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综合用房干挂石材施工方案

办公综合用房干挂石材施工方案。

本次施工设计中其干挂块料的位置主要是电梯厅墙面和大厅柱面及部分门套。

1、测量放线。

进行石材平面定位前,应先对主体结构误差进行详细的勘察,测定主体结构各层的外边缘构件的垂直偏差与水平偏差的相对误差值,并编制误差统计表。勘察完成后,召集建设方、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土建施工单位研究分析,对误差较大的地方提出处理方案,最终确定出石材表面位置,再据此确定龙骨与土建体连接件的下料尺寸。

在确定石材定位控制点时,必须根据建筑物的体形特征,在体形转折处设定控制点。

整个放线工作应由专人进行测量工作与内业资料的整理。实际操作中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A、测量应当在风力不大于4级的情况下进行,每天应对立柱线位置进行检查和校对,进入挂石阶段应对控制线进行检查和校对,要检查操作工人是否按要求拉线,重大问题及时向项目经理报告。

B、在所有两个面相交的角,长度大于35米的中间部位设置并永久性标示钢筋。主要便于操作人员随时引用,而不必每次都牵通线,同时也便于管理人员随时检查,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测量人员要随时检查标示筋有无损坏。标示筋的位置反映到测量图上。

C、竖向主龙骨必须逐根吊线,特别是前后向的垂直要严格满足误差要求,横向次龙骨也要严格按标高线施工。上下边口、门窗洞口,阴阳角都是重点检查的部位。

D、钢结构主龙骨,次龙骨完成后要将其实际位置准确地标示在图上。一方面指导挂石施工,另一方面也是内业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E、放线测量是施工中技术难度较大的一项工作,一方面要掌握图纸,另一方面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处理,既要检查操作工人是否按线施工,又要帮助他们放线布置;既有外业,又有内业。

2、主龙骨安装

立柱是主要的受力构件,是石材安装施工的关键之一,它的准确和质量,影响到整个石材安装质量。

石材龙骨选用优质碳素钢,所有钢材表面均要进行热浸处理。

龙骨双向平直度不得超过±3毫米,否则应先进行校正,同时检查防锈情况。

安装龙骨之前,先对主龙骨进行校正(钢龙骨),再根据各楼层实测的层高确定出各层间主龙骨的长度,进行下料。通过查阅并计算,直接在主龙骨上定出横龙骨安装位置,安装上与横龙骨的连接螺栓。同时,应安装龙骨的套筒,和与主要连接的铁码件。

以上工作在现场装配完后,将龙骨送到指定的楼层,先将连接铁件与预埋件进行点焊,然后调整位置。立柱的垂直度可由吊锤控制,位置调整准确后,才能将铁码正式焊接在预埋件上。

应避免用电焊或氧焊随意在钢架上吹孔,实在需要临时吹孔时要注意:1)孔眼尺寸要恰到好处,不能太大;2)冲孔处要加垫板;3)作好防锈处理;4)好记录并报告责任工长。

所有螺帽在校正固定后都要求用点焊以防止在使用年限内螺帽松动。构件主垫板只要有滑动趋势的都要焊牢。

竖向龙骨应先固定上部,后固定下部,尽可能使用其处于受拉状态。

施工设计中要对连接方式进行承裁力计算。受力螺栓(包括膨胀螺栓等)每处不少于2个,关于焊缝、螺栓施工时就根据设计要求办,不明确的要由设计确定。

立柱安装就位,调整后应及时坚固。石材安装的临时螺栓等到在构件安装、就位、调整、坚固后应及时拆除。

3、横龙骨安装

龙骨安装前,同样应进行校直,石材可根据各板的分板图,在横梁上确定出与板安装锚栓的孔位后钻孔。

弧段部位的龙骨应率先通过机械方法进行弯弧。

横梁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横梁一般为水平构件,是分段在立柱中嵌入连接,横梁两端与立柱连接处应垫弹性橡胶垫,橡胶垫应有20—35%的压缩性,以适应和消除横向温度变形的要求。

