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声的腔调] 腔调

李宇春张惠妹卓依婷、飞儿四碟齐发      上次我们说男声的“柔弱”,时隔半月,乐坛的声音被女歌手瞬间占领,与前阶段男歌手不同的是,这次女歌手发的碟,千姿百态地展示了她们不同的风格,或文艺、或直白、或甜美、或高亢,这是她们的腔调,也可以说,是女人们的不同腔调

《会跳舞的文艺青年》   一个字头的颠覆   无论你喜欢与否,从2005年选秀应运而生的李宇春,注定和世纪之交至今的周杰伦一样,是本世纪华语乐坛所缔造的两大流行符号。

他们,最早都是原有流行文化秩序的颠覆者,区别只在于周杰伦是从音乐上颠覆主流,李宇春则是从形象上颠覆―把“中性审美”从梅艳芳和张国荣时代的小众精英辐射至大众舞台上,融入到大部分80后日常娱乐生活里。

但自从这张《会跳舞的文艺青年》开始,宣告穿裙子的李宇春正式以“文艺青年”的面孔回归主流秩序,从前的颠覆告一段落。

事实上,我想象不到李宇春会作《会跳舞的文艺青年》这样一种转变,就如我并不认为“文艺青年”符合李宇春的一贯路线。

必须说,这张专辑有着非常协调的整体风格和清晰的市场定位。

当下音乐市场上的“文艺青年”已非1980年代的那种理想主义“文青”,而是非粉丝群体外最为固定的一拨唱片消费者,也是江河日下的各大唱片公司竭力争取的中立歌迷,而他们的口味有很多自校园时代以来即已被培养为相对接近“小清新”的口味。

这种主流框架之内带点个性的操作手法是唱片界近年一大潮流,近如华研的林宥嘉、Hebe,远可追溯至陈绮贞。

而在李宇春的这首同名主打歌里,事实上也确可听出以上几人的影子,李宇春的陈绮贞情结甚至及于这次新邀作曲的卢广仲和宇珩,如此文艺小女生状是对流行文化默认的那个“春哥”标签,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颠覆。

这一颠覆,比起去年周笔畅的文艺化更为惊人,不应苛责李宇春为何没有像张国荣和何韵诗那样把音乐与形象结合于一体,而走回一条相对安全的音乐道路,可能同为监制的她不觉得这是妥协而是创作偏好。

大众对李宇春的期待固是从一场颠覆性的全民运动开始,但转身为创作人的李宇春却未必期望颠覆,她和许多80后的同龄人一样,在揭去一个标签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又贴上了另一个标签。

他们是每一个既渴望与别人不同但又期盼被人理解的孤岛,相比起“反抗”,他们更愿意有保留地和解,以换取体制、群体对个体价值的认同。

从某一个角度而言,专辑制作的精致化及定位的精确化,都没有摘下“春哥”帽子的李宇春对个人的表达欲来得重要―表达不是纠结于你在自己所能看到的天空下跳舞,而是你的思想所能翻墙跃出后的那方广阔。

文_邮差      艺人自述   南都娱乐:《会跳舞的文艺青年》名字是怎么来的?   李宇春:因为这首歌是我自己创作,所以它当然是我想出来的,我记得是我在去年休假的期间,因为当时也是在跟天娱公司谈续约,虽然那段时间工作比较少,但我会想我下一张唱片要做什么,会听各种各样的音乐,以前我的专辑很多都是舞曲,但其实私底下我不是一个听舞曲的人,也看了以前比较青涩的一些东西,翻唱别人歌的时候,一场音乐会,我发现根本没有翻唱舞曲的,那我就会想会思考,嗯,其实很多时候听舞曲的人也是会弹吉他唱歌的。

(民谣?)也不一定就是民谣,也有轻摇滚,那这种人会不会跳舞?后来想到了这个名字,我记得有一次私人聚会的时候,跟我的老板龙丹妮聊过一次,她觉得我想法还不错,后来我在家里创作了这首歌,就这样。

南都娱乐文艺青年是你对自己的定位吗?   李宇春:呼……我觉得不是,会跳舞的文艺青年才是。

就是我会觉得,我性格当中是很多面的,但以前的音乐形象,不是我李宇春个人的形象,不是太突出和明显,人和音乐有点脱节,但这一张,是我有一些转变、长大的一张唱片,我特别希望自己在音乐形象上有所树立。

采写_本刊记者 曾明辉      逐曲点评   《会跳舞的文艺青年》若有一丝《大开眼戒》掠过的钢琴前奏在前中后抹入点《感同身受》式英伦,临近尾声的弦乐如有若无地致敬了一下《旅行的意义》,集历代“文青偶像”大成作。

《我唱啦啦啦》翻唱自德国电子乐队2Raumwohung的经典名作,编曲里大部分的电子节奏犹在,可惜出彩章节略有删改,有意追溯其异国情调的建议对照回原作。

《失心疯》这首算是李宇春本张专辑里的个人代表作,颇有些真实心迹的自白,薛林用慵懒编曲里糅合爵士及一点点柔版R&B的不落俗套,好好地帮这一个纠结的小文青冷静了一下。

