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之日话哮喘:嗓子发炎说不出话

受访专家:吴世满,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医务处副主任,呼吸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会员。

今年5月6日是第十个世界哮喘日,主题是“控制哮喘我能行”。

近几十年来,哮喘发病率呈全球性上升,我国哮喘的发病率较10年前上升了60%。

由于哮喘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如果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反复就诊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严重发作则可导致死亡。

哮喘日来临之际,专家特别提醒:正确认识哮喘、控制哮喘,让人人健康呼吸。

No.1 寻找过敏源   仔细观察生活环境中致喘过敏源,避免接触过敏源,如居屋中有无地毯。

尘埃是否含尘螨、真菌、动物皮毛、羽毛、蟑螂、新购的家具、化妆品、宠物、能挥发出特殊刺激性气味的物品等:警惕食物中的过敏物质,如:鱼:虾、奶类、蛋类或某些药物:感冒药、退热药、消炎药、磺胺类、抗生素等,病人及家属要认真仔细地观察、分析,一旦明确致敏源就必须远离,避免再接触致敏源。

No.2 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近年来研究发现:哮喘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而并非细菌或病毒感染直接引起的炎症,故抗生素治疗无效。

因此最根本的治疗原则是抑制气道炎症

支气管扩张药虽可缓解急性哮喘症状,但不能改善气道炎症,合理有效的治疗应该是应用抗炎类药物和平喘类药物。

但一定要在哮喘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切不可盲目乱投医、乱用药

No.3 掌握正确用药方法   哮喘用药的途径有:吸入、口服、注射三种。

采用“吸入”途径的特点是:(1)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2)起效快;(3)用量少;(4)疗效高;(5)副作用小。

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喷药前充分摇匀药液,吸药前充分呼气,吸入时吸气动作与喷药动作同步进行,药吸入后屏气10秒钟。

建议使用储雾罐,可提高疗效。

No.4 注意阶梯和升级治疗原则   由于病人或家属对药物吸入持恐惧心理,特别是担心激素吸入“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骨质疏松”等等,故一旦病情好转或暂时缓解后就减量或停药,直至病情反复症状加重时再来就诊,致使病情拖延难以控制。

故要求病人一定按照哮喘病的阶梯式方案分级治疗,把握好减量或停药的时机。

绝不能随意更改。

严格按专科医生定的具体方案办。

No.5 哮喘的合并症   许多哮喘病人常伴有过敏性鼻炎、胃食道反流症、呼吸道反复感染等等。

对于过敏性鼻炎的诊断比较容易,但常被家人及医生忽视,如未能及时治疗,必将影响治疗哮喘的效果。

近几年来研究发现胃食道反流可诱发或加重哮喘,患这种病的症状有:在胸骨后、上腹部有烧灼感、反酸水、上腹部正中有轻度压痛、夜间出现反复发作性呛咳、胸闷、喘息等。

呼吸道反复感染是哮喘屡发最常见的诱发因素。

No.6 联合起来战胜哮喘   1、鼓励哮喘患者哮喘管理过程中与医护人员建立伙伴关系,并认识到哮喘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2、教会患者根据症状和肺功能监测结果(PEF)准确评价哮喘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3、避免和控制哮喘促(诱)发因素,减少复发。

4、制订哮喘长期管理的用药计划,并且教会哮喘患者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制订出发作期紧急处理方案,以及防止哮喘复发,保持长期稳定的方案

5、建立健全长期定期随访和评估制度,在这个过程中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6、哮喘教育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取得哮喘患者的家属以及朋友、领导、老师的支持。

7、哮喘教育应当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尤其是应当与多种医疗实践结合在一起,将哮喘教育贯穿于一切医疗活动中。

8、对于哮喘患者教育要注意个体化,并且遵照循序渐进原则,多次强化,逐渐深入。

9、医生的教育和提高是进行哮喘教育的基础,因此应当将医生继续教育纳入哮喘教育计划内,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内科医生对于哮喘的认识水平,做好知识更新,提高他们对于哮喘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吸引鼓励更多的医生参与此项工作,并经常强化他们参与哮喘教育的意识。

No.7 给哮喘患者的饮食建议   在临床实践中,充足的营养对于慢性病人的机体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保证免疫细胞的物质供应,增强机体对病菌的抵抗能力。

专家对哮喘患者的饮食建议如下:   ●吃足够的水果和蔬菜,品种要多样。

●多吃含ω—3—脂肪酸的食物,例如鲑鱼、金枪鱼、沙丁鱼和亚麻子油等。

●避免高脂肪和高热量的食物,例如动物油脂、油炸食品、烧烤食品和罐头肉类等。

要尽量控制体重,因为肥胖可以加重哮喘症状

●多吃坚果类食品,例如核桃和花生等。

●避免食用过敏的食品。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