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东市黑名单人员 [藏市黑名单(之一)]

第一类 杂项      一、红木笔筒(明、清、民国)      笔筒为文人文房用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为不少藏家所喜爱,所谓“红木”是对红木紫檀、楠木、黄花梨等高档木料的泛称。

真品:木质细密,手感沉重而润泽,老器物一般有包浆,与原木质交相辉映,木质纹理细腻,因料不同而有所谓“牛毛纹”、“鬼脸”等。

老器物刻工细致,工艺精湛,图案真切自然,有“竹林七贤”、“八仙过海”以及“岁寒三友”和各种动植物蔓草吉祥纹。

笔筒大小各异,一般根据实用而定。

市场价值也因材质、工艺、大小而定,较佳者,价格已过万元,小者亦在千元以上。

赝品:最近市场赝品笔筒充斥,以劣质木材制作工艺粗糙,画面陋劣,不伦不类,甚至有错字出现,其手法为涂以黑褐色漆打磨抛光,还有用鞋油上光者,掩盖劣质木材。

此种笔筒闻之有异味,手感轻飘。

今年以来又出现以合成纤维料、树脂料制作笔筒者,颜色灰黄发绿者,称为“绿檀”,此种赝品笔筒手感颇重,色泽较光润,很有欺骗性。

但以鼻仔细闻之,无贵重木材之芬芳气息,而有塑料或油漆味。

用放大镜观看,木质无纹理或纹理以人工刻画而成。

出现地域:京、津、山西、陕西、湖南等地。

市场价数十元至数百元不等。

二、琥珀挂件(摆件)(明、清、民国)      真品:为远古树木胶汁矿化而成,呈朦胧透明状,其中常常裹藏有蜜蜂、甲虫等小动物,多为褐色或金黄色,色泽艳丽多彩,而又无刺目之感,令人喜爱。

琥珀挂(摆)件多不大,但多有加工之简单图案,如钟馗造像及瑞兽等。

赝品:用塑料制作,挂件中常人为放置一小昆虫,但质感缺乏琥珀特有之朦胧,透亮而有贼光,以金属针加热刺之,有强烈塑料刺鼻味。

出现地域:京、津、山西、河南、陕西、山东等地。

市场价格:价位较低,数十元至百元不等。

三、犀角杯      犀角在医药价值方面,历来被视为名贵物种,古代我国南北方皆产犀牛,被视为“祥瑞之物”,称为国之宝也,《抱朴子》载:“通天犀其角一尺以上,刻为鱼而衔以入水,水常为开”,这虽是一种传说,但可看出国人对其珍视的程度。

犀角制品,其价值远高于象牙,不但因为它的材质来源已濒临灭绝,且因其有药用价值,又兼有“辟邪”的含意。

明清时期,我国犀角杯雕刻工艺上升到成熟时期,其成品多为贡品,或被达官贵人府第收藏。

犀角制品雕刻工艺极细腻复杂,明清两代名匠辈出,图案以花、鸟、鱼、虫、山水、人物为主,应有尽有。

犀牛角色泽褐,偏黑,手感温润,富豪士绅用以饮酒,既可把玩,又有健身养生之功能,故价值连城。

犀牛角杯真品,因时代久远多有黑褐色包浆,与器物自身颜色融为一体,内外壁光润,虽色深敦厚而不失晶莹剔透之感。

市场价格:其工艺稍好、器形较佳者,均应在万元以上。

赝品:以兽骨雕刻或骨粉压制成形,雕以各种图案,有的涂以褐黑色油漆或涂料,或用黑色鞋油打磨上光。

其外形与犀角杯相似,但颜色偏暗无光泽,图案死板僵化,细部不清,多以污垢掩盖,稍加清洗或刻画,可露出本色。

此类杯,询问摊主,其一般不说材质为何物,有摊贩称:“牛角”。

出现地域:京、陕、湖南、河南等地。

市场价格:数十元至百余元。

四、牙雕   象为当今珍稀保护动物,象牙资源自然稀缺,故象牙制品价值很高,象牙雕件以旧器为贵,盖早年工艺为手工细雕,较之机雕高雅。

牙雕制品多为装饰品或挂件、摆件,明末至清三代,朝官所执笏板,四品以上皆为象牙制作

象牙制品黄中透出乳白色,温润光洁,陈年老器虽不透明,却有玉质感,手感非常滑润。

象牙象征高贵雅致,亦是宫廷收藏与私人藏家追捧之物,当今藏市真品不多见。

市场价值:不如字画、玉器形成自身价格的稳定平台,但稍具形象者,价格应在万元以上。

赝品:旧时代冒充象牙之代用品称“赛璐璐”,实际上即今日之塑料制品

此种代用品色泽、质感与象牙极为相似,唯重量显轻飘,更重要的区别是象牙质地细密,纹路清晰而自然,且色泽虽看来统一,实则有天然细微之区别,赝品色泽单一死板无变化。

近年更有以兽骨、骨粉制品着色漂染冒充象牙者,近视之,无光泽,也无温润感,器形呆板,工艺亦拙劣。

笔者曾见有笏板、印章等。

出现地域:全国各地。

市场价格:数十至数百元。

五、古墨      墨为文房重要物品,所谓“四宝”之一。

我国古代制墨极其考究唐代已设官厂专事造墨,好墨以鹿角胶和古松烟相合而成。

宋代熙宁元丰年间御墨用油烟入脑麝金箔为之龙香剂。

其后名墨代出,精绝千古,清代嘉道以降精品渐少,每况愈下,但是清末民初,手工制作的墨锭收藏价值相当可观。

民国时期,清康乾年间所制贡墨的价位银洋200~800元不等,相当于一件战国时期的青铜礼器或一件宋官窑瓷器。

当然,随着人们审美趣味和价值观的变化,现在的市场行情又与当初有很大的不同。

市场价格:根据近年拍卖会成交价,大约数千至数万元。

赝品:民国时期已大量出现,制作原料用皂(灶)烟、烟囱烟、大型机器烟尘等,现今市场摊贩之墨,闻之臭气逼人,令人作呕,概所用之胶亦为劣质动物骨胶之类。

其与真古墨之区别,古墨色纯黑,陈年日久表面有一层古朴包浆,显得昏暗苍老,民间之明清墨存至今日者,无裂纹者极少。

另外制作工艺考究,图案及题款极为工整。

赝品常涂五颜六色,墨色艳亮反光,常题有方子鲁(明代巨匠)、胡开文等款,但表面如新,闻之则有异味或恶臭。

识墨要有专业知识,笔者不敢班门弄斧。

有一位闻名全国的老专家鉴定了一块老墨有“中华民国开国纪念”标识及民初国旗,说是不可多得的真品,岂不知此墨在全国地摊并不鲜见,乃最近某省某地批量生产者也。

概因老先生年高德�,不了解近年市场情况所致。

出现地域:散见全国文物市场地摊。

市场价格:数十上百元不等。

(责编:梓荃)。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