《街角》继续来自2Raumwohung这支曾于去年世博期间访华的德国新浪潮乐队的旋律,清脆的空心吉他夹杂轻快打击乐,外挂后置低沉的电子合成效果,简约而不简单。

《没有计划的旅行》吴梦知效仿方文山的长句是对李宇春演绎能力的一大考验,这歌乍听也有点周杰伦味道,撇开后期配唱上的瑕疵,幸亏还有清新的键盘适时提神。

张惠妹   直白   《你在看我吗》   回到曾经的阿妹时   在久违的孙燕姿发片后,张惠妹的加入战团,让上半年的华语乐坛显得热闹了许多。

2009年,阿妹以“阿密特”再战乐坛,取得市场、专业双丰收,虽说许多专家、乐迷认为阿妹此举是突破性的、挑战性的,但实际上我们回过头来,不难发现其实《阿密特》之歌曲内容有所扩宽,但整体上传统“妹式情歌”的痕迹依然很重。

在交出这么一张高水准的作品后,歌迷的胃口自然被吊了起来。

首波主打《都什么时候了》来自林夕的作品,口白化的歌词配以冷爵士的调调,其神经质的表现初听或许会让人措手不及。

第二主打《我最亲爱的》除了骚动的吉他中流淌出来的一点soul味,其他一切化繁为简,把注意力回归到阿妹的声音中。

专辑后半部分多是快歌,或许是多从商业的角度上考虑,但个人对此持保留态度。

毕竟以阿妹现在的状态,要在快歌/舞曲上有所突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她应该去做的事。

但仅从专辑前半部分的二分之一歌曲,这张专辑已经可以稳稳地占据今年上半年华语专辑前三的位置。

文_小樱      歇斯底里的敏感神经和直白狂放的玩乐骨干,五首慢歌加上五首快歌的彻底一分为二式编排,也用分裂的方式更直白地表达。

艺人自述   南都娱乐:上一张专辑用“阿密特”身份唱歌,这次回到“张惠妹”,你自己觉得有什么不同吗?   张惠妹:“阿密特”太摇滚,从视觉上都“杀气”很冲,做这张专辑我经常不知不觉地那种感觉就出来了,拍照的时候摄影师都说眼神太凌厉了,我只好在生活里调整,在录音室里待一年半时间。

南都娱乐:据说录音的过程有过非常女神经病的状态?   张惠妹:慢歌的部分很难去诠释,每一首歌的词都是我们用很大力气沟通。

当我在唱《都什么时候了》时候几乎一个礼拜进录音室,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太跟人讲话,家人也很体谅,不来打扰,我很自虐地把自己放在纠结、焦躁、无所适从的状态,因为我发现如果不在这种气氛情绪下,就只是漂亮完成高技巧的一首歌,但缺少情感。

那段时间我有种抓狂的莫名气氛,容易发脾气。

南都娱乐:林夕给你最大的惊喜是什么?   张惠妹: 《一个人对话》这首歌原本设计男女对唱,不过不太适合专辑的方式。

但是我真的很喜欢这个旋律,我就试着跟制作人说,不如假装是“阿密特”和阿妹合唱?制作人担心音忽高忽低很难唱,但林夕听到这个建议之后居然写出《一个人对话》,我一看到就被打动了,感觉写到心里了。

采写_蔡慧      逐曲点评   《都什么时候了》林夕再度携手阿密特,阿妹用戏剧化的演绎方式表现歌曲的主题,歇斯底里的cool jazz,一首后劲十足的作品。

《他们》充满了怀旧气息的作品,带我们回到上世纪90年代的繁华台北,甚至让人想起了《解脱》。

《我最亲爱的》用吉他带动歌曲走向,无论是扫弦的方式、鼓点的变化甚至歌词本身都相当简单,但阿妹的声音具有这样的魔力,主歌副歌的转换不着声色,但情绪的伏线把握得恰到好处。

卓依婷   甜美   20年如一日的嗲嗲嗓音,20年如一日的清纯外形。

童星长大了,可音乐内外仍旧甜美得跟蜜糖一样,听到专辑,骨头还是能酥一把。

卓依婷》   人生若只如初见   卓依婷在内地是一个符号化的存在。

在上世纪90年代,她的青春甜美的形象,随着VCD这一载体的大规模普及,以“伴唱小天后”姿态进入了千家万户,于2011年发行的卓依婷全新原创同名专辑是一张几乎看不到岁月洗礼的作品。

无论是唱片封面、宣传照,都会让人发出“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感叹。

这张专辑里,卓依婷丝毫没有被当下流行趋势所影响,她依旧坚持着我们自年幼时便熟识的编曲、唱腔,因此也显得有那么一点的不合时宜,尤其是专辑中流露出来的电脑配乐的midi味。

