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破译的奇特公式

2015年6月初,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人民检察院干警小梁和马志国满身雨水回到院里,带回一条有价值的线索。

原来,他们在调查某公司驻南阳办事处一起涉嫌挪用公款案时,在账本上发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借四千元给方城县券桥乡城中村改造中拆迁、补偿办公室汪主任。

(以下简称拆迁办)”这张既没有注明日期,又没留着借款人姓名的纸条,引起了办案人员的警觉。

而办事处主管和财务人员面面相觑、神情紧张,拒不说出借条的原委,更令办案人员意识到这张借条大有文章…… 毕业论文网   一张借条大有文章   方城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张庚辰和正在县院检查工作的市检察院副检察长王中信得到汇报,初步分析这个乡拆迁办的“汪主任”可能有受贿嫌疑,当场决定对此线索展开调查。

办案人员调查证实:这张借条是该办事处为了业务需要,按总公司的指令,向乡拆迁办汪忠良行贿的款项,并从总公司查出另一笔向汪忠良行贿4.7万元的账单。

至此,汪忠良涉嫌受贿数额已达5.1万元

调查工作取得新进展,引起了市、县两级检察院领导的高度重视。

6月21日,方城县检察院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分析案情。

从汪忠良的职业特点入手,分析汪忠良近几年来一直掌管着全乡土地征收、拆迁改造,征地补偿款的申请、领取、发放,以及“城中村”的水、电、暖、通(信)等相关项目的计划、申报、采购等工作,有着贪污犯罪的便利条件。

结合已掌握的汪忠良受贿5.1万元的初步证据和收集到的一些有着汪贪婪敛财性格特点的涉案信息,南阳市检察院王副检察长当即决定对汪忠良立案侦查,同时部署了传讯汪忠良,对汪忠良的办公室、住宅同步从速进行搜查,抓赃抓证,并全面细致地收集各种涉案信息的侦查措施。

破靠垫中藏“秘密”   在对汪的住宅进行搜查时,办案人员对眼前景象感到惊异,狭小拥挤的房间,破旧的家具,坐上去摇摇晃晃的沙发,连摆放电视机的小桌子也是用纸包着破砖头支撑着。

这哪像高收入的家庭。

办案人员汪妻出示《搜查证》,告知搜查程序及规定事项后,汪妻主动交出28万元存单,并再三表明,家中的所有存款都在这里了。

办案人员没有被这一“丢车保帅”的把戏蒙蔽,仍然按照既定的搜查方案,分成两个小组,有条不紊地全方位细搜、细查。

第一遍搜查结束时,在汪氏夫妇的卧室里搜出一个密码箱,箱内装有10余件金银首饰,汪妻忙说:“你看,这些东西常年不动它,我都忘记了。

”随着又表现大度地说:“真是没有东西了,不信你们随便搜好了。

”这时,在一旁始终观察着汪妻举动的县检察院反贪局李副局长,对搜查人员说:“汪妻表现异常,一直窥视着卧室内的搜查过程。

”经在场搜查人员简短讨论,决定把卧室作为重点再进行第二遍搜查

果然不出所料,当搜查人员第二次走进卧室开展搜查时,汪妻突然表现出不同寻常的“热情”,主动提示还有几个旅行箱别忘记了检查。

这种“转移视线”的伎俩,更让搜查人员警觉起来。

搜查在进行着,时间像凝固了一样,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仍然没有收获。

这时,大家发现汪妻的眼神格外“关心”床上,马上调整搜查目标,将床上床下查个仔细。

搜查人员在床头夹缝中拿起一个又脏又破的方形靠垫时,汪妻扑向前夺在手中,连声说:“这里边什么也没有。

搜查人员顿时意识到问题可能就在这里,拆开一看,碎海绵里包藏着一个小铝制饭盒,装满了银行存单和国债券。

搜查完毕,经过半个小时的清点,战果辉煌,从汪忠良家中共查出人民币定期存单12张,计14.8万元,凭证式国债券21张,计5.8万元,黄金首饰20余件。

另外,从汪忠良的办公室搜查出对侦破案件有价值的笔记本、名片等物品一宗。

笔记本中的奇特公式   搜查大告成功,但是面对汪的近30万元赃款和他拒不认账的态度,下步的侦查工作怎样进行?该院迅速成立了“6?21汪忠良专案组”,并作了认真的案情分析和充分的估计。

忠良有大学文化,心理成熟,狡诈圆滑,具有一定反侦查能力,如果没有确凿证据,他决不会束手就擒,因此取得罪证是突破案件的关键。

专案组作出决定:一是紧紧围绕笔记本、银行存单、名片和其他书证,结合汪忠良分管的业务内容摸排分析其他涉案信息,掌握汪忠良犯罪痕迹和细节,把汪忠良犯罪过程串联起来,通过查证形成证据链。

二是对书证、物证的核查以及对证人、知情人的询问、对汪忠良的审讯,要同步进行。

忠良有好几个笔记本,大都记载着一些日常工作、学习的情况,字迹潦草,密密麻麻大约十几万字。

办案人员分头阅看,认真记录,两天过去了仍然毫无头绪,从中似乎没有发现对破案有价值的线索。

第三天,有一位办案人员指着笔记本喊道:“过来看看,这是什么公式?”笔记本中写着一些排列整齐的奇怪公式,如150KW→27×0.5=13.5。

这些既不是数学公式,又不是物理公式奇特组合,到底说明着什么?   根据汪忠良做事的特点推测,公式绝对与其不法行为有关联,于是决定绞尽脑汁,也要破解出公式的“含义”。

