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加工贸易问题

【摘 要】文章提出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中小企业价值定位;减少贸易摩擦;构建企业用工的和谐环境等解决中小企业困境,走出国际贸易分工中“微笑曲线”最低点,使众多外贸出口型企业成为强大国际贸易实体。

   【关键词】中小企业加工贸易;自主创新;贸易摩擦      加工贸易分为进口、加工出口三个步骤,出口加工贸易就是后面两头,省却进口的贸易方式的界定。

所以对出口加工贸易的理解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加工,二是出口

加工加工贸易的环节。

所谓出口加工贸易就是东道国投入那些比较好的生产要素对进口投入要素进行加工生产然后出口到第三国的过程,它的表现形式就是国际分工。

作为一种贸易方式,加工贸易的实质是两头在外。

无论是“来料加工”,还是“进料加工”,主要原材料、零部件等由外商提供或从国际市场购入,加工制成品应全部出口

现在大多数国家都制定了与出口加工贸易相关的政策,对加工所需要的原材料的进口以和成品的出口进行管理,这些政策往往多是鼓励性的,尤其是在出口这方面。

之所以如此,在于加工贸易对本国的经济、外贸发展有着其他贸易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   在进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加工贸易的高速发展拉动了国内经济发展,然而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以中小企业为例:加工贸易技术水平低;加工贸易增值率低;对外贸易摩擦继续增加;出口压力增大。

这些问题的逐渐积累与矛盾加深,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造成威胁。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国际市场的全球化重组过程中。

中国的中小企业也积极加入了全球化潮流中,其参与的主要形式为出口加工,拉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正所谓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小企业在迈向世界市场的进程中也遇到一定的挑战:出口产品技术水平低引发产品增值率低;在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等贸易摩擦不断增多,给中小企业造成一定困扰;另外近年来,最为优势的劳动力资源也出现紧缺现象,给中小企业出口造成不少的压力。

      一、我国出口加工业现状      在发展一般贸易的基础上,我国积极实施鼓励发展加工贸易的政策,使加工贸易实现了跨越性发展

从1979年到2003年,我国加工贸易年均增速达26.9%,比同期外贸平均增速高12个百分点。

加工贸易的比重也不断提高,由1980年的4.38%上升到2003年的47.54%。

加工贸易出口额2003年为2418.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5.17%。

24年间加工贸易规模已成为我国主要的贸易方式,在我国对外贸易增长和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中小企业也已成为加工贸易的一股强动力,成为加工贸易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在世界贸易不断朝全球化方向发展的今天,拥有高技术含量的新型产品必然会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角,提高一个国家的出口产品竞争力就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战略,从而进一步调整了进出口商品结构,用高新技术产品来占领国际市场,带动中国经济腾飞。

到2010年,我国商品进出口结构和效益进一步改善:出口商品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显著提高;服务贸易实现较快增长,重点服务产业国际竞争力有明显增强;利用外资领域进一步扩大,项目技术水平和规模有新的提高,结构和区域分布趋于合理;对外投资稳步扩展,境外资源开发利用和加工贸易形成一定规模;经常项目收支实现大体平衡,国家外汇储备和主要外债指标保持在合理水平上;主要产业和产品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企业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将实现较快的技术进步和较好的经济效益,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将获得更加坚实的基础,国家的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

      二、中小企业出口中遇到的问题及分析      1.加工贸易技术水平低,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仅有的部分高技术产品(如机电产品出口的70%为加工贸易,电子产品出口的90%为加工贸易)的出口往往也存在着加工过程短,主要技术和工序在国外或被外商掌握等问题。

据调查,约占电冰箱总成本40%的包括压缩机在内的主要部件都是进口的,激光打印机中的激光发生器等关键部件也都来自国外。

这种状况不利于我国经济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

   2.加工贸易增值率低   作为加工贸易中小企业只分享到微薄的劳务加工费用,几乎90%以上的附加值被处于价值链高端的品牌、设计、管理、营销、储运、保险等环节的外商所占有。

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我国低附加值产品独特性低,抗危机能力差,出口商品竞争力不强,关键时刻难以起到稳定出口的作用。

   据统计,在来料加工中,我方仅能得到占出口总额7%~9%的工缴费收入,期于大量增值部分为外方所获得。

如一个2美元的芭比娃娃玩具在美国卖到9.99美元,而作为加工制造方的中小企业所得加工费仅0.35美元。

而进料加工由于原材料的采购和制成品的销售均为外方控制,价格由其操纵,外商利用转移价格和利润等手法,如引进设备低报价高、以次充好以及企业运营中非正常性亏损等,严重损害了中方利益。

   3.对外贸易摩擦继续增加,贸易制裁严重   中国自1996年以来已成为世界上出口产品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特别是近两年来,中国产品遭遇反倾销几乎涉及所有出口产品类别。

从1997年到2002年3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我产品发起500多起涉及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影响我国出口170多亿美元。

2003年对我产品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案件共50起,涉案金额18.5亿多美元。

由于发达国家对中国产品实行非市场待遇,在未来15年来中国70%的产品容易遭受反倾销措施的攻击。

。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