横梁两端的连接件及弹性橡胶垫安装立柱的预定位置,要求安装牢固、接缝严密。

相邻两根横梁的水平标高偏差不大于1毫米,同层标高偏差不大于4毫米,同时应与立柱的嵌玻璃凹槽一致,其表面高低偏差不大于1毫米。

同一层的横梁安装应由下向上进行,当安装完一层高度时,应进行检查、调查、校正、固定,使其符合质量要求。同层横梁标高差不应大于5毫米(宽度35米以下)、7毫米(宽度35米以上)。

4、钢构件制作与安装

该工程的钢构件主要是指弧型石材柱。

施工前,由技术人员按设计图纸进行实地放样,确定出连杆的下料尺寸及连接板的详细大样,下料完成后,比着大样图进行组装。节点位置必须先用夹具夹紧后进行点焊,待拼装成型后,再全面施焊。

焊条应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并设专人保管。施焊前,焊工检查焊件部位的组装和表面清理的质量,如不符合要求,应修整合格后方能施焊,焊接连接组装允许偏差值见《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必须清除干净方可施焊,在四级以上风力焊接时,应采取防风措施。不应在焊缝外的母材上打火引弧。

定位点焊,必须由持焊工合格证的工人施焊,点焊用的焊接材料,应与正式施焊用的材料相同,点焊高度不宜超过设计焊缝厚度的2/3,点焊长度宜大于40毫米,间距宜为500—600毫米,并应填满弧坑。点焊温度宜高于《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表4.19的规定。如果点焊上有气扎或裂纹,必须清除干净后重焊。

对非密闭的隐蔽部分,应按施工图的要求进行涂层处理后,方可进行组装。

采用多层焊时,应将前一道焊缝表面清理干净后再继续施焊。

手工电弧焊接电流应按焊条产品说明书的规定,并参照下表选用:

焊条直径1.622.53.2455.8。

电流(A)25—4040—6050—80100—130160—210200—270260—300。

焊接质量检查应由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并须经过岗位培训取得质量岗位合格证书。

质量检查人员应在主管质量的工程师指导下,按本规程及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对焊接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对检查项目负责。

普通碳素结构钢应在焊接冷却到工作环境温度,在焊接24小时后方可进行外观检查

焊接件外观检查,一般用肉眼或量具检查焊缝和母材的裂纹及缺陷,也可以用放大镜检查,必要时进行磁粉或渗透探伤,实验费用由甲方承担。焊接应经过考试并取得合格证方可从事焊接工作。合格证应注意施焊条件、有效期限。焊工停焊时间超过6个月,应重新考核。

焊接时,不得使用。

药皮脱落或焊芯生锈的焊条。

施焊前,焊工应复查焊接头质量的处理情况。当不符合要求时,应经修整合格后方可施焊。焊接前,焊工应遵守焊接工艺。

焊缝转角处宜连续绕角焊接,起落弧点距焊部不宜大于10毫米,弧坑应填满。

多层焊接宜连续焊,每一层焊道焊完后应及时清理检查,清除缺陷后再焊。焊成凹形的角焊缝焊缝金属情形母体间应平缓过度;加工成凹形的角焊缝。不得在其表面留下切痕。

焊缝出现裂缝时,焊工不得擅自处理,应查清原因,订出修补工艺后方可进行

焊缝同部位的返修次数,不宜超过两次。当超过两次,应按返修工艺进行

焊接完毕,焊工应清理焊缝表面的熔渣及两侧的飞溅物,检查焊缝外观质量。检查合格后应在焊缝部位打上标记。

焊缝外形尺寸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焊缝外形尺寸》的规定。

焊接接头内部缺陷分级应符合现行国家规定。

5、油漆防腐。

焊接完后,应对所有裸露铁件及部位,特别是现场冲孔、切割、焊接后破坏了原镀锌层的铁件涂刷防锈,油漆必须是防锈油漆刷底,至少两度;刷漆前要检查焊渣是否清理完毕,刷漆应在焊缝未生锈前完成,否则要先除锈。钢架结束后要请建设单位、质监站进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并签字。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