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7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作者:施更生,林海升,朱敏,童永青,王沙彬,杨卫江。

【摘要】 目的: 研究涎腺腺样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SACC)中p27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46例SACC组织中p27蛋白表达进行检测,探索p27蛋白表达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以及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癌旁正常组织中p27蛋白阳性率达100%,SACC组织中p27蛋白表达较低,阳性率为65.22%,两者之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 0.01);p27蛋白表达肿瘤组织学分级、肿瘤临床分期肿瘤转移有关(P 0.01)。结论:p27蛋白表达异常可直接影响细胞周期转化,促进SACC的发生;其表达水平可能是预测SACC转移和预后以及指导临床治疗的一项生物学指标。

【关键词】 涎腺腺样性癌;p27蛋白免疫组化

以往,预测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主要根据其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等指标,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肿瘤生物学特性。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对细胞周期及其调控因子进行研究后发现,肿瘤细胞不同于正常细胞的根本特征是细胞生长失控和分化受阻。目前,已发现p27基因是细胞周期的负性调节因子,与肿瘤的发生有关,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6例涎腺腺样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以下简称SACC)中的p27蛋白表达,探讨SACC的临床生物学行为与p27表达的关系,从而为SACC的有效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1994年2月至2004年12月间本院收治经病理证实SACC患者中,随机选取46例,包括发生在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和各种小涎腺部位SACC。其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56.6±9.1)岁。按1987年UICC标准TNM分期:Ⅱ期12例,Ⅲ期14例,Ⅳ期20例。病理分级:高分化16例,中分化17例,低分化13例。经病理和影像学检查证实未发现转移者30例,淋巴结转移者11例,肺转移者5例。

1.2 标本 从1994-2004年间浙江省台州医院口腔科手术患者标本,置于10%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常规石蜡包埋,4μm厚连续切片。

1.3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 采用Envision法。所用抗体鼠抗人p27,克隆号为SX53G8,为即用型试剂,购自上海DAKO基因有限公司。操作按试剂盒说明进行, DAB显色。用公司提供的已知阳性切片作阳性对照,0.01 mol/L的PBS代替一抗做空白对照,每例均设HE切片作对照观察。阳性信号为棕褐色或棕黄色颗粒,定位于细胞浆或细胞核,阳性细胞在组织中分布不一。

1.4 诊断标准 随机选择10个高倍视野(×400),每个视野计数100个细胞,共计数1 000个细胞,计算阳性细胞百分率。阳性细胞数“5%”为“—”,“25%”为“+”,“50%”为“++”,“≥50%”为“+++”。高表达阳性细胞比率≥25%;低表达阳性细胞比率25%。

1.5 统计学处理方法 单向有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