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氏家族病态的企业文化

商解红楼梦之五 下载论文网      从表面上看,《红楼梦》中的贾府乃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员工待遇也很高,完全有资格参加现在的“最佳雇主、最佳工作场所”评选,   但为什么贾府员工却总感到“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为什么红楼梦中会有连续12跳;   为什么贾府的高层领导个个只顾自我享乐,   为什么有才无德的王熙凤改革卓有成效,但因只为自己谋私利,反而加速了家族的败亡;   一个组织的没落,首先是文化的没落。

生于末世运偏消,《红楼梦》是一部时代悲剧,命运悲歌。

一部红楼梦展现的是一幅末世景象,红楼梦企业文化也是一部末世文化

真正的败家如族贾母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古人对此就有清醒的认识。

但是奢侈无度、坐吃山空已成贾府多年的积弊。

为搞出歌舞升平的太平景象,白搭班子,自配乐队。

大观园需要看戏,就买了芳官等优伶来;大观园需要佛事,就买些尼姑。

贾母是红楼梦中真正的贵族,讲究福寿双全,尊荣精致,一定要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

作为董事长的贾母活了83岁,见多识广,诗礼簪缨,见过的事比王夫人听过的话都多,吃过的盐比王熙凤吃过的米都多,她不会不知道想要做一家百年老店,戒骄戒躁、勤俭节约、精打细算才是正道。

可自小富养的贾母却本质是“极爱寻快乐的”,一个真正奢侈到骨子的富二代,从贵小姐到贵太太再到贵夫人,浮华与奢靡已深入贾母的骨髓。

一个八十寿辰,从七月二十八直到八月初五,荣、宁两府大开筵宴,整整过了七天。

而花费之巨,正如贾链向鸳鸯所抱怨的“这两日因老太太的千秋,所有的几千两银子都使了”。

空想误区国、执行力欠缺的贾政      作为承袭贾家世代功名的贾政,官至工部员外郎,代表着贾家的权势与威望。

也是贾家名义上当家理政的管理者。

在一场连着一场的欢聚、一次接着一次的盛宴、一轮赶着一轮的狂欢中,贾政的忧患意识让他预感到了危机,却除了常默默地叹息,并无实际行动,加之贾政不惯于俗务,不能亲历亲为,想起家务就头大,理不出个头绪来,遂懒政当头,自暴自弃,借着与相公清客闲谈来麻痹自己恐惧的神经。

就连上下家人,都知贾政不知理家,也是白操心着急。

IBH的前任CEO郭士纳说过这样的话:“你的下属绝对不会做你希望做的事,他们只会做你要求和监督检查的事。

”   像贾政这样一个企业领导都如此自暴自弃,像鸵鸟一样逃避内在的危机,只知交际应酬,沉溺官场,玩弄权术;下属员工自然会温水煮青蛙,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倾覆就成必然。

谋私利的改革家王熙风      干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就如同贾府

忽视小的错误,就可能造成危机的累积。

王熙凤就一针见血地洞察到宁国府的大企业病积弊。

要能力有能力,要魄力有魄力的凤姐、凤辣子,勇于改革,以“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精神,靠着灵活的手腕、果敢的勇气,注重秩序、注重分工,很快就取得改革成果,事有人办,物有人管,职责分明,各司其职;成本降低,效益提高。

精明强干的王熙凤本可成为贾家的中兴之臣,然而宁荣二府却没有严格的人才考核制度,没有用对人。

不十自凤姐型人才能干,而怕她做事没有底线。

凤姐对贾府的破坏力远远大于她的贡献。

吃完下面,吃上面。

预感到贾家的衰败可能快要到来之时,王熙凤更是疯狂敛财,弄权舞弊,克扣工资,收受贿赂,放高利贷,只要能填满自己的腰包,无所不用其极,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肆意妄为地连自己的顶头上司亲姑姑王夫人也不放过。

寻租卖官,以权谋私,改革为私,管理为已。

可以说凤姐的改革越深入,贾府的败落就越快。

仁慈的宝玉却误人前程      贾宝玉平等待人,尊重个性名声在外,十台红院中宽松、平等、友爱的工作环境自然使其成为基层员工人皆向往之的部门。

然而红楼梦中的两大冤案,金钏儿投井,晴雯被炒,宝玉都是直接责任人。

金钏儿被王夫人一个嘴巴子扇过来的时候,宝玉却一溜烟跑了。

可见宝玉有惹事的能力,却没有处理事情的权力。

晴雯宝玉最欣赏的员工,一直想给她提职加薪,最终却带害晴雯

当总经理王夫人检查怡红院的部门工作时,当场将病中的晴雯炒鱿鱼,贾宝玉虽心下恨不能一死,但王夫人盛怒之际,自不敢为晴雯多说一句好话。

由此可见,贾宝玉不是贾府中的实权人物,上有暴戾专制的贾政,冷酷威权王夫人,下有潜伏监视的袭人。

虽有法定第继承人之名,却有职无权,当家不管事。

只能做个“富贵闲人”。

不能靠征服世界来征服女人,就只能靠征服女人来征服世界,宝玉一头扎进脂粉堆温柔乡,也是没办法。

跟宝哥哥谈情吧,却遇见爱情杀手。

黛玉因他而亡,袭人因他改嫁,宝钗为他守活寡。

跟着宝哥哥干吧,快乐自由却没有前途。

贾宝玉空有怜香惜玉、同情体贴的仁心仁术,却是个不敢担当,也没能力担当的挂名领导。

当代企业应建立良性企业文化      良性企业文化的缺失,致使“赫赫扬扬,将近百载”的贾氏望族,几年间就树倒猢狲散。

同样,伴随着中国经济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的许多企业已经做大,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

然而辉煌背后,很多中国企业却总是像贾府一样陷入一个“成名也忽,其败也速”的大企业陷阱。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减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我们的企业当以红楼梦所揭示的企业文化大败局为鉴,以人为本,强调情感管理、塑造企业文化、推行民主管理、重视人才培训J、人才资源开发,柔性管理,才能做大做强,基业常青。

有了好的企业文化,就能激发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凝聚力,上下同欲,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虎添翼,无往而不利。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