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区脑梗死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应用现况调查

【摘要】目的:了解唐山市部分医院脑梗死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应用现状,为改进脑梗死二级预防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研究对象为唐山市4家医院诊断为脑梗死的住院患者,调查患者二级预防他汀类药物应用现状。

结果:脑梗死患者他汀类药物应用存在不同程度不规范情况,血清低密度值蛋白胆固醇水平越高,他汀类药物应用规范程度越高。

结论:唐山市部分医院神经内科医生对他汀类药物用于脑梗死二级预防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与卒中预防指南尚有距离,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脑卒中二级预防知识的培训。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他汀;脑梗死二级预防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0—0305—01目前脑血管病已经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和生命的主要疾病[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2],其中有相当的比例伴有多种危险因素,是复发性脑卒中的高危个体[3],再发率为4%—14%[4],且复发性脑卒中患者与初发者相比预后更差[5]。

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解唐山地区各级医院他汀类药物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情况,我们对就诊于唐山市多家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进行了针对性调查: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来自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在唐山市4家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入选标准:①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6],并通过头颅CT和/或MRI扫描确诊;②年龄40~80岁;③就诊时间为发病2周内,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④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07mmol/L;⑤自愿签署知情书。

排除标准:①由心源性栓塞、动脉炎、肿瘤、脑血管畸形、血液病、外伤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脑梗死患者;②伴有明显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障碍的患者;③伴有明显吞咽困难和饮水呛咳的患者;④伴有严重的心、肝、肺、肾等脏器疾病患者;⑤伴有恶性肿瘤的患者和对他汀类药物过敏者。

共入选病例813例,按照LDL—C水平分为3组,LDL—C3.37mmol/L组408例,其中男228例,女180例,平均年龄(61.45±10.87)岁。

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神经功能缺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目前唐山地区脑梗死患者使用的他汀类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等药物。

患者出院带药代表二级预防用药;评价患者二级预防他汀类药物应用现状。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X2及趋势性X2检验,P。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