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姑坎坷情_情路坎坷

她出生在一个帝王之家,却尝尽人世间的种种磨难;   她的一生中曾与四个男人结合,却没有留下一个孩子;   她的一生最真挚地渴望真爱,可她唯一用心爱着的人却离她而去;   她的一生昭示着什么?      在吉林省长春市大屯镇的长春市社会福利院一幢典雅幽静的小楼里,居住着几百名无家可归的孤寡老病者。

其中有一位78岁的老妪,她就是被人称为“末代皇姑”的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三妹(非胞妹)――肇桂荣

1920年6月16日,肇桂荣出生于北京。

当时的溥仪已经退位多年,根据清室优待条件,不废帝号,暂居宫禁。

可以说,尽管肇桂荣出生在帝王之家,虽然衣食无忧,却早失却了皇亲国戚的威仪待遇,只落了个空牌格格的尊号。

1925年,她随溥仪移居天津。

1931年年底,溥仪日本人扶植下在东北长春建立了满洲国傀儡政权。

从此,肇桂荣便开始了长春伪皇宫的生活,一直到1936年春她被送到德国留学……   本文要讲述的,便是肇桂荣16岁以后的不幸遭遇……      一      1936年春天,在溥仪日本人的资助和联系下,16岁的肇桂荣只身赴德国柏林医科大学留学,读的是外科专业。

这时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夜,整个德国尤其是柏林市,已经成为法西斯纳粹分子发动战争的重要基地,一切都必须服从战争的需要,许多学生和老师都当了兵,弄得学校不能正常上课。

肇桂荣虽然对这场战争知之甚少,但她知道不论世事如何,医学却是人类少不了的科学,是最好的一种谋生手段。

因此她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读书学习上,几乎不与外人交往。

就这样度过了两年。

1938年春天,已经18岁的肇桂荣出落得愈发漂亮了。

她身材小巧玲珑,肤色白净,鸭蛋形的脸上镶着一双美丽的丹凤眼,加上她那东方女性独有的温柔娴和的气质,在这个满是蓝眼高鼻强悍魁梧人种的城市里,更显特立不凡,引人注目。

4月末的一天夜晚,她和往常一样在家里用过饭后步行到学校图书馆读书。

在穿过一条柏油路离学校已经不远的时候,突然从后面窜出一个人一把将她抱住,嘴里叽哩哇啦地乱喊着,死死地一边亲吻她,一边撕扯着她的衣服。

她吓坏了,但女性的防卫本能使她用足了力气死命地挣扎着并大喊“救命”!正在这时,一个壮实的青年气喘吁吁地赶来,几拳就把那个人打跑了。

肇桂荣满脸通红,连连向他道谢。

这个青年嘿嘿地笑了一声:“你的,中国姑娘?”肇桂荣听了那半生不熟的中国话,才知道他是个日本人。

她喜出望外,像见了亲人似的和他交谈起来。

原来,他叫武太郎,是日本福田县人,也在柏林医科大学留学。

他的家里很穷,贫困的境遇使一心要出人头地的武太郎十分要强。

他学的是内科,可他用业余时间进修外科学业,在第一次听课时看见了肇桂荣,并一下子便被她的美丽倾倒了。

这几个月以来,他天天夜晚暗地里护送着肇桂荣,并陪伴她在图书馆的每一个晚上……   肇桂荣对武太郎本来就有报恩之念,又听说他对自己的执著单恋,当了几个月的护花使者;加之在远离祖国、语言不通的异国他乡遇到了有共同语言可以交流的日本人(当时她对日本人是有好感的,因为她知道没有日本人就不会有溥仪皇兄的满洲帝国),真好像“他乡遇故人”一样,从心里喜欢上了他。

但她在向武太郎介绍自己家庭时仍然隐瞒了实情,编造了虚假的家乡、父母姐妹等。

在武太郎又做了一个多月的护花使者后,一个春雨潇潇的夜晚,肇桂荣便开始与武太郎同居了。

这种行为招来了很多非议,就连肇桂荣雇来的保姆也很看不惯,曾经好心地劝过她,可她却说:“他是我的恩人,我爱他!”肇桂荣一赌气辞退了保姆,干脆搬到了离学校较远的另一幢楼里去住,免得他人议论。

