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分析

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华尔诚先生揭示了90年代我国服务业价格增长快于价格总水平增长,但服务业发展滞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这种“令人迷惑”的现象(注:Erh—Cheng Hua:China:Manufacturing Competitiveniss and the Service Sector。)。本文试图从不同的方面进一步证实和解释这种现象。

一、服务业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服务业,也称第三产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全世界经济发展情况看,服务业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的趋势。这意味着,至少在较长的时期内,服务业的平均发展速度快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平均发展速度。8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也表现出这种特征,从1980年到***年,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3.4%,GDP年均增长9.9%,前者比者高3.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从1980年的21.4%上升到***年的32.0%,上升了10.6个百分点。但是,90年代我国似乎发生了相反的情况。相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表1展示了我国1990~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和三次产业增长的情况。

表1国内生产总值和三次产业增长率(%)。

年度   GDP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增长率  增长率   增长率   增长率  1990    3.8   7.3     3.2     2.3  1991    9.2   2.4    13.9     8.8  1992   14.2   4.7    21.2    12.4  1993   13.5   4.7    19.9    10.7  1994   12.6   4.0    18.4     9.6  1995   10.5   5.0    13.9     8.4  1996    9.6   5.1    12.1     7.9  1997    8.8   3.5    10.5     9.1  1998    7.8   3.5     8.9     8.3  1999    7.1   2.8     8.1     7.5  年平均   9.7   4.3    12.9     8.5。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摘要(2000)》中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表。 从表1可以看出,除1997、1998和1999年度第三产业增长率略高于GDP增长率外,其余年度均低于GDP增长率,年均低1.2个百分点。因此,90年代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落后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这种情况必然导致第三产业整个国民经济比重的下降。表2展示了我国1990~1999年现价国内生产总值的三次产业构成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现价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比重以1992年最高,占34.3%,随后一直下滑,1996年滑到30.1%,下滑了3.2个百分点。1997年后开始回升,1999年回升到32.9%,但仍比1992年低1.4个百分点

表2 现介国内生产总值的三次产业结构。

年度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比重(%)    比重(%)   比重(%)  1990    27.1     41.6     31.3  1991    24.5     42.1     33.4  1992    21.8     43.9     34.3  1993    19.9     47.4     32.7  1994    20.2     47.9     31.9  1995    20.5     48.8     30.7  1996    20.4     49.5     30.1  1997    19.1     50.0     30.9  1998    18.6     49.3     32.1  1999    17.3     49.7     32.9  年平均   21.0     47.0     32.0。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摘要》(2000)中的国内生产总值构成表。 表3展示了我国1990~1999年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的三次产业构成情况。

表3 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的三次产业结构。

年度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比重(%)    比重(%)   比重(%)  1990    27.1     41.6    31.3  1991    25.4     43.4    31.2  1992    23.3     46.0    30.7  1993    21.4     48.6    30.3  1994    19.8     51.1    29.1  1995    18.8     52.6    28.6  1996    18.0     53.8    28.1  1997    17.2     54.6    28.2  1998    16.5     55.2    28.3  1999    15.8     55.7    28.4  年平均   20.3     50.3    29.4。

注:根据《中国统计摘要》(2000)中的国民生产总值表和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表计算。 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不变价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化趋势与现价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不过,1997年以后不变价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的趋势不像相应的现价比重那样明显;从整个时期看,不变价比重更低,比现价比重年均低近3个百分点。 与增长率较低的情况恰好相反,第三产业价格上升的幅度高于整个国民经济的价格上升幅度。从1990年到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上升了82.3%,第三产业增加值价格指数上升了111.1%,后者比前者高近28.8个百分点,年平均高1.8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通常被用来观察一个国家的价格变化情况。表4展示了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和其中的服务项目指数。

表4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年度   总指数   服务项目价格指数  1990   103.1      120.9  1991   103.4      108.7  1992   106.4      113.4  1993   114.7      127.9  1994   124.1      125.7  1995   117.1      120.2  1996   108.3      116.0  1997   102.8      116.5  1998    99.2      110.1  1999    98.6      110.6  年平均  107.5      116.8。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5,1999)和《中国统计摘要》(2000)。 从表4可以看出,1990~1999年,历年的服务项目价格指数均高于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年均上涨7.5个百分点,而服务项目价格指数年均上涨16.8个百分点,高1倍以上。特别是1998和1999年,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负增长的情况下,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仍高于10%,趋势截然相反。 二、服务业发展滞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 价格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供求关系。服务价格上涨的幅度高于全部消费品的价格上涨幅度,说明服务的需求大于供给的比例超过全部消费品的相应比例。特别是1998和1999年,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呈负增长的情况下,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仍以较大的幅度增长。这说明,与货物需求不足的情况相反,服务的需求较旺。那么,为什么90年代服务业的增长低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服务业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出现下降的情况呢?我认为应当从两个方面来解释这种现象:一是从制约第三产业发展的现实因素方面去解释,二是从反映整个国民经济第三产业发展的统计方面去解释。 (一)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现实因素 我国服务业没有伴随着需求而迅速增长,存在许多现实因素。下面以教育服务和居民住房服务为例来加以说明。 1.教育服务 90年代我国政府一直把教育支出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在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明显下降(注:国家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1990年为15.8%,1991年为14.6%,1995年为10.7%,1997年为11.6%。见《中国统计年鉴,1999》第266页。)、财政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不断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例如,1991~199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累计达8334.84亿元,年平均增长19.1%(注:苏明:《中国科技教育发展与财政投入政策》,《宏观经济研究》,2000年第6期。),比同期财政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16.7%)高2.4个百分点。尽管如此,我国的公共教育经费占GNP的比重仍明显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我国公共教育经费投入明显不足(见表5)。

表5 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

1990  1994  1995  中国    2.5   2.2  2.5  世界总计  4.8   4.9  5.2。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9)》。 90年代,国家采取了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多种形式发展教育的政策。其中包括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收取学费,鼓励社会集资办学、捐资助学等政策。这些措施是解决教育经费不足的有效手段。很多国家,包括很多发达国家都采取有效措施,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发展本国的教育。表6给出了部分国家1995年民间教育资金占全部教育经费的比重。相比之下,我国对社会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远远不够的。我国1998年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集资办学以及捐资助学经费占全部教育经费的比重仅为7.9%(注:张本波、李震:《我国教育产业化问题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00年第6期。)。近些年来,许多有支付能力的居民将低龄子女送往国外留学,造成大量资源外流。

表6 部分国家1995年民间教育资金占全部教育经费的比重

国家  民间教育资金比重  德国      27.1  日本      26.1  美国      21.4  西班牙     19.9  法国      10.3  印度      11.0。

资料来源:张本波、李震:《我国教育产业化问题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00年第6期。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接受教育的程度在获得就业机会、经济回报和实现自我发展目标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渴望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从而产生了日益旺盛的教育需求。 在公共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潜在的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导致我国教育没有以应有的速度发展教育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尖锐矛盾,导致教育服务价格以高于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的幅度迅速上涨。这是导致服务项目价格指数高于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的因素之一。 我国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必将促进教育行业的迅速发展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