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习俗

三月三的习俗

农历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歌节。也是汉、瑶、苗、侗、仫佬、毛南等广西世居民族的重要节日。全区12个世居民族中有2700多万人每年采取不同方式欢度“三月三”, 有着将农历三月初三作为自己重要节日习俗。下面我就挑选几个在广西世袭的少数民族为大家进行介绍吧。

壮族壮族多于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侗族: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苗族三月三是苗族的情人节,这一天苗族姑娘穿着盛装,来到一个固定的地方展示她们的美丽。小伙子们也等着这一天,他们有机会认识很多姑娘,和她们对歌,如果相互喜欢的话,马上就可以拉回家去。所以歌会散了之后就可以看到很多男男女女拉拉扯扯的。这一天,苗族人民家家杀鸡抓鱼、蒸三色饭,祭祀先祖。

瑶族: 也称“干巴节”,干巴节是瑶族集体渔猎的节日,这天天刚亮,瑶族成年男子手持弓弩、火枪,带上粑粑于破晓时踏上捕鱼打猎征途,留下的妇女便在家杀鸡、宰鸭,做糯米饭,备办丰盛的节日食物;渔猎归来男人们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晚上大家聚于广场,男的敲铜鼓,女的舞蹁跹。人们尽情享受劳动之余的欢乐,预祝丰收,欢度佳节。

布依族:布依族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

黎族:每年的“三月三”,正当山花烂漫、红棉争艳、槟榔飘香的时候,黎族男女便会穿上盛装,带着山兰米酒、竹筒饭和粽子,从四面八方来到集会点祭祀始祖。当夜幕降临,山风送爽时,上年纪者聚饮叙旧,而青年男女们就成群结队相会对歌,表达爱情。天将破晓时,才依依惜别,相约明年“三月三”再相会。

土家族土家族三月三,则是土家族的情人节了。三月三的那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为媒,以踩脚定亲。

如今的年轻人对于‘三月三’的概念已经很模糊了,广西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农历三月三”确定为广西民族传统节日,并给予放假2天。这将有利于继承和弘扬广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有利于加强广西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我们作为少数民族的后代,理应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民俗、文化,让民族之花在我们手中绽放!

6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