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王盘声重建艺华沪剧团

打开文本图片集。

2012年金秋时分,上海艺华沪剧团宣告成立,正本清源地跻身于日渐兴旺的戏曲队伍之中。艺华沪剧团的再生实现了已90高龄的著名沪剧表演艺术王盘声近60年的夙愿。

大起大落 都在艺华

全国解放初,年仅27岁的王盘声从文滨剧团脱颖而出,和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王雅琴组建了艺华沪剧团,王雅琴任团长,王盘声任副团长。建团大戏就是轰动华东地区的经典沪剧《碧落黄泉》。王盘声将剧中男一号汪志超演绎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王盘声他天籁般的声音掺入一丁点甜糯的苏州方言将自己作词的百句赋子板“志超读信”煽情演唱得丝丝入扣,一气呵成,流传至今,无人超越。当年疯狂的戏迷就为听“志超读信”而通宵排队买票,一时挤碎了位于延安中路九星大戏院的玻璃门,有人划伤,场面陷入混乱,公安局只得及时出警维护秩序……当年的故事已成沪剧史上一段佳话。“读信”渐变成以后新编的沪剧大戏中不可失缺的套路。当初艺华沪剧团排演了很多现代戏,而王盘声特善演当代人物。以中共地下党员王孝和烈士的事迹编排的《黄浦怒潮》当初久演不衰,至今还由上海沪剧院改编演出尽显风采。剧本做了很大的修改,唯独剧中一段“写遗书”丝毫未动,足以说明王盘声早年创作的功力至今仍有强大艺术生命力。

1959年,多家沪剧团的当家演员组成沪剧名家大会串隆重上演了曹禺先生的《雷雨》。王盘声成功塑造了男主角周萍。他和丁是娥扮演繁漪的“花园会”,他和杨飞飞扮演四凤的“幽会”让戏剧界惊叹:丁王杨各具才华已登上沪剧表演艺术巅峰。一阵雷雨风暴后,“王派”就此在“艺华”诞生发展,可谓王盘声艺术生涯的“大起”时代。

建团十来年,正遇文革,和所有民营剧团一样的遭遇,“艺华”偃旗息鼓,关门革命。王盘声属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理应被打倒。幸运的是,当人民沪剧团要移植京剧革命样板戏《红灯记》时,李玉和的扮演者几经革委会审定,非王盘声莫属。“工作组”无奈只得让王盘声背着反动权威的黑锅去北京京剧团学习李玉和的一招一式,要做到分毫不差。终于不负众望,王盘声版的李玉和鼓舞着人们的斗志。

又是十来年,文革结束,迎来文艺复苏的春天。获得平反和自由的王盘声和解放不久的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丁是娥联袂演出了《被唾弃的人》,其中一段夫妻“看照片”脍炙人口至今仍在热唱。去年,沪剧院院长茅善玉和越剧王子赵志刚在大剧院唱的就是这段,赢得观众雷鸣般的掌声。那时,春风拂面,王盘声戴着眼镜斯斯文文到上海戏曲学校授课,传承沪剧。俨然成了国家剧团的一员。也是在那个时候,上海各区纷纷在“春天里”以区名成立了自己的剧团,如长宁沪剧团,宝山沪剧团,徐汇沪剧团,卢湾越剧团,静安越剧团等。唯独黄浦区仍以金字招牌“艺华”为名组团,并独具匠心,冠以一个“新”字。一纸红头文件把已在国家剧团中的王盘声召回,任新艺华沪剧团副团长。

大牌人物一到,全团火热朝天,很快上演了《第二次握手》《C·3之梦》等现代戏。三年后,为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全国文艺舞台和影视纷纷推出辛亥名将蔡锷的传奇故事。新艺华沪剧团追风而上立即改编了《风流英豪》,王盘声扮演蔡锷。正当他“剑锷依旧寒光冲……”踌躇满志演红上海时,突然从上面传来新艺华又将关门的决定。顿时,失落和漠然笼罩着王盘声,泪汪汪瞅着定制的服饰道具塞进木箱随着布景装置一起堆放到仓库一角,演职人员各分东西而他极不情愿被分配到黄浦区文化馆当馆员。《风流英豪》就这样成了新艺华沪剧团的绝唱。离开了舞台,王盘声整日浑噩,不知所措。春天对他而言太短暂,他不明白自己怎会“大落”至低谷?直到从文化馆退休,艺华早已被后人忘却,先生沮丧却不甘心。