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卓依婷自己也不在乎销量呀,这是给我们的父母听的! 文_小樱      艺人自述   南都娱乐:你给人的印象多是翻唱歌曲,为何这次选择用原创?   卓依婷:其实在10多年前,我已发过2张闽南语及1张华语的原创,但大部分的人并不知道这些专辑的推出。

南都娱乐:从专辑上听你依旧保持了过去的“甜美嗓音”特点?   卓依婷:声线是天生,不过这次也加了许多带点轻摇滚及抒情摇滚的曲风。

南都娱乐:你的生活对于大众来说很神秘,能简单聊聊吗?   卓依婷: 其实我就是一个宅女,平常很爱看小说看电影跟听音乐,如果有时间,我会去超市买菜,煮点简单的餐点,最近喜欢上瑜伽,虽然成果速度慢,但是渐渐地进步也会很开心。

这样没有很神秘啊,呵呵。

采写_蔡慧      逐曲点评   《永远在我心中》原声吉他的弹唱小品,清新可人,带着传统台湾校园民歌时代的风味。

《不是你情人》小型弦乐组、电子节拍、钢琴铺排、氛围音源……对于卓依婷来说,这些已经足够有新意了。

《梦想在前方》一首传统的励志作品,融入了轻摇滚的元素,以不插电编排,是专辑中最有动感的一首。

飞儿   高亢   《亚特兰提斯》   其实是一张单曲EP   毫无疑问,这张专辑在盗版CD合辑以及县级城市会非常的流行,它是为这样的年轻人准备的―他们刚刚从贾樟柯电影中的城乡接合部走出来,茫然无措地找不到下一个洗头房―对不起,我是说K歌房,结果遇见了这张亚特兰提斯》,于是他们喜出望外,很快就用手机下载了其中的某几首,但是,无论是洗头房里的身体意志还是K歌房里的爱情末世论,都不能掩盖他们―其实也是我们骨子里的土气。

我们决定了这个市场,然后这个市场反哺给我们一些音乐,如果它们能够被称为音乐的话,我们沮丧地发现,我们太不高级了,我们的消费能力竟然如此低下。

有一天,我们会怀念李寿全、李宗盛和王菲,因为他们把情歌唱得那么有品位,至于这张亚特兰提斯》,唱片公司一定是误会了,这张专辑从头到尾只用了一个动机,一种编曲,一个意思的歌词,这明明是一首歌,为什么能做成一张专辑来卖呢?难道唱片公司已经进化到了乔布斯的境界?至于这唯一的一首歌,我们其实也很熟悉,在F.I.R此前的专辑里,我们听过这个音色、这个旋律,也听过这个绝不自怨自艾的故事:就算被再多的一夜情抛弃,我也仍然是一只打不死的小强。

文_楚戈      第六张专辑,摇滚、朋克、中国风、舞曲……音乐元素丰富十足,只有飞儿的高音依旧难以逾越。

艺人自述   南都娱乐:最初想到《亚特兰提斯》这个概念的出发点是什么?   F.I.R:“亚特兰提斯”最早出现在柏拉图笔下,有很多财富的古大陆,但是900年前神秘消失,我们用了这个故事转换成音乐的形式来表达,其实每个人都有很多无形的宝藏,比如友情、爱情、勇气。

南都娱乐:F.I.R心中的“亚特兰提斯”是什么?   F.I.R:我们心中的“亚特兰提斯”就是一个很好的做音乐的环境。

南都娱乐:从之前的《我们的爱》到《把爱放开》,再到这张专辑的《让爱重生》,似乎是爱情的三部曲?   F.I.R:倒没想那么多,之前重点在“爱”,这次重点在“重生”,现在这么多天灾人祸,看到很多家庭诀别,我们是希望这首歌能给出一种重生的力量。

南都娱乐:这是第6张专辑,中国人有“七年之痒”的说法,你们有没有被影响?   F.I.R:我给张惠妹、张学友、刘德华、孙燕姿还有很多人写歌制作,阿沁给罗志祥、萧敬腾、钟汉良等人写歌、制作,其实很少像我们这样幕前幕后都活跃的人,我们个别都有音乐活动,但也还会一起做音乐下去。

采写_蔡慧      逐曲点评   《亚特兰提斯》速度感很强,梦呓或者梦遗一般的歌词,用励志伪装小趣味,相对成功。

《花非花》廉价的合成器音色令人想挠墙,事实证明,文盲只能为除了这首之外的歌曲填词。

《Say Hello》嘻哈节拍,适合于上班快要迟到,奖金快要被扣光的时候。

《唐吉诃德》努力奔着史诗去,跟主打曲《亚特兰提斯》一样,假装对别人有关怀,忘了自己还没断奶。

《螺丝钉》这是唯一一首可以用“编曲”这个词来形容的,简单而讲究,亲切的VINTAGE气质。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