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畜牧业发展问题调研报告

近些年,我区紧紧围绕草原保护和畜牧业发展同步,草原保护与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双赢”主题,在保护草原生态的基础上,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积极调整生产布局,稳定牧区牲畜头数,减缓草原压力,增加农区牲畜饲养量,在牧区坚持牛羊本品种选育提高,提质增效,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大力推行羊两年三胎、一胎多羔繁殖技术。

2015年牧业年度全区牲畜存栏达到1.36亿头只,连续11年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

截至2014年底,肉类、牛奶、山羊绒、棉羊毛、禽蛋总产量分别达到252.3万吨、788万吨、8283.6吨、12.2万吨和53.5万吨。

牛奶、牛肉、羊肉、山羊绒、绵羊毛产量分别占到全国的24.3%、7.7%、22.1%、43.5%和28%。

牛奶、羊肉、细羊毛和山羊绒产量居全国首位,牛肉产量排名第4位。

据测算,每年我区向区外稳定调出500万吨牛奶;外销肉类170万吨,占到肉类产量的72%,其中牛羊肉外销量达到125万吨,占牛羊肉产量的73%。

我区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绿色畜产品供应基地,为保障国家畜产品供给特别是牛羊肉供给做出了重要贡献。

毕业论文网   在畜牧业稳定发展的同时,应该看到我区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正步入新常态,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围绕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转方式、调结构方面正在破题,新趋势、新特点较为明显。

一、更加注重优势畜种良种化发展   畜牧业转型升级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提质增益。

当前,生产成本持续攀升,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提升牲畜个体单产水平是突破制约瓶颈,提高生产效益的最有效途径。

这些年,我区以落实国家畜牧良种补贴为契机,大力实施旨在提高优势畜种奶牛、肉牛、肉羊单产效益为目标的“双百千万高产创建工程”,每年投入近3.4亿元用于种公羊、肉牛冻精、肉牛和绒山羊基础母畜补贴。

目前,我区奶牛、肉牛冻精和牧区种公羊补贴已实现全覆盖。

在牛羊供种能力保障方面,我区5个种公牛站生产冻精完全可以满足用种需求,但种羊场发展相对滞后,优质种羊供种缺口仍然较大。

为彻底解决种羊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我区制定了《肉羊良种发展规划》和《肉羊良种发展方案》,扶持种羊场建设,支持种羊企业转型改制,构建起牧区、农区区域特色明显,并与其生产方式相适应的良种繁育体系。

二、规模养殖发展势头强劲   规模化经营是现代畜牧业发展方向,也是适应市场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区把推进畜牧业规模化经营做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首要任务,因地制宜,按照农区牧区不同特点分类推进规模化经营。

牧区,借助畜牧业防灾基地、京津风沙源治理、退牧还草生态建设工程、“菜篮子”畜产品生产、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每年创建示范家庭牧场500个,对其棚圈、贮草棚、人畜饮水井以及相关配套牧业机械设备进行资金支持,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草原生态的协调发展

截至2014年底,牧区各类家庭牧场已发展到3.5万个,参与家庭牧场经营户达到5.3万户,占牧户总数的11%。

牧区过冬畜每个羊单位暖棚面积达到1.1平方米,全区仔畜成活率达到98%以上。

在农区,利用国家实施奶牛、生猪、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项目扶持资金,每年创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00个。

2014年底,全区年出栏肉羊100只以上规模养殖水平达到61.9%,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由2008年不足7%提高到71.5%,农区标准化规模养殖带动了奶牛、生猪和肉羊生产稳步增长,已成为保障畜产品供给的重要支撑力量。

三、饲草料基地建设力度不断加强   依托国家牧草良种补贴项目、退牧还草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扩大优质牧草和青贮玉米种植面积,促进玉米、秸秆就地转化。

截至目前,全区人工种草保有面积达到5686万亩,年均种植青贮玉米1272.6万亩,年均青贮量2549万吨。

经验证明,在牧区建立饲草料储备体系,是确保牲畜安全过冬度春的关键。

近年来,我区积极推动牧区建立以户储为主,苏木或嘎查建设小型饲草料储备库为辅,旗县建设大型饲草料应急储备库为补充的饲草料储备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

截至目前,全区储备饲草能力达到151亿公斤,锡林郭勒和呼伦贝尔两大牧区筹措资金已建立起应急大型饲草储备库64座,可满足区域内3个月饲草调运需求。

2014年,蒙草抗旱、草都科技等相继落户呼伦贝尔,蒙草抗旱公司在陈巴尔虎旗收储饲草7.8万吨,饲草产业化发展初见端倪。

四、草原畜产品牌战略快速推进   当前,我国对主要农产品价格实施最低保护价政策,畜产品价格则完全暴露在市场竞争环境下,价格因素对畜牧业发展影响越来越大,延伸产业链、提升生产水平、增强竞争力同样是我区面临的重要课题。

内蒙古畜牧业最大的优势在于草原的天然绿色无污染,我们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积极培育草原品牌,采取差异化优势竞争战略,大力推进优势畜种原产地地理标志认定和主要畜产品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工作。

通过草原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和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极大地提高了草原牛羊肉的附加值,提升了优质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带动了区域畜牧业的品牌化发展