观众媒体 难舍王派

数十年来,王派艺术非但在观众印象中难以消磨,而且越发痴迷广大。“十男九王”已成沪剧小生的惯例。退休后的王盘声金嗓不倒,一度应邀活跃在舞台上:《陆雅臣》中的陆雅臣,《断线风筝》中的谢格拉德,《宋庆龄在上海》中的教授等角色就是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不管主角配角,王盘声演来,全戏就会精彩出新,深得观众喜爱。可他却不满足,因为这都不是自己的舞台。2011年,王派戏迷斥资二十万元要为王盘声开演唱会,贺他九十大寿。消息不胫而走,东方电视台戏剧频道制片人汪灏先生智慧地将此举措提升到最高度——《上海的声音》。经策划,一个不同流派演绎,不分剧种同台,沪剧宗师王盘声、杨飞飞流派非常演绎的专场在12月17日的大剧院大剧场唱响,汇集了42位各剧种的名家名角和新秀,打造了世界级上海大剧院举办沪剧演唱会的规模之最。百万沪剧观众在电视转播中观摩到《上海的声音》全场演出,再一次见到了他们从心底里喜欢的周萍和四凤,听到了王、杨珠联璧合的声腔。这对钻石搭档已经给观众带来了50多年的快乐和无限的遐想。

衣钵行头 馈赠弟子

王盘声沪剧“非遗”传人之一,五年前他和女儿、上海沪剧院著名演员黄士英日以继夜整理王派艺术并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了《王盘声沪剧唱腔艺术》,他是沪剧界名家著书第一人。王盘声近年来重沐党的阳光,职称、免费医疗都已落实,不差钱!差的是自己如何为沪剧传承所付诸的行动,为此,他加快生命节奏,对弟子王派爱好者亲授沪剧,告诫票友一定要用“心”来唱,不能单纯唱曲调……他又几经考虑,决定向弟子分发他的艺术财产:有绝版的王派声腔磁带,有难觅的王派戏剧光盘。一套他穿过多次、经常亮相荧屏和舞台的陆雅臣戏服,被在当今舞台上以扮演陆雅臣而崭露头角的弟子邱寅鹤荣幸得到。邱寅鹤双手从王盘声手里接过戏服时激动不已,表示更要努力学戏,穿着先生穿过的原版陆雅臣戏服演绎原版《陆雅臣》。

年已耄耋 壮志未减。

王盘声常把医生为他检查身体后夸他内脏器官只有60岁而沾沾自喜,他觉得还有许多传承工作能做,他要健康。前不久,弟子杨音和文慧沪剧团团长王慧莉把王盘声送进中山医院做胆结石粉碎微创手术。光特需病房费用就令人乍舌,一天3500元人民币的开销加上手术费要2万元人民币,他们二话不说慷慨解囊以示孝心。其他弟子到医院轮换陪同护理,让王盘声很是安慰自豪。夫人更是不顾自身病体,坐推车打的士来回奔波照料,大到吊针吃药,小到零食都得亲自过问。由于手术前医生要求病人禁食五天,老夫人煞是心痛,于是,她掰开一小块猪肉脯塞进先生口中,说是让他“嗒嗒味道解解馋”。在这一片浓浓的情怀中,90岁的王盘声越发精神矍铄。但人们并不清楚他内心深藏着一个执意要在有生之年了却的心愿:他要“艺华重生,荣誉再现。”。

亲自挂帅,申请组团。

十年前,王盘声在白玉兰剧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报告会及演唱会,当今“沪剧王子”孙徐春宣告“王派”研讨中心成立。多年后,大家觉得光研讨不演出难以打通有效地传承沪剧的“梦通道”。但演出必须要有经营执照,借照又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乎几位弟子决定筹建自己的剧团,并将剧团取名艺华沪剧团,这个设想与王盘声的夙愿不谋而合。在先生家,弟子们的建议一经提出,就与先生一拍即合。得到先生的赞同后,王派弟子似看到传承沪剧的光明前程,兴奋不已。弟子徐宝山和卫国衡率先忙开,根据办照要求,提交申办文件,走遍审批单位,盖满一个个鲜红公章。不料,最后一关工商局有原则,为保护当年上海六大沪剧团(人民,艺华,爱华,长江,勤艺,努力)的历史价值。新开户的沪剧团绝对不得与其重名,遇挫后的一番周折,办照人员悉知原艺华沪剧团的副团长王盘声健在,就放开一码:“只要王盘声签字,即给予绿色通道。”瞬间,几乎要跑断腿的“申办”一下变得那么简单,王盘声毅然在报批文件上写上“情况属实”。四个字竟像“阿里巴巴”一样神奇,立刻开启了封存近半世纪的“艺华”大门。徐宝山窃喜万分,激动地掏出千张百元大钞为注册垫资。万事俱备,只缺团长,王盘声开始在王派弟子中酝酿物色团长。考虑到几位著名国家一级王派演员徐伯涛、刘银发、张杏声都已步入“古来稀”之年,不宜重任劳驾。先生最得意的中年弟子孙徐春、杨音都有自己的艺术公司和剧团,排来排去这位团长最佳候选人就是王门弟子中较年轻并受沪剧科班熏陶滋养的邱寅鹤。今年刚过五十,又曾在徐汇沪剧团任主要演员。而王盘声则自任剧团艺术顾问。艺华沪剧团立下的宗旨:以沪剧传统戏和王派戏为主,用最低票价馈报观众,尽力保持老艺华艺术风采。

90高龄办剧团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王盘声曾多次书写自己的感言:沪剧是我的生命,生命会终止,沪剧事业生生不息。今天他为自己传承沪剧的人生篇章上又重重添上绚丽的一笔!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