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的治疗进展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房颤动是临床实践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大约占因心律失常住院患者的1/3,它带来很多临床问题,包括死亡、血栓栓塞、脑卒中、心力衰竭以及其他一系列并发症,此外房颤还可引起心悸、乏力等症状。近年来,关于防治发病机制的认识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对房颤治疗的研究,众多循证医学证据成为临床实践新的证据,现就近年来房颤治疗进展现状总结如下。

1 房颤发生机制。

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生与维持,需要诱发因素和解剖基础,对于心房颤动而言,其发生与维持机制更为复杂,并且现有资料支持心房颤动的“局灶”机制,涉及自律性增多或多子波折返机制。心动过速诱导的心房颤动可以是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或心房扑动发作的结果[1],其他涉及心房颤动诱发与维持的因素包括炎症、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心房缺血,心房过度牵张[2]。各向异性传导和与老化相应的心房结构改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血压与心房颤动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3]。心房颤动的家族性因素中患者是否存在遗传性分子缺陷,目前尚不清楚。有关多个中国人家庭的研究显示,两个基因突变即可以导致心房不应期缩短[4],但由于高血压、糖尿病致心力衰竭患者也存在房颤的遗传易感性。因此,房颤的遗传机制并不一定局限于电生理方面的遗传机制[5]。

2 房颤的药物治疗

2.1 β—受体阻滞剂 AFFIRM研究显示,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室率最有效的药物,可以使70%的患者达到目标心率,静脉应用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或艾司洛尔,可以有效控制房颤患者心室率,尤其在肾上腺能神经张力较高的情况下,这类药物的疗效会更加明显。索他洛尔是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兼有Ⅲ类抗心律失常作用,常用于房颤患者的节律控制,可以满意控制房颤动复发时的心室率[6]。对活动时心率的控制优于美托洛尔、阿替洛尔。卡维地洛同样可以降低静息和运动时心室率,并减少室早的发生[7]。静脉应用短效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可对近期发生的房颤复律有一定疗效,考虑其复律作用可能源于心室率减慢,但对持续性房颤无效。

2.2 胺碘酮 5项荟萃分析比较了胺碘酮与安慰剂或其他药物对新发房颤复律的疗效,表明胺碘酮的疗效主要表现在用药后6~8h和24h,而1~2h的优势不明显[8]。胺碘酮的复律作用相对Ⅰc类药物滞后,对新发房颤复律效果并不优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但可相对安全应用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左心室功能不全者。值得注意的是,胺碘酮成功复律患者,均在7天之后转复,甚至延续至28天。胺碘酮同时具备抗交感神经和钙通道拮抗活性,抑制房室传导可有效控制房颤心室率。但胺碘酮具有潜在致命毒性包括肺纤维化、肝损害和致心律失常作用,只能成为心室控制的二线用药。

2.3 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 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艹 卓常用于房颤治疗,静脉推注后,二者均可有效控制心室率[9],但由于负性肌力作用,应慎用于心力衰竭患者,但对支气管痉挛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维拉帕米和地尔硫艹 卓比β—受体阻滞剂更适于长期应用。目前尚未证明该药物对新发房颤或持续房颤具有心律转复作用。

2.4 地高辛 静脉注射地高辛可降低静息时房颤心室率,但对房颤的转复并不比安慰剂有效,甚至于导致持续性心房颤动[10]。地高辛对阵发性房颤的心率控制作用有限,而对持续性房颤尤其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控制,由于有更为有效的药物,地高辛不再作为快速控制房颤动的一线用药,仅用于心力衰竭或左心功能不全以及那些活动很少、没必要控制活动时心室率的患者

2.5 多非特利 多非特利可有效转复房颤和房扑,但对心室控制疗效欠佳。心房颤动持续时间1周的患者口服多非特利复律比安慰剂更有效,其对房扑的复律房颤有效。但口服用药起效慢,静脉用药尚在研究中[11]。

2.6 依布利特 试验证明,房颤发生后数周内应用依布利特可使心脏有效复律,但具有致室性心律失常的高度危险,临床应用中应在医院内开始使用,并配备抢救复苏器械。根据肾功能和QT间期滴定用量。

2.7 普罗帕酮 12项安慰剂对照研究显示:口服普罗帕酮(600mg)对近期发生心房颤动的成功转复率为56%~83%[12]。但因有快速房扑、室性心动过速、室内传导阻滞、低血压、心动过缓等副作用,应用于器性心脏病患者如何调整剂量,现有资料证据不充分应慎用,充血性心力衰竭或严重阻塞性肺病患者应禁用[13]。

2.8 ACEI或ARB 临床研究证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可以降低房颤发生率[14]。ACEI可减低心房压力,减少房性早搏发生率,减少心肌纤维化,并减少复律治疗房颤复发率[15]。

2.9 他汀类药物 现有资料支持他汀类药物在孤立性持续性房颤患者有维持窦性心律作用。还可以降低直流电复律后心房颤动的复发率,并且不影响除颤阈值。目前机制尚不清,可能涉及阻止冠脉疾病进展效应和抗炎抗氧化有关[16]。

2.10 抗凝药应用 华法林是目前明确可以降低房颤患者卒中和栓塞风险,降低死亡率的药物,被誉为房颤药物治疗的基石[17]。由于其潜在的出血风险临床应用中应遵循ACC/AHA/ESC更新的AF指南,因人而异,并监测INR。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