报的痛苦。

然而,郝秋兰终究是闲不住的。

在封住了为“熟人”帮忙这条路以后,她开始主动出去应聘,这时的她无论在心理上和行动上都与一个生活重压下的下岗女工毫无二致了。

她开始适应各种工作,钻研各种技术,有时专业不对口她也干。

1997年4月,一家私营咨询公司聘她做技术鉴定工作,这不是她的本行,但她仍做得很认真。

6天满负荷的工作,让郝秋兰心力交瘁,但老板仍不满意,最后她还是被辞退了。

走时手里捏着一周的微薄薪水。

秋兰又一次陷入了反思:自己难道真的没有了价值?一连数日的失落感困扰着郝秋兰,使她产生了一种有劲使不出来的感觉。

但有一件事却给郝秋兰带来了思想上的转折。

1998年春天,天津一家服装公司来哈尔滨招聘服装设计师。

秋兰决定去试一试。

在报名处,应征者如云,郝秋兰镇静地根据自己的经验,圆满地回答了招考者的全部问题,最后郝秋兰被聘为项目经理。

而其他几位30多岁从省里国营服装下岗的青年设计师只接受了每月700元这样的低薪,这一薪水与无技术的普通工人的薪水接近。

天津的这家服装厂因产品样式单一,效益一直不是很好,郝秋兰仔细考察了该公司多年的经营状况,提出了“优化资源配置、生活一代、设计一代、预备一代”的可持续发展的建议,被公司采纳。

由她主持的设计部更是为公司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该公司很快在服装界赢得了声誉,当年实现利润1000多万元。

秋兰因此得到了不少“精神上的奖励”,这件事让她对自己恢复了信心,“我能行”这个观念又重新植入到了她的脑子里。

人才市场,她留下了当时的最高薪金标的      郝秋兰重新确认了自己价值后,便下定决心用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价值

在与天津这家服装公司的合同结束后,她因待遇偏低而拒绝了这家公司的挽留。

这时的郝秋兰已经相当自信了,她于1999年1月走进了哈尔滨市人才市场。

当时的人才市场应聘者甚众,但用工单位却寥寥无几,即使有,也只是一些招聘推销员、业务员之类的低薪工作,这和郝秋兰的内心目标相去甚远,但郝秋兰却没有灰心。

这时的她已经为自己价值进行了重新定位,她认为以自己目前的能力,50万年薪是可以让公司自己接受的,这个价格也是适中的。

她心目中的公司应该是一家惟才是举、有相当实力的大公司,这样才能给她更大的施展空间。

当郝秋兰在登记表格上郑重地写下年薪50万时,负责人才库存登记的工作人员禁不住仔细打量了一下面前的这个貌不出众的女人。

旁边甚至有人议论说:“这可是人才市场的最高价格,有什么本事提这么高的要求,就不怕没人聘吗?现在的人可真不实际。

”面对这些人怀疑的目光,郝秋兰心平气和地说:“我要50万年薪是量力而行的,我有这个能力。

”   在人才市场登记后,郝秋兰就开始回家静心等待。

她等待着一家有实力的公司来聘请她。

然而,事实却没有像郝秋兰想象的那样好,很多公司在人才库中看到郝秋兰的材料后,都对她的简历表现出了兴趣,但一看到薪金要求便望而却步了。

也难怪,有哪家公司愿出50万元贸然聘请一个不知底细的人呢?当然也曾有几家公司出于协商一下价格的目的,给郝秋兰打了几次电话,他们在表示相信郝秋兰的能力的同时,也希望郝秋兰能把价格降低到最低限。

但这些公司都被郝秋兰一口回绝了,她说:“50万年薪就是我的最低限,我有能力为你们创造更大的价值,你们若能出到这个价码,那我们就谈,如果低于这个价格,那一切免谈。

”   郝秋兰这样说当然不是她盲目自大,她心里清楚,自己并非看重钱,而是希望以此来实现自己价值,让别人承认自己价值

一年的时光,在等待与选择中不知不觉地过去,而郝秋兰却没有找到能满足她要求的公司,但郝秋兰经过几年求职与应聘,已练就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她坚信终有一天,自己会被聘用的。

2000年1月,她又准时来到哈尔滨人才市场,依旧在登记表上写下了年薪50万的薪金要求。

工作人员认出了她,对她说:“你若能降低一下要求,或许早就找到工作了。

”郝秋兰说道:“我并不是找不到工作,我只是想通过找工作来证明一些东西。

”登记后,郝秋兰依旧回家等待。

日子在等待中一天一天过去,郝秋兰不免有些着急,她盼望着能早日实现自己的目标。

然而,就在这时,焦急使她做出了轻率的选择。

2000年5月,一个自称是河北唐山市某服装公司经理的人打来电话,说他以前就听说过郝秋兰,了解郝秋兰的能力,他同意接受郝秋兰50万年薪的要求。

终于有人肯聘自己了,自己价值终于有人承认了!郝秋兰得到这个消息后兴奋不已。

几天后,郝秋兰约见了这位经理。

席间经理尽力地表现着自己的诚意,并拿出了早已拟定好的合同书。

秋兰被唐山经理的盛情感动,当即在合同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签约不久后,郝秋兰便收拾妥当,去了河北唐山。

在经理的安排下,郝秋兰被派往一座县城的小服装厂做总管。

秋兰在这里一干就是大半年,她对工作几乎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整个服装厂的大事小事都由她一个人包了。

那位唐山经理很少来工厂,即使来也是很快就走,他对郝秋兰工作相当满意,但当郝秋兰提出让他提前支付一些工资时,他却支支吾吾地搪塞过去。

敏感的郝秋兰一下子就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果不出郝秋兰所料,一天工商局的人突然查封了这家服装厂,理由是无照经营。