转眼间半年过去了。

单纯的肇桂荣全身心挚爱着武太郎,把从中国带来的钱差不多都资助了武太郎

为了掩人耳目和叫得方便,她给武太郎起了个中国名字叫金波

一天金波又向她要钱。

肇桂荣这次多了个心眼儿,在金波拿钱走了之后就不远不近跟着他,看看他到底干什么。

不料,金波去的竟是一家妓院!她气得大骂金波一通,宣布与他绝交,一点儿钱也不再给他。

金波先是哀求,后见软的不行,干脆耍无赖,天天到肇桂荣的住处去闹,气得她搬了3次家。

可最后还是被他找到了,这次金波全没了往日的和善,一把抓住了她的头发:“臭婊子,你要不给我钱就让你死在德国,连尸首都找不到!”   肇桂荣只好又拿出些钱给了他。

望着他得意忘形走出去的醉态,她不禁失声痛哭!为了摆脱这个无赖,几经考虑,她不得不在1939年春提前回国,离毕业时间仅差半年!   然而,她不会料到,这次惨败的初恋会在几年后引发出一段令人心悸的孽缘,使她的一生永远也抹不掉这痛苦的阴影……      二      1939年4月,肇桂荣回到了北京。

她不敢把这件事告诉家人,便自作主张地留在北京想继续学习。

她在王府井大街附近租了一间民房,白天出去联系学校,晚上在这里读书直到半夜才歇息。

她跑了好几家学校,都不肯接收她。

这天傍晚,她垂头丧气地走进一家饭店吃饭。

不一会儿,从外面走进来一个高个子青年,一副书生模样,架着一副金丝眼镜,显得英俊帅气而又斯文。

也许是一种命定的缘分,肇桂荣见到他就爱上了他,趁他点菜与店员说话的时候便深情地望着他。

这顿饭她一直在想着如何与这个青年搭上话。

也是天赐良机,这个青年结账时钱却不够了,正一脸窘色时,肇桂荣大大方方地向店主说:“我这有。

连我的一块都结了吧!”青年连连道谢。

就这样,他们相识了,并很快堕入爱河。

这个青年叫王德清,24岁,河北省丰润县人。

他是北京清华大学的物理教师,刚从日本留学回国不到两年。

共同的经历、独居的苦闷,加之肇桂荣的娇小美丽,使王德清深情地挚爱着肇桂荣

1939年9月,他们举行了婚礼,租住在一处大四合院的一间房里。

肇桂荣没有向她说出自己的身世。

她知道王德清日本侵华十分义愤,对溥仪的卖国丧权更是骂不绝口。

她怕失去他。

她终于从大家闺秀变成了普通民女:买菜做饭、收拾房间。

她更满心希望能给王德清生几个孩子,就这样平平凡凡地生活一辈子。

然而不知什么原因,两人生活了一年多时间,肇桂荣竟一点反应都没有。

背着丈夫自己去医院检查,一切正常。

她曾劝丈夫去查一下,丈夫查后也是一切正常。

丈夫安慰她:“不要急,孩子会有的,我们还年轻。

”   这时,日军铁蹄已踏遍了中华,抗日呼声已响彻神州。

一心想参加抗日的王德清和妻子商量了好几次,都被肇桂荣用温柔和眼泪所打消了。

1941年1月25日,日军在丰润县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潘家峪惨案”,全村一千间房屋被烧毁,全部村民1237人被屠杀。

其中王德清家的全家12口人全部惨遭杀害。

听此消息,王德清五内俱焚。

几天后,王德清不辞而别,只给妻子留下一张纸条,上写:“桂荣吾妻:日寇凶残犯我国家,并杀我全家12口,血海深仇,国恨家仇,吾七尺男儿岂可坐视?今去意决,不灭日寇,决不回家!你我相爱一场,一生缘分,到此已尽,请莫恨我吧!唯一对不住你处,我因早有出走报国之念,故有意与你择日同居,使你生子之望落空,甚疚!然这也是为你日后改嫁而想,乞谅!”   肇桂荣看罢纸条,伤心欲绝。

她再也不想待在这个城市了。

1941年2月初,她一个人默默地踏上了归程,打算回长春见过溥仪后,就削发为尼,隐居山林,终其一生了。

三      谁料,在那个可怕的年代,肇桂荣就连出家做尼姑的愿望也未能实现。

长春后,在日本人严密控制下的溥仪皇兄连见她的机会都没有。

日本人不让他同亲属接触,尤其因为她从外国、外省回来,很怕她带来什么于日本不利的消息而影响溥仪的执政。

她被安排到皇宫内一间没人的空房里居住。

每天无事做,倒是有婢女送茶送饭,过了一年的清闲日子。

1942年9月的一天,肇桂荣正在宫内散步,迎面碰上一个似曾相识的面孔,她不禁打了一个冷战:武太郎――金波!金波也认出了她,上前把她抱住。

肇桂荣气急败坏地推开了他,跑进了自己的房间。

金波发狂地追上来,踢开了肇桂荣的房门,将婢女斥走,将肇桂荣连拖带抱地弄上床……   原来,1939年肇桂荣回国后不久,金波也毕业回日本并参加了宪兵队,随后就来到了中国。