目前,全区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111处,涵盖牲畜总量达到2200万头只;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原牧区积极尝试草原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可追溯试点,2014年为98.5万只羊佩戴可追溯电子耳标,实现了养殖、屠宰和加工环节的二维码对接转换。

在传统销售输出的基础上,我区正在利用现代物联网,加快建设绿色畜产品输出工程,构建“电商平台+展示直销中心+零售体验店”一体化的绿色畜产品展示、体验和销售平台,拓展销售渠道。

目前“蒙优汇”农牧业电商平台已上线运行,北京、上海展示直销中心已投入运营。

在2013年上海农畜产品博览会上,建立追溯体系的锡林郭勒苏尼特羊肉每市斤售价高达120元。

达茂旗蓝色牧野肉业股份公司的有机认证羊肉,在上海市场每市斤批发价198元,零售价高达400元。

五、新型市场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一方面,突出抓好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

制定下发《关于支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发展规划(2013―2020年)》,以优势畜产品主导产业为重点,积极推动企业重组联合,培育发展一批精深加工能力强、规模集约度高、辐射带动面广的畜牧业产业化示范园区,推动畜牧业产业化集群、集聚发展

2014年,全区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790家,实现销售收入3779.9亿元;拥有国家级畜产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2家,中国畜产品驰名商标17个。

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新型畜牧业经营组织创新发展,探索完善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制定出台《关于深化农村牧区改革建立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的意见》。

在大力推进规模养殖基础上,积极鼓励养殖者联合,形成一批如?奶谀烈怠⑾执?牧业、东乌旗哈日高毕牧业合作社等各具特色的大型养殖场联合体。

这些养殖者联盟,管控几万头奶牛和上百万只肉羊,具备了与下游企业对等谈判的话语权,维护了联盟成员的利益。

?奶谀烈涤肴槠芳庸て笠敌?议约定的生鲜乳销售价格每公斤高出普通养殖场2元,东乌旗哈日高毕牧业合作社乌珠穆沁羊商品羊利润高出普通牧户15―20%,乌珠穆沁羊种公羊售价平均在4000元以上,最高可达1万元。

六、推进畜牧业发展需要关注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是更好发挥政府在促进畜牧业市场化过程中的服务保障作用。

在抓好保畜牧业生产保供给的同时,在稳定生产能力,延伸产业链,增强竞争力等方面,政府应该有所作为。

当前,随着WTO框架下畜产品保护过渡期结束和各类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肉类和奶粉进口将持续增长,对畜牧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我区2013年下半年出现的“卖羊难”和“卖奶难”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到很好化解,亟待尽快研究建立有效的市场保障体系。

畜牧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需要稳定发展,但其自身脆弱性也十分突出,国外畜产品成本和价格总体低于国内水平,竞争处于劣势,“赤膊上阵”与其盲目竞争既不现实,也不公平。

在宏观层面应加强市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当进口数量过大,过分拉低国内畜产品价格,应当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避免国外畜产品冲击给养殖户带来大的损害,给国内养殖业尤其是奶牛养殖业的转型升级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在国内市场上,也应建立起一系列保障措施,给畜牧业生产带上“安全阀”,诸如,建立大宗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运用期货交易套期保值、价值发现功能稳定主要畜产品价格;参照大豆、棉花的做法,对牛羊、羊绒、羊毛等大宗畜产品建立目标价格形成机制,实施价格保护政策。

另外,我区作为牛羊养殖大省和自然灾害频发地区,但肉牛肉羊未纳入国家政策性保险保费补贴范围,国家应在目前实施的奶牛、能繁母猪、育肥猪政策性保险基础上,扩大政策覆盖面,将肉牛肉羊纳入政策性保险保费补贴范围,同时还应积极探索实施主要畜产品价格保险政策补贴制度。

二是国家层面上尽快制定具体措施,切实解决制约畜牧业发展遇到的环保金融等突出问题。

2014年1月1日国务院出台《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新《环境保护法》也已重新颁布,我们既要畜牧业的“金山银山”,也要生态保护的“绿水青山”,需要在畜禽污染防治方面下更多工夫。

我区地域辽阔,畜牧业承载能力大,虽没有采取禁养和限养措施,但我区广大养殖户承担的粪污治理主体责任,以及农牧部门履行的服务与指导职能丝毫不能放松。

我区在推进种养结合和畜禽污染资源化利用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尚未全面推进,主要是缺乏可行的技术路线和资金支持。

建议国家加快出台《规模养殖污染防治实施意见》、制定《规模养殖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明确具体的目标、任务、措施及制定统一的防治技术路线。

同时还需农业部与环保部进行高层沟通,取得理解支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分类制定减排指标,简化环评手续,取消环评收费。

金融支持畜牧业发展问题不解决,畜牧业发展后劲就不足,我区同各类金融机积极协商,在落实养殖户贷款方面有一些效果,与金融机构签署了不少“战略合作协议”,但还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我们认为,涉农贷款应体现其政策性,为解决好养殖贷款瓶颈问题,国家应在银行涉农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减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基础上,研究出台养殖业贷款贴息政策,明确将“活畜”生物资产作为抵押物,建立养殖业贷款保险制度,推进金融机构拓展养殖业金融业务的深度和广度,提高金融畜牧业领域的支持力度。

责任编辑:康伟。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