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上及现实中国家失败,主要是制度失败, 下载论文网 /3/view—4460856.htm  也即采取榨取制度而非广纳制度

国家为什么失败——权力、富裕与贫困的根源》   作者:(美)戴伦·艾塞默鲁 (美)詹姆斯·罗宾森   译者:邓伯宸 吴国卿   类别:政经   出版:卫城出版   出版时间:2013年1月   国家为什么失败为什么一墙之隔的地方,比如美国亚利桑那州的诺加雷斯和墨西哥索诺拉省的诺加雷斯,亚洲的韩国与朝鲜,历史上的东德与西德,贫富差距会如此之大?通过政治学、历史社会学与经济学的组合分析,美国学者戴伦·艾塞默鲁、詹姆斯·罗宾森试图以《国家为什么失败》一书给出新的解释。

此书材料相当丰富,作者似乎是坐在一个挂满世界地图的房间里写作,一脚踏着历史,一脚踩住现实。

不过,在其炫目的案例与自信的论证之外,也存在观点重复、主题先行、行文繁芜的毛病。

当然,这不能掩盖那些遍布全书的洞见的光芒。

作者认为,大多数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专注于“做对的事情”,但真正重要的是“为什么会做错”。

国家之所以做错,之所以失败,大部分不是因为地理、文化等因素,而是因为掌权者做出了制造落后的选择。

他们这样选择也并非由于犯错或无知,而是有意做错——国家可以甚至必须失败,如果这样能够帮助掌权者成功的话。

作者进而提出全书的核心观点:历史上及现实中国家失败,主要是制度失败,也即采取榨取制度而非广纳制度

制度包括政治经济制度

广纳经济制度强化财产权,打造公平规则,鼓励创新与投资,形成持续经济增长,并且人人可享增长带来的利好。

榨取经济制度与之对立,是少数人榨取多数人资源的体系,既无法保障财产权,也不为经济活动提供激励。

广纳经济制度广纳政治制度互为支持。

广纳政治制度拥有多元政治体系,可自由竞争政治公职、选举权普及,新的政治领袖有机会和平崛起;国家有适当的政治集权,以此建立法治,为财产权广纳性市场制度奠定基础。

同样的,榨取经济制度也与榨取政治制度互为支持。

权力分配上,榨取政治制度权力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这些人为私利推动榨取经济发展,并用所获资源巩固自身政治权力

值得注意的是,榨取制度并非一定与经济繁荣无关。

在一段时期内,由于集中资源办大事,榨取制度也可能取得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1950—1970年代的苏联即是典型。

榨取制度下的成长无法持久,关键有二:持久的经济增长需要创新,创新又与“创造性破坏”(约瑟夫·熊彼特语,指新技术与新产业的进步对旧技术与旧产业的冲击及破坏)密不可分,而创造性破坏不但在经济上以新代旧,在政治上也会颠覆既有的权力关系,因此,榨取制度下的精英总是会抗拒创新。

榨取制度下,政治权力是团体与个人都垂涎的目标,无不竞相夺取。

但在法治未立、规则不透明、权利无保障的状况下,对政治权力的野蛮角逐,其结果总是将社会推向政治动荡,从而葬送经济发展的一切成果。

那么,广纳性或榨取制度是如何形成的?作者认为,政治制度决定经济制度,而不是相反。

政治制度的形成,取决于过去,尤其是过去的差异。

有时只是非常小的差异,却导致了完全不同的制度

比如,在15至16世纪,英国、法国与西班牙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英国王室对海外贸易的掌控非常弱,这导致在经济发展中得利的群体是王室的对抗者而非王室自己,也由此催生了英国宪政制度

而在法国与西班牙,海外贸易主要由王室掌控,此期经济发展的大部分利好,都由王室垄断,遂使它们在17世纪走上与英国完全不同的道路。

政治制度的改变或转型,则取决于关键时期,即社会既有政治经济制度崩解的时期。

关键时期往往由一系列大事件限定:比如在14世纪导致欧洲近半数人口死亡的黑死病,使西欧传统封建制度走向瓦解;又如15世纪之后大西洋贸易路线的打开,为许多西欧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获利机会;再如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为全世界的经济结构带来快速又具破坏性的改变,奠定了延绵至今的世界各国之间的贫富不平等格局。

作者特别指出,在国家制度的形成与转型上,小差异与偶然性扮演了非常关键的角色,而任何历史决定论的解释——建立在地理、文化、伟人英雄或其他历史命定因素之上的论述,都是不恰当的。

正因如此,要预测一个国家制度转型,非常困难。

当然,书中也谈到了“中国模式”。

作者认为,中国之所以成长,乃是因为邓小平改革了原先的榨取经济制度,初步释放市场经济的能量,盘活大量廉价劳动力,产生了“追赶效应”——穷国缺乏资本与技术,生产率也低,少量资本与技术的投入即会大大提高其生产率。

与之相比,富国增加的资本与技术投入对生产率只有较小影响。

此外,在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极大受益于外国的市场、资金与技术。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