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咬文嚼字杂志

趋之若鹜”是贬义成语   赵丕杰      “趋之若鹜”语本《史记・货殖列传》:“走死地如鹜者,其实皆为财用耳。

”这句话的意思是,像一群鸭子那样不顾性命奔赴险地的人们,其实都是为了追求财物啊。

后用“趋之若鹜”比喻许多人争先恐后地追逐某个目标(趋:奔赴,追求;鹜:鸭子)。

把苦苦追求的人们比作一群鸭子,其为贬义可知。

清・李渔《笠翁文集・与赵声伯文学》:“蝇头之利几何,而此辈趋之若鹜

”成仿吾《新文学之使命》:“我真不知何处有模仿的价值,而介绍者言之入神,模仿者趋之若鹜如此。

”也作“趋利若鹜”,感情色彩更为明显。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人情渐薄,趋利若鹜

”   从这条成语的来源、古今典型用例和诸家辞书的释义(如《辞海》《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均标明含贬义,《现代汉语词典》更直截了当地释为“比喻许多人争着追逐不好的事物”),都可以看出“趋之若鹜”无可争议地是一条贬义成语

但是至今这条成语依然经常被误用。

仅从最近的媒体上就可以找到一大堆例子:   ①北大……是知识的最高殿堂,因而吸引了众多学子对其趋之若鹜

(人民网,2009年4月21日)   ②公务员考试为什么让大学生趋之若鹜?稳定的工作,规范的劳动关系,完善的养老、医疗保障是根本原因。

(光明日报,2009年3月13日)   ③南三环外某项目也曾在3月份以万元每平方米上下的“特价”优惠吸引了不少买房人趋之若鹜

(北京青年报,2009年4月16日)   ④第一次姚鲨对决就曾让球迷们趋之若鹜地挤向球场。

(人民网,2009年4月7日)   中学毕业生向往北京大学,大学毕业生积极报考公务员,买房人争相购买价格优惠的住房,球迷们踊跃观看姚明同大鲨鱼奥尼尔的对决,这种追求和选择都是正常的、合理的,没有任何可以贬抑或讥讽之处,用贬义成语趋之若鹜”来描述,显然都是错误的。

(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1 次访问