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政府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摘 要] 政府信用社会信用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基础性、决定性和导向性的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轨、行政方式的转换以及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性渐变,政府诚信对于维护和拓展公共行政秩序的作用日益凸现。

在此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是政府信用建设较早的国家。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推进政府信用建设的基本理念、建设原则、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并在立足中国现实国情的基础上加以批判地吸收,对确保我国政府信用建设的科学化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 政府信息系统;公共行政秩序;社会信用体系   doi:10.3969 / j.issn.1673 — 0194.2015.07.085   [中图分类号] D6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07— 0165— 03   1 国内外政府信用建设情况   新加坡、中国香港、美国和西欧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在处理具体行政事务中,尽可能做到公开、公平、合理 ,这是建设以及提高政府信用的一个主要因素。

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制定决策的时候决策部分尽量做到独立与超然,而且多数能够实现开放式决策,决策程序及内容事先公开。

专业人士和决策的利益相关者都被吸纳入决策制定团体,而不是暗箱操作。

建设政府信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是决策的出台过程,公开以及吸引了众多利益相关者参与而制定出的决策,可以防止因利益冲突而导致的决策减效乃至失效。

目前,我国福建、辽宁、贵州、湖南、河南和浙江等省份政府信用建设主要是对省直部门和各市县政府目标绩效考核为手段,加强政府各相关部门信息数据征集、整合、共享及应用,牢固树立政府信用是全社会信用的基础和源头的观念。

对机关公务员进行思想动员,进一步强化信用意识和法律责任意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严格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拓展和完善行政监管理机制,建立行政行为失信惩罚机制、责任追究和赔偿等行政责任制度,把行政监督与行政审计、行政监察、纪律检查等内部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政府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滥用权力,促进依法行政。

监察、法制等职能部门通过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开展行政执法投诉、行政复议等形式,强化政府信用工作的投诉监督机制,及时处置损害政府信用的行为。

同时,要结合机关效能建设,积极开展机关民主作风评议活动,切实解决一些政府部门作风不实、效率不高、落实不力、为政不廉等问题,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强化服务意识,规范行政行为。

此外,还要结合电子政务建设,完善政府信息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政府规章、措施和政务信息,开展网上办公、办事,切实提高政府运作透明度和社会服务水平,加强政府与群众的沟通和联系。

加大信用宣传力度,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推进政府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不断提高政府信用环境水平,建设一个讲诚信、守信用政府,为市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

2 海南省政府信用建设现状   海南省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体如下:①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2015年,省委确定的全省重点改革工作事项和省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要加快海南省社会体系建设;②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2004年省人大“关于加强信用建设的决定”和2005年政府颁布的“海南省征信和信用评估管理暂行规定”,使海南省社会体系建设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可循;③组织领导逐步健全。

2013年2月成立了由36个部门组成的海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省政府分管副省长为总召集人,省金融办和人行海口中心支行为主要负责人及召集人,统筹推进海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海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统一信用信息数据标准。

目前,国家尚未出台统一的标准来规范信用信息采集和汇总,海南省有些行业部门根据自身需要制定的采集标准、信用信息分类及编码、信用信息格式、信用报告文本和征信数据库建设规范等,虽然满足本领域内信用信息采集、汇总、分析、查询、披露等业务需求,但是缺乏全省统一规范的标准,面对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迫切需要建立统一信用数据标准与技术支撑架构,真正满足信用信息资源整合与数据共享交换需求。

(2)信用信息不能充分共享与交互。

由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信用信息分散割裂、封闭垄断现象仍然严重,政府部门间的信用信息缺乏深度合作,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开发与服务功能尚待培育,加上促进信用信息共享交互的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十分缺失,导致信用信息共享交互困难,直接阻碍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程和信用信息社会化服务效果。

3 海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   海南省确立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的主要原则是:①政府推动、社会共建;②健全法制、规范发展;③统筹规划、分步实施;④重点突破、强化应用。

