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抑郁辨治三法

【摘要】 总结了脑卒中抑郁的辨治3法:疏肝解郁法、活血化瘀法、养肝润燥法。

【关键词】 中风/中医病机;郁症/病因学;郁证/中医药疗法。

脑卒中抑郁(pa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脑卒中发生后,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的病症,为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属中医中风、郁证范畴。随着现代医学急救水平不断提高,脑卒中死亡率已明显下降。但因其致残率高,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不仅导致患者生理残疾,而且,对患者的认知、情感等心理活动也带来较大的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脑卒中抑郁在国内外已有一些研究,发现20%—60%的脑卒中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西医临床上对该病多选用抗抑郁药治疗,但普遍存在着消化道或椎体外系等副作用,由此产生依从性差和疗效不满意等临床现象。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腑之间密切相关,故本病虽病位在脑,但是其发病与心肝脾关系密切。在临床应用中,结合与其相关的脏腑病机,分别运用疏肝解郁法、活血化瘀法、养阴润燥法。疗效满意。

1 疏肝解郁法。

本法适用于脑卒中抑郁以善太息,胸胁胀痛,脘闷嗳气等肝气郁结症状为临床主症者。盖肝为罢极之本,其性刚烈,主疏泄,性喜条达,是调畅全身气机的重要环节。脑卒中患者大多不能接受突然中风,肢体活动不利的现实,觉得自己成为家人的负担而有负罪感等等,思虑过度,气机不畅,肝失条达,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而发抑郁

《素问·六微旨大论》指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而郁病初起,总属情志所伤,气分郁结。其临床表现为抑郁不畅,精神不振,胸闷胁痛,善太息,不思饮食等症。《证治汇外·郁证》提出:“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医方论·越鞠丸》中亦说:“凡郁病必先气病,气得流通,郁于何有?”《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指出:“木郁达之”。因此,疏通气机郁证总的治则。早期疏通气机对于防止病情的发展,变生他病,具有重要意义。脑卒中抑郁往往虚实夹杂,治疗以疏肝解郁为主,辅以活血通络,养血安神等。方用逍遥散加减。药用:柴胡、当归、白术、白芍、茯苓、川芎、赤芍、丹参、生龙骨、生牡蛎、天麻、钩藤、茯神、薄荷等。口干口苦者,加用牡丹皮、栀子;明显肝郁化火者可用龙胆泻肝汤化裁;失眠多梦者加用合欢花、夜交藤、酸枣仁、柏子仁、远志。

案例:李某,女,58岁。初诊:2006年3月29日。主诉:失眠2月余,伴少兴趣、情绪消极。病史:患者2005年2月发现脑梗塞,住医院治疗3周。头颅MRI示:两侧基底节多处梗塞。2006年1月中旬起出现失眠,对任何事情无兴趣,情绪消极。现一夜睡四五小时,白天感头昏,头胀,心慌心烦,坐立不安,时欲哭,记忆力明显下降,口干,手心热,周身肌肉跳动,苔根微黄腻、舌质暗红脉细弦。诊断:郁证(脑梗塞后抑郁)。辨证为肝气郁结,兼有湿热蕴结。处方:天麻、钩藤、郁金、石菖蒲、赤白芍、柴胡、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先煎)、丹参、合欢皮、蝉蜕、僵蚕、地骨皮、远志。14剂。

二诊:心慌心烦减轻,情绪转振,兴趣增进,欲哭止。睡眠改善,一夜睡五六小时。苔薄微黄、舌质暗红脉细弦。前方有效,续进14剂。

三诊:一夜睡五六小时,时有胸闷气短,头胀,易紧张,情绪尚易波动,肢体肌肉跳动减少,大便欠畅。苔微黄、舌暗,脉细弦。前方加全瓜蒌(炒),续进14剂。

四诊:一夜睡五六小时,尚多梦,白天心情平静,肢体肌肉跳动消失,大便通畅。苔薄、舌质暗红脉细弦,再进14剂。2006年8月某日该患者带领他人前来就诊,自诉:服上药后,夜寐安,精神情绪均好,已恢复正常生活。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