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

【摘要】数学课堂是由多个动态过程组成,教师应重视每一个教学过程,尤其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充分尊重学生思维以及情感体验。慧眼捕捉生成,让教师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共同感受思维的碰撞,从而为学生构建一个焕发生命活力与智慧数学课堂

【关键词】数学课堂 思维 智慧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116—02。

新课改强调:“数学教育是指让学生充分掌握数学知识和基础数学技能,并最大限度的发挥数学在开拓学生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的作用。”把“以生为本”作为基本教学理念,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和启迪学生智慧,尊重学生思维,笔者依据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浅谈几点教学体会。

一、端正学生课堂学习态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

数学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学生学习态度,试想:如果学生们认为数学与我们实际生活毫无关系可言,学生数学完全提不起兴趣,可学可不学,那么,无论教师怎样引导和教育,学生们永远处于被动地位,更谈不上主动探究与思考问题,学生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开发,由此可见,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因而,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前,应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学习观,明确学习目标,使每位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制订一份近期的学习规划单,学生们依据自身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水平制订符合自身情况的学习规划,例如: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制订简单、易于实现的学习规划,而学习优等生可制订难度稍大些的学习规划,如此,学生们踮脚就可以收获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教师再进行适当的监督与指导,当学生们确立了学习目标,有了为之努力的方向,自然就会去主动探究,遇到困难,也会积极寻找解決的办法,只有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促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去发现问题、钻研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智慧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也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升,所以说,在数学课堂上,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有助于启迪学生思维,开启学生智慧之门。

二、激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开发。

正所谓兴趣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兴趣才能让学生积极的钻研与创新,才能促进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积极性,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应设法激活学生学习欲望,提升其学习兴趣。现今,大部分研究者指出学习的过程不应是冷冰冰的、没有感情色彩可言的认知加工与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情感因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会更加注重和记忆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事情或是那些引起他们情绪波动的活动。因而,激活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已成为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激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中学阶段,学生学习兴趣较为笼统、不稳定,容易对教学过程与教学形式感兴趣,且好奇心极重,所有新颖的、形象的事物都会另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在中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的丰富教学方法,及时更新教具,让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有利资源来开展教学,比如火柴棍、书本上的画页、足球、乒乓球等来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还要求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启发小学生的智力。如此,才能稳定学生学习兴趣

(二)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实施针对性教学

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实施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同时,教师还应积极鼓励学习基础差的同学,为他们推荐利于学习的课外读物,主动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从而挖掘其长处,并加以鼓励指导,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科学的引导方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空间的钥匙。

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采取正确、科学的引导方法才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正确的引导方法为:创设宽泛性引导问题来启迪学生思维。例如教师教学中提出“我们在年历卡中可以收集到哪些具体的数学信息?教师设计的提问十分广泛,而学生思维方向也比较广,这样学生思维方向就不固定,可以自由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打开启迪学生智慧的大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四、开发学生智慧应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时,应尊重学生思维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每个环节,增加学生的感知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中,教师先向学生展示实体三角形,然后利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中呈现三角形和其阴影,问学生阴影是否为三角形的面积?这时学生对照实体图形和图影展开思考,有的同学回答“是”,也有的同学认为“不是”。这样的教学既尊重学生思维,也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加深情感体验,有效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五、总结。

学生拥有无穷的潜能。教师培养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启迪学生智慧,对数学教学学生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因此,数学教学教师要通过多样化、合理化的教学方式,来开发学生潜在能力,推进学生综合发展。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