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群英

跳水。

点击计算机出口10强企业。

凭借质优价廉的劳动力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中国已成为国际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首选落户地。作为全球瞩目的计算机尤其是笔记本电脑制造基地,中国计算机出口连年创下佳绩。2002—2007年,中国计算机出口量、值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高达40%和45.7%,远高于同期全国各行业的平均出口增速。2008年,中国共生产微型计算机1.5亿台,较上年增长14%,其中笔记本电脑产量首次过亿,达到1.1亿台,较上年增长27.1%。尽管产量稳增,但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以国外市场为主导的计算机产业很难独善其身,出口业绩“高台跳水”,当年出口1.2亿台,价值785.7亿美元,虽同比分别增长24.5%和15.5%,但增速各自较2002—2007年的年均增速大幅回落了15.5和30.2个百分点。

2008年中国计算机整体出口增势放缓,但业内前10强势头不减,一举将入围门槛提高到了30.5亿美元,较上年提高19%。计算机出口10强中,除位列第10的仁宝信息技术(昆山)有限公司外,其余9家企业均进入当年中国出口200强总榜单的前20。2008年,计算机10强合计出口计算机7553万台,价值507.2亿美元,分别占当年中国计算机出口总量、总值的62.9%和64.6%。其中达功(上海)电脑有限公司以1660万台出口量和128.8亿美元出口值连晋两席,夺得当年计算机出口冠军,并在出口200强总榜单中上升1位,升至第3。

尽管计算机出口龙头企业在200强榜单中“看上去很美”,但这并不能掩盖其窘境。相对于纺织服装等生活必需品,金融危机带来的财富效应缩水,对需求弹性较大的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冲击更为剧烈。而中国计算机产业又主要依托国外产业转移,外向度极高,加之下游主要用户如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类企业多为金融危机“重灾区”,因此计算机行业所遭受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IDC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第4季度,全球个人电脑出货量同比下降0.4%,是近6年来个人电脑季度出货量的首次下降。在这样的局面之下,2008年中国计算机出口前10强中,年出口值跳水、出现负增长的企业多达5家。其中计算机出口位列第2的达丰(上海)电脑有限公司出口计算机860万台,价值60.5亿美元,在出口200强总榜单上由上年的第5位降至第7位。与达丰(上海)电脑有限公司同属台湾广达集团的达功(上海)电脑有限公司,2008年出口有所增长,但与前者合并计算后,广达集团当年共出口计算机189.3亿美元,同比增长25.3%,增速较上年骤降106.4个百分点。此外,计算机出口榜单中,位列第4的仁宝资讯工业(昆山)有限公司位列第7的联想信息产品(深圳)有限公司位列第8的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以及位列第10的仁宝信息技术(昆山)有限公司,其出口降幅也分别达到12.8%、6.3%、10%和15.9%。

龙头企业出口下降只是近患,整个中国计算机行业严重缺乏自主发展能力,才是远忧。近年来大量外资进入中国计算机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相关地区和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但其副作用也很明显:2008年计算机出口前10强完全为外资企业所垄断,出口成绩全部以加工贸易方式实现。以“外资+加工贸易”为主的发展模式并未给中国计算机制造业换来核心技术,CPU、显示屏、存储器等核心部件的关键技术仍掌握在Intel、IBM、AMD等极少数国外公司手中,中国企业生产的电脑,其售价的30%要作为专利费付给国外行业巨头。而且,无论是在企业规模、盈利能力、研发实力,还是在产业链掌控、品牌塑造、市场渠道拓展、生产工艺改进等方面,中国都与戴尔、惠普等全球性公司存在很大差距,在整体竞争上处于劣势。这从数字上即可看出:2008年,中国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分别出口计算机5.2亿美元和3.5亿美元,合计仅占当年中国计算机出口总额的1.1%。此外,即便是中国企业仅有的一些竞争优势,也主要是基于受普及型需求拉动的代工制造,一旦产品升级,这些优势将大打折扣。

即便是国内的大型龙头企业,其代工生产一台笔记本电脑所获得的加工利润,也仅占产品售价的3%。而近年来人民币升值加快、新劳动合同法实施等因素,已进一步压缩了本已狭小的利润空间。对中国计算机企业来说,从外企主导的加工贸易链条中分得一杯羹,绝非长久“通途”。要在国际信息高速路上驰骋,还必须敢“不走寻常路”。在这方面,联想集团是个榜样。

在各大笔记本电脑商寻求代工的狂潮中,联想集团是唯一致力于提高自身生产比例的笔记本电脑厂商。在2005年成功收购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后,联想集团在个人笔记本电脑市场全面出击,2007、2008连续两年跻身中国计算机出口前10强。受此影响,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中国不少计算机生产商开始在品牌塑造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例如,海尔、方正都与 Intel开展了合作,方正还邀请部分明星为其笔记本产品代言,这些都体现出国内笔记本厂商的品牌重视程度正在不断提升。

在台式机领域,同方、长城、海尔3家国产厂商已共同占据了近20%的国内市场份额。

美国权威市场调查公司Gartner近期发布报告称,2009年全球电脑销量将同比下跌11.9%,是有史以来的最大降幅。2001年网络产业泡沫破灭时,全球电脑年销量降幅也不过3.2%。因此,2009年对于中国计算机出口企业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考验。已经“高台跳水”的计算机出口能否再次浮出水面,令人期待。而“看上去很美”的出口数字,也只有在与殷实的利润、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交相辉映时,才能真正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洗牌。

点击手机出口10强企业。

近年来,中国手机产能高居世界首位,2008年产量达到5.6亿台,比上年增长2%,占当年全球总产量的4成以上。因国内消费需求相对不足,出口日益成为中国手机生产商释放过剩产能的重要渠道。但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公众“不差钱”的消费模式发生了较大改变,在相当数量的消费者眼中,手机由“时尚用品”变成了“耐用消费品”,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明显减缓。受此影响,中国手机出口步伐放缓,2008年共出口5.3亿台,价值385.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2%和8.2%,但增幅较上年分别回落15.2和5.9个百分点。

2008年,中国手机出口记录的企业由上年的360家增至376家。扩容后的手机出口集群与相对疲弱的国际市场需求形成反差,本就十分激烈的国际市场争夺战更趋白热化,市场“洗牌”进程进一步加快。2008年,中国用以衡量手机出口企业集中度的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达到777.1,比上年下降124,手机出口竞争程度进一步加深。而其10强企业的入围门槛也水涨船高,达到了12.3亿美元,比上年提高2.4亿美元,远高于2008年中国出口200强总榜单6.1亿美元的进入门槛。而且,手机出口前10强全部进入出口200强总榜单的前100位,其中8家列入前50位。

2008年,中国手机出口10强企业共出口手机3.2亿台,价值279.5亿美元,分别占同期中国手机出口总量、总值的60.4%和72.5%,各自比上年下降了5.2和4.8个百分点。其中诺基亚通信有限公司以9856万台出口量、75.5亿美元出口额遥遥领先,成功卫冕手机出口冠军,其在出口200强总榜单中也由第6位升至第4位。手机出口位列第2的北京索爱普天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共出口手机3073万台,价值37.4亿美元,在出口200强总榜单中位第18。位列出口200强榜首的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共出口手机1393万台,价值34.7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大幅增长2.7倍和2.5倍,在手机出口10强中由第7位跃升至第3位。此外,异军突起的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出口手机3316万台,价值26.7亿美元,分别激增43倍和40.6倍,首次入围手机出口10强榜单便高居第5。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