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俄语小语种在中国的价值影响有多大】 俄语是小语种吗

摘要:俄语中国经历了一个从繁荣到低谷然后渐渐回暖的复杂过程,虽然其现状目前与英语等语种相比,仍旧不容乐观。

但是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复苏,俄语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渐渐有所回升,同时,中俄两国也积极采取措施发展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繁荣中国俄语市场。

因此笔者有理由相信,随着丰富的人文经济合作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将不断增进。

―― 300余年的历史。

据资料记载,俄罗斯文馆是培养清政府同俄罗斯政府办理外交和商务官员的学校,并非单纯培养翻译。

从开办起历时154年,最后并入京师同文馆,1887年又成立了珲春俄文书院,但当时学习俄语的人数较少,且多是八旗官宦子弟。

那时在中国平民百姓中的价值影响还是有局限性,仅限于中俄外交较多,经济上的来往较少,当时发挥的作用没那么大。

到20世纪20年代,俄语学习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历时阶段。

例如在30年代,鲁迅、巴金等作家开始把俄罗斯语言和文学介绍到中国,那时对还在沉睡中的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是功不可没的。

广大的知识分子开始有机会接触来自十月革命故乡的语言、文学作品和革命理论,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上个世纪50年代,与苏联结盟的新中国就掀起大规模学习俄语的热潮,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也都开设了俄语课,有大批的优秀青年学生被派送到苏联学习深造,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等青年新秀都被选送到那里留学。

为新中国与苏联和平睦邻友好关系的建立带来了良性的促进作用,并且,这一次俄语学习高潮对中国的政治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价值影响。

90年代初期,俄语中国的影响道路显得有些曲折,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俄罗斯综合国力的相对下降,国内学习俄语的人数不断锐减。

尤其是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我国同欧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流与合作日渐频繁,学习英语和日语等其他语种的学生逐年递增,俄语当时充其量只算是一个相对衰退的迹象的小语种

但就在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俄罗斯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合作逐步得到全面展开,与独联体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等也不断发展,俄语学习中国又悄然升温,影响力又逐步上升到语种中的主要地位。

近10来年,随着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进一步建立和深交。

在中俄两国政府的共同推动下,中俄两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往迅速扩大与深入,我国俄语教育也再次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各层次的俄语教育都取得了较大发展

无论是从师生数量、教学规模,还是教育水平,相比以前都有大幅度提高。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10所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拥有了俄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方向涉及语言学及修辞学、文学、文化国情学等诸多领域。

这更加奠定了俄语中国的地位和价值影响力。

一、俄语在中俄确定“语言年”以来的长远价值影响有多大   2009年的那个中俄建交60周年,它也是中俄两国确定的中俄“语言年”之中国俄语年”。

自1996年中俄两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006年和2007年,中俄双方又相互举办了“国家年”,作为增进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全面提升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水平的重要举措,中俄“国家年”的举办已成为中俄关系史上的创举。

笔者认为,2009中国俄语年”也好,2010俄罗斯“汉语年”也罢,这都是继两国“国家年”之后为推进中俄世代友好、促进战略协作的又一大型国家性活动。

而2009年中俄“语言年”的举办证明,确实是在进一步巩固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深化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夯实中俄友谊的民间基础,尤其是将促进俄语和汉语在中国俄罗斯的推广与传播,为中国俄语教育事业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俄罗斯成为中国人心目中最友好的国家,再次激发许多国人学习俄语的热情。

相反,俄罗斯举办了中国年后,俄罗斯中国人好感度提高了20%。

二、俄语中国现代和未来的价值影响有多大   俄语的教学和传播途径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创新和加强。

考虑到中俄漫长的边境线,活跃的经贸往来,中国俄语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尤为重要,俄语专业在大学开设了相关的政治、经贸类专业课程,对加强俄语教学,以增加毕业生的就业率,适应社会需求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

目前中国有近60所高校开设了俄语专业,在校学生约为7000-8000人。

北京、上海和黑龙江省则设立了全国性的俄语中心。

俄语以后对中国的影响价值还有多大?一个国家语言是否能在世界流行,很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其经济实力。

俄罗斯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自然资源几乎能够完全自给的国家,这是其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普京曾经提出的经济战略的核心思想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战略宗旨是“强国富民”。

目前,俄罗斯政府也已逐步实现了他们的战略目标的发展模式和政策措施。

俄罗斯素有“科教兴国”和“专家治国”历史传统,其国家的科研项目储备位居世界前列。

根据最新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虽然俄语在前苏联时各国的地位各不相同,但目前全球仍有2.88亿人视俄语为母语。

随着中俄政治、经贸、科技、人文等领域交往的不断深入,中国俄语人才的需求量必将逐渐扩大,社会为俄语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这无疑为俄语中国发展和增值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参考文献:   [1]李随安.半个世纪以来俄罗斯形象在中国的变化[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13卷 第5期.   [2]杨素梅.论新世纪大学俄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策略[J].世纪桥 2008年第四期.   [3]党锐锋.中国俄罗斯、日本的关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4]关雪凌.俄罗斯经济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08年第4期.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