专案组组织力量把汪忠良经手并已执行完毕的购物合同书及有关资料全部调来,认真分析研究。

经过对上百份合同书(或协议书)和上千页有关资料的多角度、多层面对照分析,终于在一份乡政府购买广州某公司柴油发电机组的合同中,找到了答案。

该合同中的产品规格和价格的内容与公式中的前两个数字相一致。

即:发电机组功率是150(千瓦),销售价格是27万元

再按公式计算下去,27×0.5得数是13.5万元

用这种思路查验其他公式,发现结果相符,这是否就是汪忠良索要回扣的标准?办案人员连夜赶往这些受贿公式所牵连的厂家查证,果然得到证实。

通过破译这些公式,检察机关证实了汪忠良在全乡“城中村”拆迁建设、改造项目中,利用购买设备之便,索要客户贿赂20余万的犯罪证据。

办案人员还运用计算机分析汪忠良的银行存单等物证。

综合银行存单、公式、名片等方面的分析得出结论,使办案人员对汪忠良的作案规律、犯罪手法、作案时间和地点及犯罪数额有了一个较清楚的轮廓,基本摸清了汪忠良的脉络,为下一步展开对汪忠良的审讯和收集调取犯罪证据提供了方向和重点。

灵活施策就像“挤牙膏”   汪忠良到案后,抵制心理较强,对他的审讯可以说非常艰难,最初的几次提审都以无果而终。

“具体我也记不清了,但绝对没有大问题。

”汪忠良以这种总体承认,具体否认的态度试探,应对审讯,狡猾至极。

办案人员认识到这是一场斗智斗勇的较量,针对汪忠良的社会阅历深、思维敏捷、犯罪持续时间长、手段隐蔽、涉案数量较大等特征,制定出突破汪心理防线迫其认罪的灵活审讯方案。

首先,办案人员将某公司向汪行贿5.1万元事实证据作炮弹,直接点给汪,迫其回答。

这措手不及的一击,触到其要害,汪显得惶恐不安,不等他缓过劲来,办案人员就连续出示证据。

在证据面前,汪不得不供出受贿5.1万元的全部过程。

忠良有高血压,在开始交代问题后,思想压力过大,经常出现脸色发青、手足颤抖的现象,这时办案人员就给他看病买药让他休息,并根据他的身体状况安排审讯时间。

办案人员不急于求成,不训斥、不追问,保持其供述的连贯性,尽量减少刺激,防止转入对抗造成“封口”。

由于疏导措施得力,汪开始断断续续交代自己的问题……   揭开补偿款背后的秘密   汪忠良供述说,那是2014年6月,券桥乡财政所所长高某得知“上级下拨了用于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农民补偿款200万元”这一消息后,便打电话给汪忠良,说他有一个亲戚陈某在银行工作,行里有储蓄任务,想让汪忠良把这笔征地款存到他们银行。

脑袋灵活的汪忠良立马想出了一条“妙计”:他伙同该乡负责审批的工作组成员,公款私存,截留私分,把自己负责保管的土地补偿款中挪用200万元用于银行理财,并设定了专门的账户,这样一来钱生钱,自己的手头宽裕了,再把这笔钱补上,岂不是一举两得。

就这样200万的补偿款被挪用成了“理财产品”。

不久,汪忠良券桥乡财政所领取提款申请单,填写好数额后报券桥乡财政所所长高某审批,再由项目工作组组长、副乡长单某签批,最后由券桥乡财政所工作人员开取现金支票。

忠良拿着现金支票到农村信用社兑现,兑现后把钱存到他在信用社开立的征地款专用银行卡上。

这个卡平时就由他自己保管。

在拨付村组征地补偿款时,根据各组上报的底册,按上报的款额给各组进行拨付。

具体拨付时,汪忠良征地款专用银行卡上的款转存到各组组长的补偿专用卡上,再由各组组长对村民进行发放。

对理财一窍不通的汪忠良用身份证在营业部开了一张农行卡把信用社银行卡里的200万存款分四次转到了农行开的这张新卡上,转款手续办妥后,他在营业部的自动取款机上进行了查询,并确认这200万元确实转入到了银行卡上。

他的这两次理财,一共产生了1239元的利息。

忠良说:“理财对于我来说是个新生事物,我对理财的事情也不懂,才‘错误’的将自己保管的征地款在农行购买了理财产品。

通过这两天检察官对我讲解法律法规,我才意识到这样做是错误的。

”   事实上,根据一系列规定显示,乡政府要求所辖各村建立土地征占款收入支出账目,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对土地征占收入的使用,必须经本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通过,大额支出须经主管副乡长同意,报乡长审批。

谁知,上述规定在汪忠良面前都成了“摆设”。

忠良利用管理本村征地补偿款的便利,总计200万补偿款私自用于投资理财。

在查处汪忠良一案的过程中,办案干警“拔出萝卜带出泥”,又查处了方城县杨集乡政府挪用征地补偿款案件2件3人(另案处理),共查处挪用和参与非法营利活动资金800多万元

2015年8月28日,汪忠良因受贿罪、挪用公款罪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2016年4月23日,法院依据新修改的刑法判处汪忠良有期徒刑六年零六个月。

编辑:黄灵。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