根据“海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的规划,主要建设的内容为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建设、加快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建立实施支撑体系

(1)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建设

坚持依法行政;发挥政府诚信建设示范作用;加快政府守信诺机制建设;加强公务员诚信管理与教育;普及诚信教育;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加快信用专业人才培养。

(2)加快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

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地方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政信信息系统建设;金融业统一政信平台建设;推进信用信息的交换与共享

(3)建立实施支撑体系

强化责任落实;加大政策支持;实施专项工程;推动创新示范。

4 总体建设方案   4.1 建设思路   根据我们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的经验,将在整个系统设计和实施建设中遵循以下思路,保证整个项目建设的系统性。

(1) 统一

建设全省统一政府信用信息平台,一套系统,全省共用,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和浪费。

(2) 整合。

按照“一体化”和“大集中”信息体系,充分利用省政府门户网站、省电子政务平台和省数据中心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促进管理创新。

(3) 低风险。

采用成熟稳定的产品,以降低项目风险,缩短项目开发时间。

(4) 安全。

本项目借助电子政务外网基础设施、运维管理、安全防护体系,涉及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备份及故障恢复、病毒防范全部使用电子政务外网已有的设施。

4.2 建设原则   按照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本着加强监督、提高行政效率、提供科学决策、发挥信息价值的要求,系统建设遵循以下原则:   (1)统一规划、统一标准。

按照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要求,实施政府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技术体系,防止重复性建设和低水平应用等问题。

(2)先易后难、突出重点。

紧紧围绕政府信用信息管理工作需求,一期项目先以海南省市县政府、有审批权力的省直单位和市县政务中心为突破口,对其信用信息应用需求分析,抓住核心重点,先易后难推进信息系统建设

(3)整合资源、信息共享

按照“一体化”和“大集中”信息体系,充分利用省政府门户网站、省电子政务平台和省数据中心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促进管理创新。

(4)安全保障、网络互通。

利用省政务外网的基础网络设施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全省统一政府信用信息网络平台。

(5)规范管理,持续发展。

采用购买外包运维服务的模式,建立信用信息系统运行、管理与使用的长效机制,为实现全省统一、集中的信用信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4.3 建设目标   按照“决策科学、运行高效、监督有力、服务周到、言行一致”的标准,创建服务型政府,树立政府的良好信用形象,力争用2~3年实现以下目标:   (1)建设统一政府信用信息发布平台,为社会提供全面、高效、便捷的信用信息服务,为各市县政府办、各级政府服务中心提供政府信用信息发布平台。

(2)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服务意识,通过建立和完善政府和部门服务承诺制度,认真落实各项社会承诺措施,并为社会公众提供对政府承诺事项履行情况的评价渠道。

(3)打造阳光政府,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的政务公开透明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政府行政权力运行机制。

(4)加快政府信用信息资源整合,推动各市县政府办、各级政府服务中心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以确保信用数据全面、及时、准确,为全社会提供信息完整、功能齐全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和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5 结论与展望   通过政府信用信息系统的建设,可进一步改善政府政策和行政行为环境,推进海南省各级政府、机构提升自身建设,强化公权制约、监督,打造“诚信海南”的稳定健康发展环境,同时促使海南省有关国家机关规范归集、公布政府信用信息,促进政府信息公开与共享

本文通过与国内外政府信用建设情况的对比,发现海南省政府信用建设中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借鉴相关经验,提出逐步构建“一套标准规范、一个共享数据库、两大应用系统”的政府信用体系基本框架。

但是整个框架缺乏实际数据的支撑,接下来将实地拜访部分相关部门,对政府信用建设的相关政策、基础设施、用户群体及业务需求等要素进行深入调研,并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提出更详细的系统建设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赵耘.我国地方政府信用建设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2.   [2]董瑾.辽宁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   2014.   [3]杨毅,刘薇.湖北省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初探[J]. 华南金融电脑,2012(8).   [4]崔亮亮.公共信用信息的开放与保护机制研究[J]. 时代金融,2014(9).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