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生物的学习关键是要学会总结理解相关知识点,只要弄懂了相关知识点就能够取得好的成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一生物必修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生物必修知识点一。

1.学习目标。

(1)描述出什么是种群,判断一个生物群体是否属于一个种群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例如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

(2)说出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简单的基因频率计算。

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基因库。

在一个种群中,某个基因占全部基因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

(3)阐明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突变和基因重组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4)说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如何决定的。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不断进化

(5)说出什么是物种

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简称种。

(6)说出隔离的概念、种类。能举例说明隔离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叫做隔离,常见的类型是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隔离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7)举例说明什么是共同进化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例如猎豹和斑马。

(8)概述生物多样性是如何形成的。

2.学习建议。

(1)要重视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本节讲到了多个基本概念,例如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隔离、共同进化等。准确地理解这些概念是学好本节知识的关键,例如种群这个概念,在掌握时就应特别强调同种二字,如果一个生物群体由不止一种生物组成,就不能称其为一个种群

(2)要理论联系实际。如人工培育出的一些花卉、宠物等,是人工选择的条件下形成的品种,可设想,这些物种在自然条件下,进化方向是否会发生变化。

高一生物必修知识点二。

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唯一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原核生物的二分裂及病毒遗传物质复制时均可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但没有改变染色体基因的数量,只是改变了基因的种类,即由Aa或aA,而A、a的本质区别是其基因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发生在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基因突变一般随个体死亡而消失,发生在生殖细胞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突变传递给后代的机会大。

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的过程。重组类型有两种:一种是自由组合定律中提到的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一种是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基因重组虽然不能产生新的等位基因,但基因重组是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产生可遗传变异的最重要来源,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常见考法。

本节是高中生物遗传变异部分最重要的一节,在平常测试和高考中始终是出题的热门部分。近几年高考常以选择题或简答题的形式考查有关观念;对基因重组的考查常常结合遗传的基本规律综合进行考查,考查对基因重组和自由组合定律理解的程度等等。

误区提醒。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属于分子水平上的变化,都没有引起基因数量的改变,也没有引起染色体大小的改变,因此用显微镜是无法观察到的,这点和染色体变异是个大的区别。基因突变的厉害是相对的,在叙述时得注意考虑角度。基因重组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也就是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对于等位基因来说根本没有重组而言。

高一生物必修知识点三。

1.概念: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原理:基因重组

3.工具:

A.基因的"剪刀":限制性内切酶。

①分布:主要在微生物中。

②作用特点: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③结果:产生黏性未端(碱基互补配对)。

B.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①连接的部位:磷酸二酯键,不是氢键。

②结果:两个相同的黏性未端的连接。

C.基因的"运载工具":运载体。

①作用:将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

②具备的条件:a、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并稳定地保存。b、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

c、有某些标记基因

③种类: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质粒的特点:质粒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

4.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①提取目的基因:人们所需要的特定基因,如人的胰岛素基因、抗虫基因、抗病基因、干扰素基因等。

②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以质粒为运载体):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质粒DNA(运载体),使其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将切割下的目的基因与切割后的质粒混合,并加入适量的DNA连接酶,使之形成重组DNA分子(重组质粒)。

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常用的受体细胞: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动植物细胞。

④目的基因检测与表达。

检测方法如:质粒中有抗菌素抗性基因的大肠杆菌细胞放入到相应的抗菌素中,如果正常生长,说明细胞中含有重组质粒

表达:受体细胞表现出特定性状,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如:抗虫棉基因导入棉细胞后,棉铃虫食用棉的叶片时被杀死;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后能合成出胰岛素等。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