这时他已是驻长春日本宪兵队一个中队长了。

慑于日本人的势力,溥仪同意了肇桂荣金波的婚事。

1942年10月,无可奈何的肇桂荣金波长春举行了婚礼,成为了当时一桩轰动的新闻。

如果说6年前在德国时肇桂荣曾对金波倾心相爱,而今天肇桂荣则因为情感上的连遭重创对金波一点儿也爱不起来了。

每次同房,肇桂荣都有一种被蹂躏被强奸的感觉,而且眼前总是晃动着王德清的面容。

她利用自己学医的知识偷偷地服药避孕――她坚决不想给金波生孩子!一年后,金波似乎知道了内情,便用皮带狠狠地抽她,全身抽得青一块紫一块的。

她任他怎样折磨,也不告饶。

从1942年10月到日本战败前夕,两个人就在这种矛盾中生活了3年。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驻长春的日军三天就要撤回日本国土。

临撤退的前一天晚上,肇桂荣金波不备,一个人偷偷地跑出了伪皇宫――她不想和金波日本!谁料,1945年8月17日,溥仪和伪宫的大臣们及皇宫成员也一同被日军挟持着一块逃亡日本

在逃到吉林省通化县时,被苏联红军俘获。

溥仪被苏军押回苏联,其他大臣和皇室成员又被苏军押回了长春

肇桂荣也在其中。

四      在长春,伪满洲国的大臣和皇室成员们被国民党军队看押着。

一开始,国民党对他们看管得很严,互相隔离,不准接触,不让出伪皇宫一步。

后来也就松懈了。

尤其是对肇桂荣和一些年轻宫女们,这些国民党下级军官和士兵们乐得和她们调笑调笑。

肇桂荣经过几年的颠簸与磨炼,已经朦胧地认识了自己家族和中华民族的那种令人感到耻辱的关系,她决心要找机会冲出伪皇宫,走出去寻找自己唯一心爱的人王德清,寻找属于自己的真正的人的生活!然而命运却又一次把她推向深渊。

1946年6月16日,是肇桂荣的26岁生日。

平素不敢打扮的她为了祝贺生日,那天特地穿上了一件蓝色镶花旗袍,淡脂薄粉,玉钗高鬓,显得气质高雅,十分迷人。

她要和身边的两个婢女一道去宫外的饭店庆贺一番。

也巧,走到城门时正好碰见来此巡视的长春驻军王厅湘师长。

他过去见过肇桂荣,但从来未发现过她如此的漂亮妩媚,顿时,他的两只眼睛直了。

碍于下属在场,他只好装作一本正经地说:“现在战事紧张,不准宫内人员出城。

你要过生日,我可以破例让你在城内军队伙房摆席。

肇桂荣无奈只好应允,连声道谢。

这天晚上,肇桂荣就和两个婢女在守军伙房的一张桌上过了自己的26岁生日。

吃过酒席,她们正准备回去就寝,就见两个婢女几乎一齐倒在地上。

肇桂荣正要去扶她们时,身后传来王厅湘的喊声:“来人,把这两个女的送到她们的寝室休息!”又对肇桂荣说:“不要怕,她们喝多了。

金太太的酒量不错。

来,今天是你的生日,本官也来助助兴,敬你一杯!祝你生日快乐,永远年轻漂亮!”肇桂荣连忙说:“不敢,不敢,谢谢师长!”说罢喝下了一杯酒。

不料酒进肚后不久就觉得头部发沉,两眼迷离,一会儿就昏睡过去。

王厅湘扔掉了酒杯,急忙把肇桂荣抱进了一间空房,两下撕开了她的旗袍……   3个月后,王厅湘不顾自己太太的反对,硬是娶了肇桂荣作为他的二太太。

肇桂荣慑于王厅湘的权势,只得忍气吞声。

只是她每天都吃着避孕药,每天都在想如何逃出这个魔窟。

1948年春,解放战争进入了第3个年头,国民党败局已定,但仍企图负隅顽抗。

他们在长春七马路设立了督查处,专门负责抓捕共产党解放军及其家属,凑够了30个人就在夜间处死,根本不审。

肇桂荣曾几次劝王厅湘别干这事了,王厅湘根本听不进去。

有一次他竟带着肇桂荣去活埋现场看那些将要被活埋的人。

在这30个被五花大绑的人中间,她猛然看到有两个衣不遮体的十八九岁的男孩儿,他们恐怖悲哀的目光打动了肇桂荣的母爱之情。

她知道求情于王厅湘没有用,便拿出自己的两根金条,偷偷地送给了行刑队长。

行刑队长便放了这两个孩子。

王厅湘知道后,气得把行刑队长拉出去毙了,并把肇桂荣狠狠揍了一顿。

肇桂荣伤得很重,被王厅湘送到医院疗伤。

两个月后当她从医院回来时,才听说王厅湘早已勾搭了一个18岁的女学生,裹携了她的全部细软甚至包括那件她心爱的旗袍,带着他贪污的巨额军饷逃回上海老家去了!肇桂荣和那位太太都成为被抛弃的人。

