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84例临床研究

作者:万莹,杨敏,孙刚,管耘园,李玉明,高勇。

【摘要】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消退作用及降脂疗效。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出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者184例。观察组予以阿托伐他汀20 mg/d,对照组予以饮食控制或服用烟酸等常规治疗,均治疗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斑块厚度消退及血脂变化。结果:观察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厚度均明显缩小(P<0.05),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度密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无显著改变。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消退颈动脉粥样斑块,降低血脂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颈动脉粥样斑块血脂;彩色多普勒超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184例中男96例,女88例,年龄60~95岁,平均69.4±8.8岁。入院后随机分两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观察组)94例,男49例,女45例,年龄61~95岁,平均69.1±7.9岁,其中合并糖尿病34例,合并高血压47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90例,男47例,女43例,年龄60~93岁,平均68.6±8.0岁,其中合并糖尿病33例,合并高血压43例。两组年龄、性别、并发基础疾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实验室指标测定: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所有研究对象抽血前3天禁高脂饮食,禁食8~12小时后抽取静脉血;(2)颈动脉超声测定: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头频率7.5 MHz,专人操作,患者取仰卧位,纵向扫描,分别测量两侧颈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各斑块厚度。斑块厚度为内膜—动脉腔界面至中外膜界面的距离,常以后壁为标准[1],IMT>1.0 mm即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厚。测CCA、ICA、ECA粥样硬化斑块最厚处和最薄处,冻结颈动脉窦下1.0 cm 的图像,分别同一位置测量3次,取平均值为颈动脉内膜厚度;(3)治疗方法:观察组予以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每晚1次;对照组予以常规剂量的非他汀类降脂药物烟酸,均治疗6个月。所有患者入院时和治疗6个月末多普勒测定IMT,血液测定TC、TG、LDL—C、HDL—C,服药期间监测肝功能,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均作常规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次研究所选184例全部完成预定研究疗程,个别患者出现恶心、短期食欲不振等症状未影响治疗,肝功能均无明显变化,治疗前后各组IMT及血脂变化结果见表1、2。

3 讨 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反映颈动脉局部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也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评价和预测指标[2]。而脂类代谢紊乱又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因素,TC、TG、LDL—C升高,HDL—C降低,每项都有独立致动脉硬化作用[3]。资料表明高脂血症、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呈正相关。通过生化血脂测定和高分辨率血管成像技术的多普勒超声检测,可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和形态学方面的重要信息。2004年Reversal采用血管内超声定量评价他汀类药物对动脉斑块的影响,证实了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出现消退[4],为临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理想药物。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