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石:体虚之人养生法

绮石,传为明末人,姓名、居住地均无从查考,人称绮石先生。

绮石独擅诊治虚劳,其学术思想一方面宗于《素问》、《灵枢》;另一方面兼采诸家之长。

对后世诸家的学术经验,他是择善而从,用丹溪(注:朱丹溪,著名医学家,“金元四大家”之一)之说,而不拘泥于丹溪;用东垣(注:李东垣,著名医学家,“金元四大家”之一)之说,而不拘泥于东垣。

著有《理虚元鉴》一书,为我国治虚劳仅有的专书。

毕业论文网 /6/view—11586100.htm  绮石不仅擅治虚劳病,而且对虚人养生提出做到六节、八防、二护、三候、二守、三禁等要点,在中医养生法中自成一家。

如今,老年病虚者居多,病后体弱者更多。

绮石虚人的养生法对老年人体虚康复、进而延年益寿尤有指导意义。

调节五志七情勿使过极   五志七情不仅可以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而且对疾病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它可促进疾病的好转与恶化。

虚弱之人阴阳虚衰,即使在一般情况下,虚弱之人的阴阳平衡也是一种较低水平的平衡,而情绪上的不稳定,比正常人更易出现阴阳失调现象,所以调节情志对虚弱之人格外重要。

绮石认为,虚人的性情多有偏失之处,他们往往不能节制自己,必须各自根据性情所失而进行调节,然后,医生全心发挥才能对病者进行治疗,家属也才能尽自己的力量对病者进行帮助。

诚如《内经》所说:“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人不可愈。

今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收。

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可见,如果病人的精神不起作用,神气、意志已经散乱,病是治不好的。

绮石指出:“在荡而不收者,宜节嗜欲以养精;在滞而不化者,宜节烦恼以养神;在激而不平者,宜节忿怒以养肝;在躁而不静者,宜节辛勤以养力;在琐屑而不坦夷者,宜节思虑以养心;在慈悲而不解脱者,宜节悲哀以养肺”。

绮石根据病者各自不同的性情提出了“六节”,其目的在于养精、养神、养力、养肝、养心、养肺,使虚弱之体尽快恢复。

顺应四时变化防邪外扰   人生活在自然界中,与自然界息息相关。

因此,自然界的四时气候变化如风、寒、暑、湿、燥、火必然侵犯人体,使之发生相应的生理和病理反映。

正常的生命活动是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进行的,只有掌握其规律、适应其变化,才能避免人体受邪气的侵害,减少疾病的发生。

绮石认为,体虚之人体质本虚,再也经不起伤寒、痢疾等疾病的颠簸,即使是很轻的伤风感冒亦不宜承受。

他提出:“一年之内,春防风,又防寒;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而致感寒;长夏防湿;秋季防燥;冬防寒,又防风”。

绮石还指出,一年之中,虚弱之人在春初木盛火开之时;仲夏湿热当令之时;夏秋之交,伏火烁金之时最易发病。

要特别注意外防六淫之邪,内调五志七情,适时诊病服药,时刻想到自己虚弱之体而预防之。

“寒从足起,风从肩俞、眉际而入。

虚弱之人须时时保护此二处,以防风寒外袭。

注重药食宜忌毋伤正气   绮石虚弱之人有三禁:一禁燥烈;二禁苦寒;三禁伐气。

这是因为虚人之气郁、痰、火等症与常人非同。

他指出,饮食所禁也与药物相同,有人喜食椒、胡、茴、桂以及生冷鲜果之类,这些都可给人造成危害。

饮食与药物是维持人体健康缺一不可的物质。

药物用之得当有驱除病邪,裨益正气的功效;而饮食同样也有扶助正气,祛病延年的作用。

但用之不当,则反益为害。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虚弱之人的脾胃本薄,服用药物和饮食不当必碍脾胃,伤正气而使人短寿。

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浮;味过于辛,筋胸沮弛,精神乃殃。

”因此,调和药性以养病、调和饮食以养人。

养病贵在持久宜守勿失   绮石指出,虚弱之人必须做到二守。

他说:“二守者,一服药,二摄养。

二者宜守之久而勿失也”。

病情较轻的,可以不服药以静养安乐而自愈,稍重的,治须百日,或一年,病情反复者,则元气大虚,必须以三年为期。

在此三年内,“起于色者节欲,起于气者慎怒,起于文艺者抛书,起于劳倦者安逸,起于忧思者遣怀,起于悲哀者达观”。

做到“勿躁急取效,勿惜费姿情,勿始勤终怠”。

结语   我国传统中医将“辨证论治”作为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我们在日常养生保健时,亦应遵循同样的道理来自我保养,要知道每个人的体质并不相同,所以,我们在顺应四季变化的同时,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才能更加妥善地护理好自己的身体。

简而言之,养生要因时因地,更需因人而异。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