肇桂荣在一阵痛哭之后却不由一阵欣喜:自己终于获得自由了!      五      1948年8月,东北解放军已经将长春团团围住。

身无分文的肇桂荣先是在南关区附近别人家的小棚子里住了两个月,靠乞讨为生。

到了长春被围困时,她靠乞讨都生活不下去了。

一天傍晚,她用仅有的钱买了不少老鼠药吃了下去,跌跌撞撞地爬到临街一家住户的窗前等死。

不想,等药力发作时,她疼得大声叫喊,被这家好心的主人李老太救起。

她编了一些谎话诉说了自己的悲惨经历。

老太也是个读书人,守寡多年,见肇桂荣遭此厄运,便收留了她,认她为干女儿。

过了二十几天,城里纷纷传言解放军要炮轰长春城,老百姓们吓得四处逃跑。

8月26日,李老太肇桂荣踉踉跄跄地互相搀扶着,随着人群跑出了长春城。

不幸的是,不知哪里飞来的一颗流弹正好打在李老太的头部。

可怜好心的李老太一声没吭就死在了城外。

肇桂荣痛哭一场,也顾不得李老太的尸首,又向前方跑去。

跑啊,跑啊,饿得头昏眼花,加之连累带怕,一头栽倒在了九台县的一条大街上……当她醒来时已经是第二天的早晨,她发现自己睡在一间屋里。

正迷惑间,一个矮小的50多岁的男人从外间走了进来,冲她一笑:“你醒了,刚才真把我吓坏了,我一看你就是饿的,便把你抱到了我家……”说着,他端来了两碗小米粥、两个窝头和几根咸菜条让她吃。

肇桂荣饿急了,一阵狼吞虎咽,边吃边向男人诉说自己的不幸身世,其中有真有假。

吃完后,她精神了许多,连连向男人道谢,然后就要走。

男人一把拉住了她说:“你孤身一人到哪去呀?外面兵荒马乱的更危险。

我看你不如先住在我这儿。

我几年前就没了老婆,孩子都在乡下奶奶家。

在这儿就我一个人。

我现在在县政府任职,还有官饷,够养活你的,你就在家给我做饭不好吗?”   肇桂荣没料到他说这番话,一愣之下,不禁抬起头仔细地打量着这个又矮又丑又老的男人,心中一阵苦楚。

她沉思了一会儿,咬了咬牙,心里想:为了生活,也只好这样了。

于是28岁的她违心地和这个52岁的伪政府职员同居了。

由于那时战乱,两人未领结婚证。

长春解放后不久,肇桂荣趁出外办事的机会跑回了长春,结束了她一生中与最后一个丈夫一年多的无爱婚姻。

由于她的身份复杂,她又不可能向政府诉说真实情况,所以她要求工作的愿望未能实现。

也因为她说不清道不明的特殊身份(日本人的太太、国民党师长的太太等),她要过一个正常人生活的愿望也没有实现――没有人敢娶她为妻!走投无路的肇桂荣只好隐姓埋名,靠给人当保姆、看小孩儿、做手工活儿勉强度日。

坎坷的经历、多难的人生、不幸的遭遇,使她的精神在一点点走向崩溃。

1954年夏天,她在一家当保姆为人炒菜时,突然被急火爆锅的声音所惊吓,当时就口吐白沫,昏迷不醒,四肢抽搐――疯了。

她被送到长春一家精神病医院治疗了两年多,后来病情时好时坏,出院后又送进去一次。

1957年,已基本痊愈的肇桂荣被送进长春四道街救济院,1962年又转入长春市社会福利院至今。

可以说,今年78岁的肇桂荣已经历尽劫波,告别苦难,衣食无忧,安度晚年了。

然而,她坎坷的一生留在她心灵的烙印,又岂是一个“安”字所能涵盖得了?她生在帝王之家,却尝尽了世间的种种磨难;她一生与四个男人结合,却没有给自己留下一个孩子。

难怪在记者采访她时,她像见了久别的亲人一样,浑浊的眼睛里似乎透出了少有的光亮――她是多么希望有人来看望她啊!   告别肇桂荣老人,笔者的心灵似乎一片沧桑。

写下这篇文字,不仅仅可告慰肇桂荣老人,更重要的是愿与读者朋友们共勉:珍重人生,珍重今天吧!    马凌宇/荐。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