秋兰马上给唐山经理打电话,但这位经理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秋兰手里拿着合同来到唐山市的一家服装公司公司负责人称该公司根本就没有这样一位经理。

无奈,郝秋兰只好接受了被欺骗的现实,只身踏上了回哈尔滨的列车。

这次事情对郝秋兰是有一定的打击的,但还不足以击倒她。

2001年1月,郝秋兰第三次来到哈尔滨市人才市场,她依旧在登记表上写下了笔力遒劲的“年薪50万”。

成功后,她处之泰然      2001年,50万年薪在哈尔滨市人才市场已经不是最高标的了,有些人为了制造轰动效应竟喊出了年薪200万元。

秋兰对这些不以为然,她说:“我的50万年薪是很实际的,是公司及我个人都能接受的,我一开始就压根没想过以此制造效应。

”   不久,郝秋兰追求自身价值的事迹,被省内外的一些媒体曝光。

她的事迹也引起了很多大公司的关注。

如同一颗石子落入沉寂的湖水,潋滟波动。

几个月时间里,就有13家单位找上门来,其中国企2家、集体企业3家、私企8家。

这13家服装公司都很看中郝秋兰在这一行当中十几年的设计经验和管理才能,同意接受她年薪50万元的条件。

这时情况完全变了个样,变成郝秋兰选择招聘单位了。

一家招聘单位要郝秋兰负责从别的服装公司找技术骨干,挖墙角,并答应给她特别高的回报,但郝秋兰还是回绝了,她说:“不正当竞争我干不来,我的资本是技术和经验。

”经过一段时间的选择,郝秋兰被一位三次上门请她的国企老板感动。

秋兰与这位“三顾茅庐”的老板签了意向合同后,双方开始讨论正式的合同细节,但郝秋兰吸取以前的经验,决定对这家公司做一番亲自考察,然后再签订有关合同。

但在考察中,细心的郝秋兰发现,这家公司虽名头不小,却只是个花架子,公司不具备很强的实力且连年亏损,工作人员也大都官僚主义作风,没什么能力。

了解到这个情况后,郝秋兰婉言谢绝了这家公司的邀请。

机会从来都为那些早有准备的人准备着,经过一番曲折之后,郝秋兰的机会终于来了。

2002年3月,浙江省温州市欣欣服装有限公司在哈尔滨开设分公司,需要一名总设计师,该公司总经理看到有关郝秋兰的报道并了解到郝秋兰的能力后,当即决定聘用她。

在经过几次登门拜访与接触后,双方都表示满意。

秋兰对对方公司的实力满意,她在考察中发现这家公司技术先进,机制合理,能给她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

在确认万无一失的情况下,郝秋兰同该公司签订了正式合同。

秋兰非常重视这一纸合同。

她提出年薪50万元就是谋求对自身价值的承认,如果合同正式签订将意味着对她自身价值的认定。

公司对郝秋兰的要求是,第一,全面负责公司的技术指导监督;第二,不断设计新的款式打开东北市场。

秋兰认为这是个干事业的好地方,她说:“90度的水不是开水,只有再加一把柴禾才能达到100度,才是真正的开水,开水就是效益,我就是那一把柴禾。

”郝秋兰的一个重要工作任务,是拿出可行的设计方案,也就是可以投放市场的服装新款式。

这句话听起来简单,而不懂行的人就是整天在街上转也看不清什么款式可能流行。

欣欣服装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看中的正是郝秋兰敏锐的捕捉力,只要在服装市场走一圈,郝秋兰就能形成自己最新的设计思路,并知道它是否符合最新消费时尚,市场前景是否看好,还能简单地测算出这一款式的开发价值

公司对郝秋兰给予了极大的信任。

秋兰也果真没让老板失望,在很短的时间,她就以她独具的慧眼为公司设计出了迎合东北女士着装品味的新款春、夏装,该设计在公司高效率的工作下很快上马。

如今,产品虽然刚刚投放市场,但公司就已经看到了郝秋兰给他们带来的效益与价值

秋兰找到了能够充分施展自己才华的地方,自然是欣喜不已。

“士为知己者死”,郝秋兰说,她愿为公司付出自己的全部才华。

目前,郝秋兰已经为公司设计了多款极有潜在开发价值的时装,预计在未来三年内为公司获利1000万元。

这算是她对公司的一个初步回报,也使公司在东北的业务能够持续良好地发展下去。

服装行业需要专家也需要通才,郝秋兰正是符合了这种需要。

对于50万元薪金,该公司总经理并不是非常在意,他对记者说:“你只给我赚100万元,我不能给你50万元,你给我创造300万元以上的利润,我才能给你50万元。

我同意给郝秋兰这份年薪是相信她的能力,对她有信心。

”   如今,郝秋兰已经在这家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公司的经理对她所表现出的才能感到相当满意,两方面都庆幸自己终于找到了如意的合作伙伴。

秋兰成功了,一些朋友、亲戚都打电话向她表示祝贺。

她对这一切却处之泰然,她说:“我的成功来自于我的自信与不懈追求,四十岁还很年轻,我至少还可以再干20年,把我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其实,一个人只要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能,无论他最终成功或失败,他都可以无悔。

”   后记   人的价值就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满足及人以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秋兰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她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秋兰的反思、郝秋兰的选择、郝秋兰的信心,成为自身价值价值被认同中间的桥梁。

而实际上,在下岗的知识层人士中,或多或少地仍存在着价值取向上的误区。

“聘我吗?50万元”,郝秋兰的故事值得反思。

(责编 丁可)。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