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新陆家人”人文素养共建陆家和谐家园

摘 要:现阶段陆家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是:以农民为主体,在城市的流动基本是盲目无序的。普遍是文化低、技能差:言谈举止、行为欠规范:法制意识淡薄。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他们的管理教育,塑“新陆家人”形象。本文就实验后作一些归纳分析。

关键词:新陆家人;实验背景;实验成果。

进入21世纪,人类的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世界迈向知识社会,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共同要求。社区教育适应这一需求,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学习社区,促进各类人员、尤其是“新陆家人”的素质提高,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家庭幸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陆家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陆家镇的社区教育工作不断发展,社区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到顷,社区教育网络基本形成,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广泛开展,社区教育保障措施逐步得到落实,学习型组织创建初见成效。为进一步落实昆山市政府关于社区教育工作的精神,深化社区教育改革,进一步提升社区教育的内涵和针对性,陆家社区教育中心提出了《外来人口素质提高教育》的项目实验,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工作。

实验项目的背景。

1.社会经济环境。

陆家镇紧靠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倚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东临上海,是一个以外向型经济饮誉省内外的外向明星镇。全镇区域面积35.4平方公里,建成区4.7平方公里,辖8个村委会,4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约13万,户籍人口3.2万,外来人口(俗称“新陆家人”)突破10万。近几年,陆家镇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确立了“集聚、丰厚、殷实”的目标定位,大力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始终在注重强镇富民,社会与经济并重、同步发展的同时,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社会事业与经济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2008年1——7月份,全镇工业现价值106.72亿元,同比增长20.2%;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97亿元,同比增长17.6%,完成全口经财政收入7.8亿元,其中地方一般性预算收入3.1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4.7%和38.1%。全镇社会各项事业均衡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富民强镇充分显示。曾先后被认定为全国小城镇改革试点镇,省教育现代化示范镇、全国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2.社区教育基础。

陆家镇2000年被苏州市教育局确定为社区教育实验镇。几年来,在镇党委、政府指导下,成立了陆家社区教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指导全镇社区教育。8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相继成立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广泛开展学习型单位和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学校、家庭、社会的立体教育网络基本构成。政府投资约3000万元新建陆家镇文体中心和图书馆,投资约1000万元新建陆家镇游泳馆。政府还每年拨款约50万元作为社区教育经费。考虑外来人口较多,专门成立了“陆家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和“陆家镇流动人口学校”,全面负责对“新陆家人”的教育培训。镇党委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对企业新招员工实行“先培训后上岗”规定,分期分批对“新陆家人”进行培训教育。这种利用社区教育形式,来逐步提高外来人口素质的做法优势明显,其成效也初见端倪。

3.教育资源。

陆家镇的教育事业进步,整体办学水平比较高。现有省重点中学1所、省重点成校1所、省级实验小学1所,省级示范幼儿园1所,另有民工子弟学校1所,民办高中1所,民办幼儿园2所,专门吸纳外来人口子女读书的公办中、小、幼学校各1所,外来流动人口学校1所,自学考试服务站1个,社区教育中心1个,各社区、村均建有市民学校。

实验内容及方法。

实验的重点内容是对全镇范围内所有“新陆家人”实施全面的素质提高教育,不断提高其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实验分两个层面进行:一是以学龄儿童为主,旨在提高外来流动人口子女的基本文化水平,主要渠道是通过现有的全日制学校实施,吸纳本镇范围内的外来人口子女实行九年制义务免费教育,经费由市、镇两级财政负担。二是以成人为主,旨在提高本镇全体外来人员的生活质量、人文水平、道德水准,尽快与“老陆家人”融会一体。主要渠道是通过成教中心社区教育中心和外来流动人口学校及自考服务站来实施。开展各类培训,如职业技能、人情社情、学说陆家话等;开展以高、中等职业教育为主的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培训,以提高文化层次和学习新技术,新信息,先进的管理经验,与国际接轨、与陆家接轨的相关业务技能等。

为使实验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在实验前,我们有重点地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一是通过派出所对办理居住证的“新陆家人”籍贯、年龄结构和文化程度进行摸底;二是对经营规模较大的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中的“新陆家人”进行文化需求的摸底;三是通过工商分局对来陆从事小商小贩的“新陆家人”进行生活习俗的摸底;四是个别走访部分“新陆家人”。

基本情况如下:

在册的“新陆家人"80939人,加上流动人员的变数,总计突破10万人,分别来自国内的29个省市,其中安徽、四川、河南等省居多,有汉、土家、回、朝鲜、蒙古、彝、苗、满、侗等10多个民族,男性约占58%,18岁以下约占6%,18—40周岁约占74%,40—50周岁约占15%,50岁以上的约占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55%,高巾、巾专占40%,大专占5%。他们大多数有固定的务工单位,或经营小厂小店、食品加工,还有一部分流动摊贩,卖蔬菜,贩旧货等。他们给居民生活带来了方便,为陆家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也带来了脏、乱、差,给社区的文明建设制造不少困难,因而常常成为执法队的打击对象。

需求分析:“新陆家人”是社区的弱势群体,围绕“提升‘新陆家人’人文素养共建陆家和谐家园”主题,我们对部分“新陆家人”进行个别访谈,了解他们的精神和物质需求。他们中的学龄儿童均需在本地上学,初中、高中学历者均企求进一步深造,他们对自己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均认为需要改进。同时他们也对社区的文明建设提出了一些较好的建议。

