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如琉璃什么意思 身如琉璃

从安吉到龙泉访瓷,我们怀着朝圣的心情,也带着茶对土地的问候。

龙泉四面环山、三省交汇、一条瓯江贯穿山城。

龙泉最初的印象就是一个“热”字,缘于龙泉人的朴实热情,其次因打剑与做瓷都离不开烧窑。

2000多年来这里一直炉火不断,默默锤打淬炼着生命的纯净和韧性。

龙泉我们观看了青瓷的生产工艺:瓷土粉碎、淘洗练泥、成形、修坯、装饰、素烧、多次施釉、复烧、出窑等十几个流程工序。

烧窑温度是所有陶瓷类中的最高,达到1300多摄氏度。

青瓷工业协会的徐会长亲自为我们演示了手拉坯成形和修坯工艺

我们也请教了很多此前疑惑的问题,对龙泉青瓷印象逐渐清晰起来。

龙泉窑继承了唐代越窑和瓯窑的正宗血脉,始于五代,盛于南宋,衰于明、清,具有1000多年历史。

龙泉青瓷哥窑弟窑两大类,弟窑青瓷釉色葱翠、温润如玉;哥窑青瓷有紫口铁足、釉面开片的特点,古朴典雅,被列入宋代五大名窑。

历史上,作为出口的珍贵礼品,龙泉青瓷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曾被法国王室借用歌剧里的典故称作“雪拉同”。

1957年周总理指示恢复龙泉青瓷生产,1959年龙泉瓷厂完成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建国十周年”国庆宴会用瓷的生产任务。

2009年龙泉青瓷的手工工艺获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座看似与世隔离的山城拥有了世界级的殊荣。

参观龙泉青瓷博物馆,不禁对馆藏历代古瓷的精湛工艺叹为观止。

龙泉青瓷釉色首推粉青、梅子青,装饰工艺有刻花、透雕、印花和贴花。

以素面单色釉最为耐看,器形高雅、釉面素洁,演绎着“绚烂之极,复归平淡”的生命美学。

当代青瓷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飞跃进步。

主要表现在:现代工具的利用使青瓷成品率得以提高,窑温的可控性更高;器形设计上有更多题材和创意,从传统摆件的神坛走向大众生活;再就是当代龙泉青瓷与茶器的结合是对传统青瓷文化与茶文化的突破和发展。

龙泉人把勤劳智慧通过火倾注到泥土中,使青瓷有了火的温情、土的敦厚、水的柔美;而那智慧就是在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去努力成就某种可能的完美。

这也许是任何陶瓷从业者都能感悟到的智慧

梳理对龙泉青瓷印象,有儒家的温柔敦厚、道家的恬淡虚无,那释家的又是什么呢?内心的搜索直到站在大窑村古窑遗址上才有了答案。

群山之间有自宋到清的窑址上百个,因传统青瓷成品率低,不合要求的必须敲碎就地掩埋,所以窑址四周瓷片无数。

随处都有青瓷碎片韬光养晦地隐于瓦砾草莽之间,琉璃世界与尘世交融一体。

这也就是当地曾名“琉田”的原因。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

”瓷片零落泥中,依旧明净不染,堪称人间琉璃

龙泉青瓷印象中,释家的那一份也许就是这琉璃愿心。

立于废墟,我们仿佛穿越千年,听到噼啪柴声,看到红红炉火、阵阵松烟,不禁遐想,如把自己投入窑中,能否也如灰土般出离得身如琉璃?。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