政策宣传:根据“新陆家人”的学习需求,对他们进行法律政策培训,使他们了解本地的相关政策法规,获得高质量的生活。同时镇社区教育中心加大对成人学历教育的宣传,使他们能找到学习的方向,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教育培训:适龄中小幼学生,我们指定学校吸纳他们,并按本地青少年儿童享受同等教育待遇;政策法规培训,由社区教育中心协调,外管办牵头组织培训;岗位技能培训主要依托强势企业的技术学校组织培训社区教育中心除协调好上述培训外,主要为高一层次的学历需求者提供自考报名服务和成人开放学历教育

实验成果。

1.建立并完善了“新陆家人”的教育

培训机制。

我们按照终身教育的理念,形成了“新陆家人”的教育培训网络。每年由镇社区教育中心牵头制定详细的年度工作培训计划,并召集会议,把工作逐一分解到各职能单位。村(社区)利用市民学校主要加强辖区内“新陆家人”的政策宣传和思想道德教育;外管办主要加强小商小贩等人员的思想法规教育;建有骨干文化技术学校的企业负责本企业中的“新陆家人”的岗位技能培训社区教育中心除加强高一层次的学历教育工作外,还需承担一些小型民企中的“新陆家人”的教育培训。同时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教育培训制度。

2.锻炼了实验者的调研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实验项目由镇社区教育中心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接触到学校、企业、劳动保障,外管、司法、工商等部门,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可以说难度大,要求高。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者不仅要通晓各项法规,而且要善于沟通人际关系,要具备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组织一定规模的教育培训活动,要善于接受新事物,理解新观念。因此,实验的过程也是一个锻炼实验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验者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3.新陆家人的人文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通过几年来上下联动的共同努力,“新陆家人”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一是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高涨。昆山有自学考试的“昆山现象”之称,其中参加自学考试报名人员60%以上来自“新昆山人”,有不少“新昆山人”主动参加“三有工程”的技能培训。近年来,“新陆家人”到镇社区教育中心要求报名参加各类培训学习的人员不断增多。陆家有二成左右的“新陆家人”加入到成人学历班的学习队伍。目前,约有6千名“新陆家人”子女就读于全日制中小学、幼儿园。

二是整体素质显著提高。“新陆家人”的事迹层出不穷;由“新陆家人”自己撰写的文章屡屡刊诸报头,由镇宣传办、文体站、工会等组织开展的各类文体活动,“新陆家人”的才艺得到充分的展示。在陆家镇党委政府表彰的人员名单中,“新陆家人”的名字常常出现其中,这些“新陆家人”职工体现了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具有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争创一流的新时代职工精神。据笔者最新了解到,“新陆家人”的发案率较前有所下降。

4.开发了一批可供“新陆家人”学习的乡土教材。

2006年以来,各有关部门充分挖掘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教育资源。镇社区教育中心编写了《陆家镇乡土教材》一至四册,镇文体站编辑的《渌溪》和组织开展的各类文体活动,均让“新陆家人”受益匪浅。所有这些为“新陆家人”的安居、就学、求知、卫生、法律、休闲等提供了方便,受到广大“新陆家人”的普遍欢迎。

问题与思考。

1.按照耗散论的观点。

一个城市也就是一个巨大的开放系统,它的产生、发展、壮大,总是一个从混沌到清晰,从无序到有序,从不断流动到相对稳定,这样一个过程。一个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总是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按照生产、社会生活的节奏向前发展。陆家同样如此。在外向型经济的主导下,陆家按照自己的模式向前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我们所能做的只能遵循它的规律,采取各种必要的基本政策、措施和办法,努力促使它尽快的从混沌到清晰,从无序到有序,从不断流动到相对稳定;而不是过多的行政命令和主观的干预。我们只有站在陆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新陆家人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宏观上真正的认识并把握住新陆家人问题的本质,采取必要和有效的措施,使新陆家人尽快地融入到我们这个充满魅力的新兴工贸城镇中来。

2.按照系统论的观点。

一个城市或一个城镇就是一个大系统。系统内的任何一个子系统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子系统的敏感的反应,因此新陆家人问题,不单单是公安部门或教育部门的事情,它涉及到政府的众多部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令人遗憾的是在对待新陆家人问题上,我们政府的许多职能部门和社会上相关单位,往往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总是各自为政。在对待新陆家人问题上缺少一种合力。为此,我们必须加强统筹领导,强化我镇有关新陆家人的组织机构,强化该组织机构的权力与职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形成合力,真正把新陆家人工作搞好。新陆家人的工作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问题仅仅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而决不是全部,对此我们要有足够而清醒的认识。我们在对新陆家人进行教育工作的同时,还要积极配合涉及到新陆家人的相关部门的工作,如卫生、计生、民政、治安等。总之,只有综合治理,才能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提高昆山人的综合素质。

3.政府的社区教育经费是一项社会公益性支出 我镇的社区教育经费是按常住户口,每年、每人1元下拨的。按常住人口计算,陆家总共才有2多万人,因此社区教育经费只有2多万到帐。而实际情况,陆家的新陆家人已经超过了本地的常住人口,实际上这2多万经费要负担13万人的社区教育费用。这样实际上每人的社区教育经费还不到0,2元,这样在经费使用上就显得十分的紧张。为此我们建议:应当根据陆家镇实际居住的人口(13万)按每人一元的标准拨付足额的经费。没有足够财力的保障,要开展社区教育的网络建设,新陆家人的职业技能培训等等,显得捉襟见肘。

陆家人的问题是昆山这个城市高速扩张,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相关问题的产生、发展与解决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不可能梦想“毕其功于一役”,所以我们要按它的客观规律办事,有序、有效的对新陆家人进行综合治理工作。陆家人的心态是平和的。陆家人的心胸是宽广的,陆家人素来就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上,昆山人已经闯出了一条“昆山之路”。我们坚信在提高陆家人素质这个问题上,陆家人同样会闯出一条新的“陆家之路”。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